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风与追韩潮

(2014-03-03 18:59:19)
标签:

杂谈

    上午出门,碰到了一位久未晤面的朋友。闲聊中,知道朋友的女儿今年劳动节出嫁。很是为朋友高兴,做父母最大的心事,无非是子女嫁娶的大事。谈到兴头,朋友打开手机,让我看女儿刚拍摄的婚纱照。并且一再对我说明,这是现在最流行的“韩风”,也就是最具人气的韩国风格。

    我对韩国并没有什么偏见。更何况西雅图儿子邻居的太太就是韩国人,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好。这次回国前,她特地开车去西雅图买了两只星巴克的咖啡杯,让我们在上海喝咖啡的时候,就能一下子想起她。她还非常喜欢摄影,知道我要回国,特地把她自己的一幅作品放大了送给了我。

    其实,最早接触韩国朋友还是在日本的时候。在一次演奏会上,认识了一位定居日本的韩国朋友,彼此谈得非常投机。后来,这位韩国朋友又带着我一起去了日法会馆,参加了韩国影片《阿里郎》在日本的首映式。结束以后,又特地带我去了韩国料理店,吃了烧肉、泡菜和石锅饭,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回国以后,因为工作的关系与韩国KBS曾经有过合作。说句心里话,不知道为什么我对韩国并不是那么的感兴趣。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不太喜欢韩国人的那种气味,总觉得有点怪怪的。所以,一直到现在我还没有去过韩国。家里也没有什么韩国的产品。

    最近,从媒体上看到的一篇报道,说的是韩风与追韩潮。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内地掀起了一股追韩潮。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却没有受到如此的热捧?韩剧热潮,已经不再是韩剧的问题了,这让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极大的伤害,而文化自尊的伤害则是缘于文化自信的缺失。

    国人喜欢看韩剧、更欣赏韩剧人物形象的服装、美容。特别是不少年轻人,已经深深地陷入到追韩潮的漩涡之中。由此可见,韩剧在中国是空前成功的。难怪韩国在“申遗”时,把端午节说成是韩国的传统节日。难怪不久前冬奥会的闭幕式,在韩国八分钟的宣传片里,硬把活字印刷说成是韩国的发明。

    记得我以前曾经说过,无论在温哥华还是西雅图,我所看到的尖端家电产品除了日本的索尼,剩下来的就是韩国的三星,遗憾的是从来没有看到过咱们的产品。西雅图的公交车上,乘客们用的手机不是苹果便是三星,唯独没有咱们的产品。身为一个中国人,真的有一种无地自容的感觉。

    我们有的是人力,有的是物力,有的是财力,缺的恰恰就是市场的竞争能力。韩国的三星,在国际市场所占的份额,不需要在这里说明。单凭韩剧在中国市场的出色表现,就足以说明韩国产品无可替代的魅力。我们拍了那么多的影视作品,却对付不了势单力薄的韩剧。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伤害,也就不足为奇了。

    说到这里,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韩风在中国越刮越猛的道理。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年轻人会卷入追韩潮。有句老话说得好,叫做“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当我们的影视作品与韩剧同时出现在荧屏的时候,观众的手里掌握着决定作品生死命运的大权。文化自信的缺失,责任其实并不在观众的身上。

    如果,我们的影视作品水准在韩剧之上的话。如果,我们的家电产品质量在韩国产品之上的话。也许,就不会刮起如此走火入魔的韩风。也许,西雅图公交车上的乘客,手中把玩的就不再会是三星手机,而是中国制造。我们的产品包括精神产品缺乏竞争能力,是个不容争辩的事实。

    喜欢韩风,并不是青年人的错。追韩潮,也不是青年人的过。我们的那些影视编导、创作人员,为什么就拿不出一部能够与韩剧比拼的作品来?我以为这就是缺乏文化实力的表现。写不过人家、演不过人家、也拍不过人家。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人家去占领我们的文化市场,这无疑是最大的悲剧。

    正因为我们的文化没有什么自尊可言。所以,才会刮起一阵阵韩风。韩风刮久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也就渐渐地缺失了。追韩潮,是对当今中国文化最大的嘲讽。我们的文化主管部门,真的应该好好地反思一下了。我们期待着哪一天在神州大地上刮起上下五千年的华夏风,让世界都来追赶中国潮,相信这个日子应该不会太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