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口语交际课教研材料汇编——四年级组评课稿

(2011-04-28 16:00:41)
标签:

教育

分类: 评课

四年级组(少1人)

轻松地对话  愉悦的课堂

       ——简评《奇妙的动物世界》一课

冯素娟

很少听口语交际课,今天学校安排了两位老师作课,风格有所不同。本人可能对柳晓静老师的课堂更偏爱些吧。下面就柳老师的课堂做简单的评价。

在柳老师的课堂上,分组交流、集体交流、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与老师直接对话,这些对话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的,整堂课学生的情绪是饱满的,听课者也是愉悦的。柳老师的课有三大亮点。

1.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呼唤出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创设意境,有意识地唤起学生的交际意识,把学生带进轻松和谐的交际情境中,形成自主学习、自愿交际,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跃的课堂氛围。柳老师用“猜猜我是谁。听叫声,猜动物;学叫声,猜谜底。”的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生的学习热情。

2.有序、渐进的指导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力。

柳老师在教学环节的处理上,做到了安排有序、难度渐进,使学生在成功摘桃子的喜悦中,向更高难度发起冲击,整堂课有容量也有质量,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

3.亲切、宽容的教师形象放大了学生学习的愉悦。

柳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二年级的学生,教态亲切自然,并善于倾听,对学生做出多元评价,有利于学生养成乐于表达的习惯。难能可贵的时候,老师纠错时的自然的亲切,我觉得能成为柳老师的学生真是一种幸运。

  《奇妙的动物世界》评课稿

哲商现代实验小学  李苏菊

4月20日,我们有幸学习了两节口语交际研讨课。课堂上,孩子们高昂的参与激情令人难忘。现就柳晓静老师执教的《奇妙的动物世界》来谈谈我个人的听课感受。柳老师摒弃了以往公开课一贯的花架子,创设了真实的话题情境,对课上的冲突因势利导,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并以她机智的语言和良好的课堂调控能力,向我们展示了一堂实用性强的好课。

她先带领着孩子们欣赏了一段《奇妙的动物世界》视频,从生活入手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再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我喜欢              激发孩子们的表达欲。这时,我发现所有的孩子都能打开话匣子,饱含激情地参与到话题交流中来。鉴于二年级大多数孩子在口头表达上仍不规范化,于是柳老师又出示了一个范例:“老师也有喜欢的动物,请你猜一猜它是谁?”接着声情并茂地描述:“我穿着一身黑色的羽毛,带着一条剪子似的尾巴,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忙着抓小飞虫,人们都夸我是庄稼的好朋友!春天我会赶回家乡,秋天我会飞到南方,因为我很怕冷。”其实,在柳老师刚说完第一句话时,就有好几个孩子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老师不急着请他们来说,而是轻轻地做了一个安静的手势:“注意,认真倾听才能说得好哦!”孩子们马上把手放下了,这是一个配合默契的课堂,因为接下来的时间,孩子真的根据老师的提醒做到了“听得认真,看得仔细”。

另外,柳老师非常重视开发课堂生成的资源。有一个孩子说:“我喜欢可爱的小兔子。它有一对长长的耳朵,雪白的绒毛,还有一个短短的尾巴。”显然,这个孩子在语言表达上是无序的,老师马上就问其他的孩子:“听了他的介绍,你有什么想问的吗?”一个孩子提问:“我想问一下,小兔子的眼睛是怎么样的?”柳老师很自然地引导:“对啊,听了你的介绍别人还是不明白,那怎么办呢?”哦,孩子们就知道了:介绍时一定要按顺序来说。老师又用形象的语言告诉学生可以从整体说到局部。这时,她又来到刚才那个孩子身边,再一次请她说了一遍,并善意地提醒:“不要紧,再说一遍,你肯定会说得更好!”果然,这个孩子明显有进步。我被这一个小小的细节深深地感动了,老师静静聆听学生的发言,孩子们静静倾听老师的要求,在对话的语境中实现师生的互动。我觉得会等待的老师就是好老师,会等待的课堂也是成就精彩的课堂。

这节口语交际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但老师创设了朴实而精练的课堂氛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评陈冬娟老师口语交际课《续编故事》
林英武
我个人对口语交际课认识很浅,也没有勇气去尝试开这样的公开课,我把它与喻为“钢丝上的舞蹈”。从课标的要求来看,口语交际的标准模糊而不清晰,笼统而不具体。这样也就是老师的教学预设有了很大的创造空间。例如课标中指出“对口语交际的评价,应考察学生对具备良好口语交际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的态度;能否把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善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清楚、准确、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那样老师对学生要求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预设,未必要追求全。陈冬娟老师也就是有明确的目的的组织了本节课的教学。教学伊始,她明确提出“大大方方,声音响亮,通顺完整,认真倾听,大胆评议。”这样20个字的交际要求。老师组织的每个活动,每个环节紧紧围绕着这20个字的要求进行训练,效果斐然。值得一提的是对“大胆品议”一条,陈老师从来不否定学生的观点,哪怕学生评议的不是很恰如其分。老师所作的只是给学生适当的引导而不是主观的否定。这样学生的评议气氛就非常民主。“很大胆,说得声音也很响亮”“说得有点好!”“说得很干脆!”“说得很具体!”“说得不通顺!”……学生逐渐也在用欣赏的眼光去看,这是难能可贵的!在此我谈谈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在编故事中是否要考虑生活常识和科学常识,老师自己编的故事中安排“灰台狼偷松果。”情节本意是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用学生熟知的卡通形象贴近学生,但中间却又个违背科学常识和生活常识的东西——狼不吃松果。

也谈口语交际

陈坚光

这个星期学校语文组要开展以口语交际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活动前我听了青年教师的试教,两节课下来,我感触很深,收获很大,同时也带给我深深的思考——什么是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应该怎样去上?

  “口语交际”是由“口语”与“交际”两部分组成。什么是口语?新华字典的解释是谈话时使用的语言。我想,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是通过嘴巴表达汉语。那么,什么是交际呢?字典里是这样描述的——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综合两者,“口语交际”应该是人与人之间通过口头语言进行交往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语言是交往的媒介,交际的交往的最终目的。

  口语交际课其实质就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言语与别人进行交往,表达自己的意思,阐述自己的思想。作为老师,我想,首先要选好交际的材料,提出说话的要求,明确说话的任务,并在孩子说话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说流利、说清楚。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年青教师往往会出现提出要求与实际教学两张皮的现象,要求摆在黑板上,而学生还是一切照旧。例如:要求声音洪亮,表达完整,但是当学生像“蚊子”在说时老师还是无动于衷;要求把话说清楚,当孩子表达还不清楚时还是让他匆匆坐下。同时我们还发现在教学中我们老师往往会犯语文课的老毛病,常常把本应该让学生思考的时间占为己有,把本应该让学生说的时间占为己有,狠不得教师的说替代学生的说,剥夺了学生说话的时间和权利,课堂中少了点童声,少了份童趣,这与交际要求相差甚远。

  其次,我们要引导班级的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交际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课堂中,除了老师外还有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他们是交流的主体,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与学生展开交流,因为他们的年龄结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是均等的,他们能听懂,能听明白同年龄的心声,也能帮助他提出自己的建议与修改方法。但是,在课堂中,我们遗憾的发现,很多老师在学生发言后就急忙忙给孩子下定义,补缺点,提建议,就怕孩子们补充了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这样一来,忽视了其他孩子存在,久而久之,口语交际变成了师生的问答式,造成学生越交际越不会交际的现象。我认为这样交际是单方的交际,是不完善的交际。所以,我希望交际课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全体孩子参与交际,要给孩子们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而教师要尽量少说或在关键的时候指点一下。

  再次,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做好正面引导工作。口语交际课是综合性很强的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提高学生说话的能力。而小孩子的写话是从说开始的,说得怎样决定着今后写得怎样,为此我们要引导孩子说好说完整,说具体。同时必须做好鼓励与表扬。因为老师鼓励不但激发了发言的孩子,同时也为其他同学树立典型与榜样,激励了其他同学说好,说具体。

  口语交际是一门很难上好的课,因为它无须过多的预设,无须过多的准备,主要要上课的调控与临场的应变,但愿我们能在不断实践、感悟中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奇妙的动物世界》评课稿

哲商现代  李晓芳

一直以来,对于口语交际,我除了用问答的方式组织课堂外,再也想不出其它更好的方式进行教学了。今天的两节口语交际课,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下面就柳老师的《奇妙的动物世界》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首先,柳老师的语言特别有亲和力。  一进入课堂,老师富有儿童化的语言和极富煽动性的语句,不断地刺激着好奇的学生们,使孩子们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

其次是课堂评价准确巧妙。柳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地作不同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又恰恰能给学生以提醒或纠正。如柳老师指名一位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的习性时,起初这位学生讲的不是很具体。其他学生在柳老师的引导下耐心完他的介绍后,柳老师问:“听了他的介绍后,你觉得他介绍得怎么样?有什么意见吗?”从低段开始培养让学生试着评价其他学生的发言,今后,这群孩子的评价能力一定会非同一般地高。在孩子们给先前的学生提完意见后,柳老师再次请这位学生发言,此时,这个学生已经吸取他人的意见,明显讲得有进步!学生有这样一个老师和风细雨地帮助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他们还会害怕什么?他们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了,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了。

新课标对口语交际的的总体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柳老师今天的这一节口语交际课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今后,我将会取长补短,争取上出生动活泼的口语交际活动课来。

 

 

聆听本真课堂,感悟教学真谛

朱海燕

听了陈老师和柳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感悟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伊始,陈老师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入手,柳老师的动物世界视频播放,一下子扣住了孩子的心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两位老师都很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给予孩子的目标很明确,认真倾听,学会清楚响亮地表达,这样有的放矢,才能使孩子学有所得。

二、人人参与,畅所欲言

    纵观低年级孩子的课堂,我们愁的不是沉默寡言,而是七嘴八舌。但是可喜的是,两个班的孩子尽管年纪小,却能在口语交际这样的课堂上井然有序。你看,老师不断变化交流的方式,自由说,小组说,同桌说,表演说……但是每一个孩子始终都很投入,这是难能可贵的。

三、互动评价,提高能力

倾听他人之言,表达自己观点。课堂上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很认真地听同学的发言,并且懂得有礼貌地、尊重他人的评价。老师的激励措施也很匠心独具,这样就能调动孩子的激情,提高孩子的能力。

当然,教学总是有遗憾的。私自认为:1、陈老师出示教师范文的时间是否早了一点,这样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对于故事情节的多样性就无法体现。2、对话的范文是否可以分行出示,这样一目了然,孩子看得不累。一点感悟,不当之处,请老师见谅指正。

《奇妙的动物世界》评课稿

何建芬

今天下午,听了陈、柳两位老师执教的两节口语交际课,感触良多。口语交际强调的是人与人的沟通与交流,强调交际的交互性。新课标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今天两位老师在执教的过程中都注重了学生的说,力求体现口语交际的特点。下面我就第二节柳老师所执教的课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说话的情境,诱发学生说话的欲望

柳老师在课一开始就营造了交际的气氛,抓住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的特点,观看一组动物录像,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在“猜猜我是谁”这个环节教学中,老师播放了“牛、公鸡、鸭”的叫声,让学生来猜是什么动物,学生的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当然柳老师并不只停留于此,她还让学生说自己这么猜的理由是什么,训练学生的说话,而且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同学猜,这个环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说话欲望。

二、全体互动,创造学生说话的机会

口语交际经常会出现只是个别学生说,其他学生听的一种现象,可是今天柳老师却做到了人人参与,即人人参与活动、参与倾听、参与表达、参与交流。让每个人都有话可说,每个人都有机会说话。在课堂中柳老师“点面结合”,有个别指名说,同学听话评价,有同桌说,互相指正后再说,有小组自由说等(如果这个环后能让小组推荐一个说得好同学作为代表,效果可能会更好),通过多种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说话的过程,都是课堂的主人。

三、注重评价与指导,激发学生说话的信心

在课堂中,柳老师有许多评议的环节,让孩子在评议过程中体会表达方式,自觉规范自己的语言。孩子在口语交际中如果出现明显的用词或语句问题,柳老师及时引导孩子自己纠正,孩子纠正不了的,讲不明白的,条理不清的,老师就加以提示。

如:课堂中常听到柳老师说“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说得怎样?”这是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请大家评一评刚才这位同学的讲得怎么样?”这是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习给别人提看法;“别着急,慢慢说,你一定能说好的。”“你讲的很好,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这是对学生口语交际信心的激发和口语交际技能的强化训练。

总之我觉得柳老师这节口语交际课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但在听课的过程一直到最后我心中一直有一个疑惑:课题目是《奇妙的动物世界》,可是只有开头放录像片段中的动物让人感到动物的世界真的很奇妙,学生也说到这些动物的奇特,可是后来的教学过程,老师引导学生说的并不是动物的“奇妙”,而是讲生活的动物,“奇妙”这个主题似乎没有突现出来。当然这只是我不成熟的一点小意见,如有不当还请大家指正。

口语交际评课稿

谢桂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下午的两堂口语交际课中,老师努力创设和谐的交际情境,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在多个层面的互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发展合作精神,感受到了解世界、了解社会的快乐,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态度和语言习惯。

以下是本人对两节口语交际课中,情境创设方面的看法。

一个好的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使学生产生想说、敢说、乐说的重要因素。陈老师的《小兔和小松鼠》,以无声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放到精彩处戛然而止,此时,孩子兴趣正浓,也是孩子最感兴趣,最想说、乐说的时候,于是,孩子们大胆想象,津津乐道。柳老师的《奇妙的动物世界》,在上课伊始,给学生播放动物趣闻,播放结束后,老师问:刚才,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从孩子们的反应来看,他们都想说、敢说、乐说。

可以说,两节课的情境创设都很成功。那精彩的画面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交际兴趣,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说。而且,这样情境的创设比较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生动形象,能使学生有如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强烈的口语交际愿望。 这样的情境创设,是有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此外,两位老师在其他方面的处理上也很不错。只是,个人觉得课堂上的学生评议方面做得不够出色些。我想除了在学生说之前出示听说要求外,学生说的过程中也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要求。学生评议的时候,更要有个评议的标准,让学生依照这评议的标准去评价同学的“说”。标准可以分为: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表达完整、流畅等,并给这些标准分等级。达到第一级的一颗星,达到一二级的两颗星……这样学生在评议的时候会有话可说吧,否则,只是用“不错”“有一点儿好”来评价,未免有些空洞。(个人看法,如有不合理之处,敬请原谅!)

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世能力。”在现代知识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而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则是任重而道远。我想,两位老师的口语交际课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尝试,今后,我们将会取长补短,上出更加生动活泼的口语交际活动来。

 

口语交际《奇妙的动物世界》评课稿

郑海燕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应“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设计出面向全体学生,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训练方法,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柳晓静老师上的这一节《奇妙的动物世界》的口语交际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以下是本人对这节课进行三个方面的点评:

一、内容趣味性强,学生乐说。

课一开始,老师播放《动物世界》的影片,让学生睁大眼睛仔细看,用心去倾听,跟随影片去感受动物世界的奥秘。这样的导入,激起了同学们课堂说话的情趣,打开了学生心灵的天窗,学生乐于发言了。

二、教态温和亲切,学生敢说。

柳晓静老师在教学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了第一位,她教态温和亲切,始终面带微笑,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心理比较放松,能实话实说,敢说愿谈。在教学中,柳老师善于从学生的发言中发掘出闪光点。如:“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你的声音真响亮。”“你说的条理很清楚。”“你的表情很丰富。”学生从老师的表扬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他们敢说了,参与热情高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三、教师示范引路,学生会说。

老师以小燕子的身份,从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介绍自己,给学生示范,让学生轻松自如地了解了我们可以从“样子——生活习性——对人类的用处”等方面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了说话的条理性,而且对整堂课起到了示范引路的作用。

崔峦老师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世能力。”作为语文老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任重而道远的。今天,柳老师的口语交际课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尝试,今后,我们将会取长补短,上出更加生动活泼、扎实有效的口语交际课来。

 

 

评《奇妙的动物世界》片段

 郭玲君

片段:师:同学们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动物呢?

师出示句式:我喜欢                    

生:我喜欢可爱的小白兔。

生:我喜欢-------

------------

师:我也有一种喜欢的动物,请大家猜一猜.(内容省略)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到的?师板书:外形特点   生活习性

评议:这一片段柳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交际时有一定的层次性,同时也授于了学生口语交际的方法。但在操作时似乎有些操之过急了。当学生正在兴致勃勃地讲自己喜欢的动物时,老师应该慢慢地把学生引入你的设计中,如:你为什么喜欢?跟同桌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因为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他是听方和说方的双向互动。)让学生汇报时,老师可以再做总结,这位同学抓住动物的外形,这位同学抓住了动物的吃的、睡觉、走路的样子等等。此时此刻,老师再引导孩子们:是呀,我们在向别人介绍你喜欢的动物时,可以说一说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这样别人就知道你为什么喜欢了。然后老师让孩子们同桌互动地再连起来说一说喜欢的动物及原因。这样孩子们就知道怎么介绍动物了,教学效果就水到渠成了。这一----------  与沟通,他是听方和说方的双向互动,不口语交际不是是听、说的简单相加,“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最根本特征。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体现这一特征。

周海英:

口语交际课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和提高他们的说话能力。陈冬娟老师这节课,创设情境,续编故事,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大多数学生的故事合情合理,充满童趣。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值得我学习,下面我提几点小建议:1、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是活跃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我们不能小瞧他们。因此,我觉得老师范文是不是出现的太早了,容易让部分学生思维定向,发散思维得不到训练和拓展。2、能不能提供一些好词、好句,让学生选用,既可以积累,也可以降低难度。3、能不能设计一个环节,采用故事接龙,激发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