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区块链的“去中心化”问题
(2019-11-09 07:39:21)
标签:
区块链分布式去中心化优化转化政府职能 |
分类: 思径通幽 |
如何看待区块链的“去中心化”问题
刘在平
一方面,有人说区块链是无政府主义,就连区块链的书上也有不少这么说的;另一方面,有人说区块链不可能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是个伪命题,是一种忽悠。最近将区块链说的一无是处的帖子上,这是一个基本观点。两种说法都有失偏颇,起码可以用上一句流性话语:不厚道。
这个问题,“需要人文社科视角加入讨论”。的确如此。区块链的确是去中心化的,点对点嘛,分布式嘛,而且有利于主体平等,等等等等。但是,指的是“链内去中心化”,而不是“泛去中心化”。(关于“去信任”,正好反过来,也不是泛指,而且所谓“去信任”,指的是去掉为了达成信任而必须进行的各种链外的手续和程序,而不是在链内去掉信任,反而是对于区块链机制保障的信任、对智能合约及智能节点等科技程序的信任。顺带说一句,当下关于区块链的一些概念、提法有待商榷,有待在概念、体系、新学科建设上做出贡献。)
这里需要辩证思维了,“矛盾双方依一定条件相互转化”。去中心化,其实完全可以转化为“优化中心化”。链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场内”,即交易具体进程,这里是不需要中心化的,政府不能、不应该“进场”,场内的交易主体也应当平等。而且也需要另一种意义上的去中心化,就是去中介化,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障公证等等。其实,对于其他的,比如医疗、比如捐款等慈善事业、福利彩票、股市、社区自治等等,许多落地或将来落地的应用场景,只要进入具体运行机制,政府需要做的,是制定标准(结合专家智库等),是场外监管,是宏观指导,是法制建设和制度完善,是搞好环境,等等,总而言之,与“政府职能转换”的改革取向不正是一致的吗?怪不得有人说,区块链是促进改革的科技。可以概括地说:“链内去中心化与链外优化中心化的协调化。”也可以概括地说:“由网络信息系统向区块链价值系统的升级转化”(这个提法可商榷,但其积极意义可理解)。
关于去中介化,或者从数据管理意义上的去中心化,比如银行,比如医院、医疗中心或医药管理部门,比如慈善组织,等等,总体上是有积极意义的,尽管需要审慎的改革过程。
所以,所谓“无政府主义”的帽子,是不应该扣到区块链头上的。而所谓“去中心化是忽悠甚至是欺骗”的说法,偏激而不负责任。
当然,新生事物,尤其是新生科技,在发展中还有不确定性,还会随着实践、时间检验而发生变化。但是,在“去中心化”问题上偏颇的说法,不利于区块链健康发展,不利于民众对区块链技术和机制、价值体系的学习理解,所以需要正本清源。
不当之处,敬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