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长白山天池天问上善若水至美无形 |
分类: 原创美文 |
长白山天池
当兵时,曾经在和龙驻扎,在延吉军训,在安图拉练,在蛟河行军,在敦化伐木……紧紧地围绕着长白山天池划过半圆!然而,却没有去过天池。军旅生涯、上大学、读研,在东北整整十七年,却没有去过天池。
随着离开东北年久,随着长白山天池声名越来越响,随着大自然渗透精神深处越来越紧迫的召唤,没去过天池,成为生命中越来越清晰的缺憾。这种缺憾,竟转化成急切的躁动,无法平抑。终于,在2009年炎热的夏季,爆发为行动——返东北,赴延边,踏长白,观天池。没想到的是,此番旅程,成为生命中一次彻底的陶醉,成为审美情感一次巅峰的狂欢,成为灵魂一次神性的启迪与震撼。
一. 天问
去长白天池吗?是巨大的冒险!险,不在于山路崎岖,乱石流滚。近年修筑盘山路,加固岩石,安全系数已大为提高。险,在于云诡雾谲。妙景奇观往往锁在云帐雾幔深处,令多数人乘兴而往,败兴而归。那种败兴是一种激情的惨败,不亚于疯狂求爱惨遭拒绝。“美女常羞赧,深闺轻锁幔;十番君子逑,八九徒空返。”一位朋友告诉我,多少名人大腕,临渊撞雾,扼腕而归。有一位八旬老妪七次登临,七次失败,最后一次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捶胸拍腿,仰天嚎啕。
旅游团刚刚出发,年轻的导游就先打预防针:“尊敬的各位游客,现在是最佳季节,看到天池希望很大。但天有不测风云,即使看不到,一路风光也让大家不虚此行。”这番话,反倒激发了惶恐般的担忧,人人观测天象,求告天公:老天啊,您不会那么惨酷吧!
其实只要过了山海关,就已经投入长白山博大的怀抱。车窗外,是时远时近的山形,基本上没有陡峭的奇峰兀起、悬殊的高低落差,而是曲线的流淌、脊脉的蜿蜒,层层叠叠,浓淡交错。那座著名的卧佛山,该是长白群山风格的典型代表:仰卧的巨佛坦荡安详,却体形丰满,气势磅礴。
山脉越来越紧凑,山势越来越高大,依然是沉稳的起伏,起伏得像一个又一个巨大的问号,虔诚地匍匐在大地上,向苍穹躬起谦恭的探求:为什么一方天池,竟然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等江河的策源地?为什么长白山,囊括整个东北地区东部山地,北达完达山脉、南延千山山脉、与老爷岭、哈达岭、威虎岭、龙岗山脉一脉相承,甚至与第三纪喜马拉雅运动密切相关?
近代号称“天池钓叟”的刘建封将长白诸峰勘查命名,概括为“曰白云,曰冠冕,曰白头,曰三奇,曰天豁,曰芝盘”六大峰、“曰玉柱,曰梯云,曰卧虎,曰孤隼,曰紫霞,曰华盖,曰铁壁,曰龙门,曰观日,曰锦屏”十小峰,加在一起正好十六峰,指的是天池十六峰吗?刘建封写下诗句赞曰:“白河两岸景清幽,碧水悬崖万古留。疑似龙池喷瑞雪,如同天际挂飞流。不须鞭石渡沧海,直可乘槎向斗牛。欲识林泉真乐趣,明朝结伴再来游。”据说天池周遭瀑布、峡谷、森林、怪石等等极为壮观,而天池本身荣获海拔最高的火山湖基尼斯世界之最,对于如此景观,为什么古代诗人、文人却未留下文学性的只言片语?(似乎明、清两代有歌颂长白山的诗句,描写天池的却阙如)
为什么历代帝王都没有到巍巍长白祭天?为什么清朝皇帝虽把长白山册封为神山,将天池推尊为“龙潭”,却从未亲临,甚至所派遣的拜谒长白山的大臣根本没见到过长白主峰。难道是望而却步?还是错路迷踪?
为什么长白山在春秋战国时期叫做“不咸山”;北朝时叫做“徒太山”;隋唐时又称“白山”、“太白山”;到了辽金时定名为“长白山”?不同的名称,包含了什么样的典故?为什么关于天池是上天瑶池、天庭玉镜的传说经久不衰?为什么关于“天池怪兽”的传说亦真亦幻?
……
从书上、网络上看到的资料,令人疑窦丛生,越是神秘就越是诱惑;而诱惑越是临近就越是强烈。
问号在起伏,向着天涯的眼睛,向着江河的滥觞,向着山脉的发端,向着滋养哺育了东北大地的甘甜乳汁的乳房……
歌德说:“最可怕的事莫过于无知而行动”。我为自己的无知和冒险而忐忑。幸好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坚信,长白群峰一定熟悉曾经在这里奉献青春年华的当年穿着军装的身影;一定录下了当年伐木、抬木者纵情的号子声;一定不会辜负我渴望与探求的真诚。
二. 天章
进入谷底,两侧的山壁似乎向中间挤压过来,一侧与普通山壁区别不大;另一侧,则是“石锦天章”。用目光去触摸那些黑褐色、棕红色、青灰色的抽象派雕塑,感受到矛盾的质感:是一种油脂的坚硬,刚刚接触光滑便触到粗糙,似乎雷霆万钧和细雨绵绵同时被记录。火山岩的纹理可以说是灿烂的,或孔雀开屏,或虎纹斑斓,或诗行交错。天章不忘目录,举目高处,在一段深深的壑口,时光的塑刀刻下岩石断层的横线,将火山岩分划成三个层次,成为记载三次火山喷发的确凿的地质档案。
似乎穿行于时空隧道,遐思通过幽暗、狭窄而通向悠远和浩大。
蓦地,发现一群游客纷纷俯身,我被叮咚的泉水声敲醒了神经。那些游客又是洗脸,又是嬉闹,好像这里的溪流比别处的更加奇特和珍贵。果然,那些嶙峋得有些阴森、冷峻的“塑像”被潺潺弹淌的泉水唤醒,霎那间绽露出生命的灵性。
“鹰!”一声孩童的呼喊;
“蛇!”一声少女的尖叫;
“那该是一只鹿吧?”一声老者的感叹。
人们发现自己置身于石质的动物世界。
那盘踞的蛇向天空翘首,像随时都会腾跃而起;那矫健的鹰开始抖动双翼,像随时都会振翅冲天;而那只鹿,据说是天宫六仙女的化身,为了寻仙草给百姓治病而开罪了玉帝,被贬谪到凡间,形神间透露着仙女的善良和端庄。导游及时地介绍“蛇柱峰”、“鹰隼峰”、“神鹿峰”……听到这些优雅的名字,令人更加惊叹那些形象的栩栩如生,猜想地质与时空的结合、无情的喷发与凝固的结合是否创生?也许固化的灵动才动态得永恒。
时空隧道,当然以“人气”为出口。于是,人的双手出现了。左手五指向天,右手是伸出拇指的拳形。意味隽永,从谷底赫然伸出的双手,指引着人们仰望苍冥,又前瞻后眄,意识到整个峡谷万籁悠然充盈,石魈木魅游走,这一段旖旎曲委的长廊,令人难舍难离。那双手,握住了多少沧桑,又送走了多少春秋,把一部天书,再次润色得神韵无穷。然后,右手将左手搬了一下,让出门户,我们便怀揣了余音缭绕的巨大祝福。
三. 天池
蛇形的盘山路高度曲折,坐在车上,左摇是揪心的渴盼;右晃是强烈的向往,东倒西歪之中,感觉远近疏密的雾霭把神秘演绎到极端。尽量屏住呼吸、定睛看一看吧:山峰已经忘记了优雅的起伏,骤然大起,陡然直落,在天地间放荡地俏耸着,互相之间大开大合,大面积斜面断然放弃了绿色,令人想到锻铸和盔甲。这就是长白主峰的装束吗?如果是守护,显得极其威严;如果是铺垫,已经过于奢华;如果是序幕,则恰如其分——用不同凡响的气势磅礴来宣告:天池,在这里!
刚刚迈出车门,就听前面的人狂喊:“太美啦!”各种呼啸的人声,传递着受到震撼的惊叹。
天池,呈现了!
坦荡得令人受宠若惊;清晰得令人忘乎所以;美得令人头晕目眩……
“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观?”
我深感自己文字的笨拙,她的优美远远抛开了语言。以前看到的图像被否定了,因为她的神韵无法捕捉和传递。种种想象被颠覆了,因为她根本不属于人间和俗世。
“天下以为美之为美,斯陋矣”。这句话,我始终以为是这样的意思:“以天下人所以为的美来作为美(的标准),只能是丑陋的。”伟大的老子说得对!眼前惊世骇俗之美,足以让有幸领略的人们完成一次审美的超越。
妖娆圆润浑然天成的曲线,环绕出宝葫芦,还是窈窕淑女?天池轮廓一定是天地之间绝妙玄机的端倪——苍穹创意,神笔勾勒,天道铺陈。
水面是碧色吗?比碧色更浓郁;是蓝色吗?比蓝色更深奥;是青色吗?比青色更润泽……是交织色,是浑然色,是湖泊、海洋、江河所无法比拟、画师无法调出的幽色、音色、韵色、釉色、情色。是气质色,是高洁、优雅、沉静、庄严品性的神光天泽。
这一池碧水,时而细波如鳞,时而光滑如洗,时而杂驳如锦。“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李商隐的诗句用在这里,有几分贴切,又输几分浅淡。天池是神奇的天庭宝镜,“万里豪姿栖波下,千秋壮色纳月明”,将人间仙境、琼楼玉宇尽情囊括映照。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环眺天池的“贴身护卫”,正是那著名的“天池十六峰”,他们像天神武士一样凛然挺拔、刚毅潇洒。绿色生机缀在胸前,金褐色沧桑标记披挂在腰际,歌舞妙曼的白云飘荡在肩头,共同构成峻峭的屏障,维护天池的神秘和高傲,保卫她的圣洁和庄严。
天池,明明粗犷旷达毫无雕饰的痕迹,却精湛绝伦找不出任何败笔。她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美,一种供肉体凡胎虔诚敬仰、却难以充分品味的美。她是东北大地江河山川壮美的母乳。她是美的摇篮,美的集中、典藏和永恒。
她是一种境界,幽深柔静中“上善若水”的境界;典雅纯真中“动若处子”的境界;变幻难测中“至美无形”的境界。
“恍兮惚兮,窈兮冥兮”。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n1 6ls
刘在平
当兵时,曾经在和龙驻扎,在延吉军训,在安图拉练,在蛟河行军,在敦化伐木……紧紧地围绕着长白山天池划过半圆!然而,却没有去过天池。军旅生涯、上大学、读研,在东北整整十七年,却没有去过天池。
随着离开东北年久,随着长白山天池声名越来越响,随着大自然渗透精神深处越来越紧迫的召唤,没去过天池,成为生命中越来越清晰的缺憾。这种缺憾,竟转化成急切的躁动,无法平抑。终于,在2009年炎热的夏季,爆发为行动——返东北,赴延边,踏长白,观天池。没想到的是,此番旅程,成为生命中一次彻底的陶醉,成为审美情感一次巅峰的狂欢,成为灵魂一次神性的启迪与震撼。
一. 天问
去长白天池吗?是巨大的冒险!险,不在于山路崎岖,乱石流滚。近年修筑盘山路,加固岩石,安全系数已大为提高。险,在于云诡雾谲。妙景奇观往往锁在云帐雾幔深处,令多数人乘兴而往,败兴而归。那种败兴是一种激情的惨败,不亚于疯狂求爱惨遭拒绝。“美女常羞赧,深闺轻锁幔;十番君子逑,八九徒空返。”一位朋友告诉我,多少名人大腕,临渊撞雾,扼腕而归。有一位八旬老妪七次登临,七次失败,最后一次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捶胸拍腿,仰天嚎啕。
旅游团刚刚出发,年轻的导游就先打预防针:“尊敬的各位游客,现在是最佳季节,看到天池希望很大。但天有不测风云,即使看不到,一路风光也让大家不虚此行。”这番话,反倒激发了惶恐般的担忧,人人观测天象,求告天公:老天啊,您不会那么惨酷吧!
其实只要过了山海关,就已经投入长白山博大的怀抱。车窗外,是时远时近的山形,基本上没有陡峭的奇峰兀起、悬殊的高低落差,而是曲线的流淌、脊脉的蜿蜒,层层叠叠,浓淡交错。那座著名的卧佛山,该是长白群山风格的典型代表:仰卧的巨佛坦荡安详,却体形丰满,气势磅礴。
山脉越来越紧凑,山势越来越高大,依然是沉稳的起伏,起伏得像一个又一个巨大的问号,虔诚地匍匐在大地上,向苍穹躬起谦恭的探求:为什么一方天池,竟然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等江河的策源地?为什么长白山,囊括整个东北地区东部山地,北达完达山脉、南延千山山脉、与老爷岭、哈达岭、威虎岭、龙岗山脉一脉相承,甚至与第三纪喜马拉雅运动密切相关?
近代号称“天池钓叟”的刘建封将长白诸峰勘查命名,概括为“曰白云,曰冠冕,曰白头,曰三奇,曰天豁,曰芝盘”六大峰、“曰玉柱,曰梯云,曰卧虎,曰孤隼,曰紫霞,曰华盖,曰铁壁,曰龙门,曰观日,曰锦屏”十小峰,加在一起正好十六峰,指的是天池十六峰吗?刘建封写下诗句赞曰:“白河两岸景清幽,碧水悬崖万古留。疑似龙池喷瑞雪,如同天际挂飞流。不须鞭石渡沧海,直可乘槎向斗牛。欲识林泉真乐趣,明朝结伴再来游。”据说天池周遭瀑布、峡谷、森林、怪石等等极为壮观,而天池本身荣获海拔最高的火山湖基尼斯世界之最,对于如此景观,为什么古代诗人、文人却未留下文学性的只言片语?(似乎明、清两代有歌颂长白山的诗句,描写天池的却阙如)
为什么历代帝王都没有到巍巍长白祭天?为什么清朝皇帝虽把长白山册封为神山,将天池推尊为“龙潭”,却从未亲临,甚至所派遣的拜谒长白山的大臣根本没见到过长白主峰。难道是望而却步?还是错路迷踪?
为什么长白山在春秋战国时期叫做“不咸山”;北朝时叫做“徒太山”;隋唐时又称“白山”、“太白山”;到了辽金时定名为“长白山”?不同的名称,包含了什么样的典故?为什么关于天池是上天瑶池、天庭玉镜的传说经久不衰?为什么关于“天池怪兽”的传说亦真亦幻?
……
从书上、网络上看到的资料,令人疑窦丛生,越是神秘就越是诱惑;而诱惑越是临近就越是强烈。
问号在起伏,向着天涯的眼睛,向着江河的滥觞,向着山脉的发端,向着滋养哺育了东北大地的甘甜乳汁的乳房……
歌德说:“最可怕的事莫过于无知而行动”。我为自己的无知和冒险而忐忑。幸好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坚信,长白群峰一定熟悉曾经在这里奉献青春年华的当年穿着军装的身影;一定录下了当年伐木、抬木者纵情的号子声;一定不会辜负我渴望与探求的真诚。
二. 天章
进入谷底,两侧的山壁似乎向中间挤压过来,一侧与普通山壁区别不大;另一侧,则是“石锦天章”。用目光去触摸那些黑褐色、棕红色、青灰色的抽象派雕塑,感受到矛盾的质感:是一种油脂的坚硬,刚刚接触光滑便触到粗糙,似乎雷霆万钧和细雨绵绵同时被记录。火山岩的纹理可以说是灿烂的,或孔雀开屏,或虎纹斑斓,或诗行交错。天章不忘目录,举目高处,在一段深深的壑口,时光的塑刀刻下岩石断层的横线,将火山岩分划成三个层次,成为记载三次火山喷发的确凿的地质档案。
似乎穿行于时空隧道,遐思通过幽暗、狭窄而通向悠远和浩大。
蓦地,发现一群游客纷纷俯身,我被叮咚的泉水声敲醒了神经。那些游客又是洗脸,又是嬉闹,好像这里的溪流比别处的更加奇特和珍贵。果然,那些嶙峋得有些阴森、冷峻的“塑像”被潺潺弹淌的泉水唤醒,霎那间绽露出生命的灵性。
“鹰!”一声孩童的呼喊;
“蛇!”一声少女的尖叫;
“那该是一只鹿吧?”一声老者的感叹。
人们发现自己置身于石质的动物世界。
那盘踞的蛇向天空翘首,像随时都会腾跃而起;那矫健的鹰开始抖动双翼,像随时都会振翅冲天;而那只鹿,据说是天宫六仙女的化身,为了寻仙草给百姓治病而开罪了玉帝,被贬谪到凡间,形神间透露着仙女的善良和端庄。导游及时地介绍“蛇柱峰”、“鹰隼峰”、“神鹿峰”……听到这些优雅的名字,令人更加惊叹那些形象的栩栩如生,猜想地质与时空的结合、无情的喷发与凝固的结合是否创生?也许固化的灵动才动态得永恒。
时空隧道,当然以“人气”为出口。于是,人的双手出现了。左手五指向天,右手是伸出拇指的拳形。意味隽永,从谷底赫然伸出的双手,指引着人们仰望苍冥,又前瞻后眄,意识到整个峡谷万籁悠然充盈,石魈木魅游走,这一段旖旎曲委的长廊,令人难舍难离。那双手,握住了多少沧桑,又送走了多少春秋,把一部天书,再次润色得神韵无穷。然后,右手将左手搬了一下,让出门户,我们便怀揣了余音缭绕的巨大祝福。
三. 天池
蛇形的盘山路高度曲折,坐在车上,左摇是揪心的渴盼;右晃是强烈的向往,东倒西歪之中,感觉远近疏密的雾霭把神秘演绎到极端。尽量屏住呼吸、定睛看一看吧:山峰已经忘记了优雅的起伏,骤然大起,陡然直落,在天地间放荡地俏耸着,互相之间大开大合,大面积斜面断然放弃了绿色,令人想到锻铸和盔甲。这就是长白主峰的装束吗?如果是守护,显得极其威严;如果是铺垫,已经过于奢华;如果是序幕,则恰如其分——用不同凡响的气势磅礴来宣告:天池,在这里!
刚刚迈出车门,就听前面的人狂喊:“太美啦!”各种呼啸的人声,传递着受到震撼的惊叹。
天池,呈现了!
坦荡得令人受宠若惊;清晰得令人忘乎所以;美得令人头晕目眩……
“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观?”
我深感自己文字的笨拙,她的优美远远抛开了语言。以前看到的图像被否定了,因为她的神韵无法捕捉和传递。种种想象被颠覆了,因为她根本不属于人间和俗世。
“天下以为美之为美,斯陋矣”。这句话,我始终以为是这样的意思:“以天下人所以为的美来作为美(的标准),只能是丑陋的。”伟大的老子说得对!眼前惊世骇俗之美,足以让有幸领略的人们完成一次审美的超越。
妖娆圆润浑然天成的曲线,环绕出宝葫芦,还是窈窕淑女?天池轮廓一定是天地之间绝妙玄机的端倪——苍穹创意,神笔勾勒,天道铺陈。
水面是碧色吗?比碧色更浓郁;是蓝色吗?比蓝色更深奥;是青色吗?比青色更润泽……是交织色,是浑然色,是湖泊、海洋、江河所无法比拟、画师无法调出的幽色、音色、韵色、釉色、情色。是气质色,是高洁、优雅、沉静、庄严品性的神光天泽。
这一池碧水,时而细波如鳞,时而光滑如洗,时而杂驳如锦。“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李商隐的诗句用在这里,有几分贴切,又输几分浅淡。天池是神奇的天庭宝镜,“万里豪姿栖波下,千秋壮色纳月明”,将人间仙境、琼楼玉宇尽情囊括映照。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环眺天池的“贴身护卫”,正是那著名的“天池十六峰”,他们像天神武士一样凛然挺拔、刚毅潇洒。绿色生机缀在胸前,金褐色沧桑标记披挂在腰际,歌舞妙曼的白云飘荡在肩头,共同构成峻峭的屏障,维护天池的神秘和高傲,保卫她的圣洁和庄严。
天池,明明粗犷旷达毫无雕饰的痕迹,却精湛绝伦找不出任何败笔。她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美,一种供肉体凡胎虔诚敬仰、却难以充分品味的美。她是东北大地江河山川壮美的母乳。她是美的摇篮,美的集中、典藏和永恒。
她是一种境界,幽深柔静中“上善若水”的境界;典雅纯真中“动若处子”的境界;变幻难测中“至美无形”的境界。
“恍兮惚兮,窈兮冥兮”。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n1 6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