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区分寿星壶与蛋包壶?

(2011-06-10 11:41:37)
标签:

宜兴紫砂壶

寿星壶

蛋包壶

施金廷

文化

寿星壶与蛋包壶

 

http://s12/middle/7d9871f5ta5535d50a52b&690

http://s6/middle/7d9871f5ta5535dae9795&690

寿星壶是紫砂壶中的传统产品,属紫砂壶中的粗货,俗称大路货又称“行货”。由于价廉物美、经济实用,深受广大农村人喜爱。旧时农民劳作时常拎到田头地里解渴用,尤其在北方农村,耕地离村较远,寿星壶容量大,最大可达3000毫升,携带更显实用,加上北方人的生活习性,喜欢喝大碗茶,几乎家家都备有此壶。

寿星壶是清晚和民国期间紫砂壶中的一个常见品种,壶有大、中、小三种,有紫红泥的、焐灰黑色的、团泥的。焐灰工艺是将已烧好的紫砂壶,用谷糠掩埋在匣钵里封好,放在龙窑的炉头位置再烧一次,由于炉头位置温度在1000℃以下,烧成时升温缓慢,谷糠被引燃但因缺乏足够的氧而不能充分燃烧,谷糠中的炭分子被吸入壶胎里形成黑色,有一种温润之感。

至于寿星壶名称的来历,起源于何时,何人命名已无从稽考。据施秀春回忆,她父亲施福生生前和紫砂名手裴石民交谈中谈到过寿星壶,说“在明代寿星壶很盛”。汪寅仙大师认为寿星壶取名与造型有关,壶肩部分前凸后冲,很象是中国传统年画中老寿星的额头,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俗内涵。据汪大师回忆,顾景舟大师生前说过:“不要小看寿星壶,认为是低俗的粗货,农家使用而已。其实由于做工的不同,既可以做成普通的实用壶,也可以做成一件了不起的艺术品,因为它本身造型很美。如果做工精致的话,整个泥条、泥片不会浪费一块,可以做得非常完美。所有制壶的基本功能通过寿星壶体现出来……”。顾老自己于1975年就制作过一把小寿星壶。

    从目前传世寿星壶看,紫红泥的较多,焐灰的其次,团泥的最少。当年寿星壶生产中有“老豫丰、新福康”之说,根据有关资料,大体可理清还原这一历史。从传世的壶看,当时做寿星壶特别出名的施金廷,既为豫丰店做过,也为福康店做过。

施金廷(18771950年),宜兴丁山人。祖籍常州小虹桥,后随父迁来宜兴蜀山定居。夫人何氏系丁山乌溪人。均从事制陶业。

  施金廷一生专做寿星壶。据施小马回忆其父亲施福生生前曾讲述过有关祖父的二件事:其祖父做的寿星壶除本地销售外,也销往北方河北、山东一带,远至辽宁、吉林等省。有一长期包销的山东烟台张老板,此人双目近乎失明,每次验货只靠手摸,规定金廷的寿星壶在每一竹篓中(当时用竹篓装货,一竹篓约数十把)要有一把。张老板能用双手体验出金延制作的寿星壶。另一件事是豫丰老板有一次定制100把寿星壶,当时预付定金100大洋,其祖父看到如此多的大洋,竟一时不知所措……

  施金廷所做的寿星壶做工讲究,被各地专营陶器商行的老板看好,加上施为人诚信厚道,销路比同行要好。施金延还做过容量500左右的小寿星壶,专馈赠亲友,但数量极少。至于为什么只做寿星壶不做其它产品,这与当时战乱,社会动荡、不安定有关。艺人们为了养家糊口,即使是制壶高手也不得不去做低档的大路货,因为好销。开始壶上不留任何印记,后应商行要求,才在壶系下方或壶盖、底部款以“金廷”或“施记”字样。初为刀刻,后改用木章。同时,商行也将其行号刻印于壶盖、底,如“豫丰”、“福康”,或呈椭圆、葫芦形,或为方形章印(阴、阳文均有),周边饰以花纹。民国时期印章改为国民政府交叉的两面旗帜。

  现施小马家藏有一把其祖父的中寿星,高15公分、口径10.4公分,一侧壶系下方刻有“金延”二字,壶盖正面有二枚葫芦形豫丰阳文印记,壶底是一枚方形印记:国民政府旗帜图案为阳文,另有“营口豫丰”四字为阴文。

  综上所述,寿星壶虽然属于普通产品,但其中也不乏有佳作出现,关键在于制壶者本人的技艺水平及素养。在源远流长的紫砂发展史上,能留下传世作品的人实为不易,无疑为紫砂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史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