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紫砂壶独特的成型方法之“刹凹法”

(2011-05-22 18:55:12)
标签:

紫砂壶

成型方法

刹凹法

文化

刹凹法

 http://s3/middle/7d9871f5ta3db41144902&690

    刹凹法是传统制壶工艺中,一种具有难度的手法,口、颈、肩一体制作。清代邵大亨的壶,邵友庭等等一批壶,掇球、掇只、莲子、仿古、蛋包等等均采用此法完成,没有功力的人,或者基础功力不足的人,是做不来的。邵友庭矮蛋包壶为打身筒手工成型,口部用刹凹法,内部光润无泥迹,技艺难度较高。

刹凹通常集中表现在圆形光货的颈部。一般做法为:先做身筒,再做颈片,两者间用脂泥粘接,最后用竹篦刮平接缝。比如仿古,看似一体,其实是身筒+颈部,连成的一体。

刹凹:裁身筒泥片时,预先包含了颈部的宽度,下半部身筒打出后,用半弧形工具,在颈部,把泥片向内擀压,形成肩颈一体成型,自然过渡的效果。

刹凹法与加片法相比,难度更大些,过渡更自然饱满,富有张力。但一些商家把煞凹当作卖点,无限夸大难度和神奇效果,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在“加片法”做成的壶中,完全能找到形工韵俱佳的好壶。

    木器讲究大料,一木整挖、独板稀罕。紫砂讲究接来接去,这样才显示手工。不过按木器的理解,接来接去多了肯定会影响东西的牢固性,可是紫砂接头多一烧基本不存在牢固性的问题。所以不同领域也是有区别的。对于这个刹凹法,应该不是紫砂要追求的,因为接接黏黏才体现手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