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亚的第七天,也就是1月22日我们去浏览了南山猴岛,一上缆车就被山下新村港湾上密密层层浮着的一幢幢小木屋,延绵数里,如水城一般的海上景观吸引。下了缆车,导游告诉我们这是“疍家渔排”,他还卖关子,问“疍”字的读音。
http://s3/bmiddle/002izIcigy6GsaaHrGOd2&690 三亚游记三" TITLE="三亚的“疍家渔排”及“疍家民族” 三亚游记三" />
http://s5/bmiddle/002izIcigy6GsgJyBgw54&690 三亚游记三" TITLE="三亚的“疍家渔排”及“疍家民族” 三亚游记三" />
本博无心观猴岛,急下南山,乘游艇至对岸直奔“疍家渔排”探个究竟。
船上的小木屋四周浮着一个个大小相仿、呈规则的井字形养殖网箱,木屋家家户户挂串串红灯为饵,这就是当地人俗称“渔排”的水上的餐厅。渔排上大多为“疍(dan)家人经营。50-80元一位不等的海鲜自助,不含酒水饮料,让游客慕名而至。导游还介绍,每到夜幕降临,闪烁着霓虹灯的渔排,远远望去,蔚为壮观。
http://s10/bmiddle/002izIcigy6GsarWrMtc9&690 三亚游记三" TITLE="三亚的“疍家渔排”及“疍家民族” 三亚游记三" />
http://s15/bmiddle/002izIcigy6GshHUDYafe&690 三亚游记三" TITLE="三亚的“疍家渔排”及“疍家民族” 三亚游记三" />
http://s10/bmiddle/002izIcigy6Gsk99wUxf9&690 三亚游记三" TITLE="三亚的“疍家渔排”及“疍家民族” 三亚游记三" />
“疍家”是指以打鱼为生的小渔民家庭,他们没有大船,无法远航,只能近海捕鱼。渔港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退潮时,他们下笼下网,捕些鱼虾。生活随着潮汐变化而变化,因象浮于饱和盐溶液之上的鸡蛋,长年累月地浮于海上,故得名为疍民。据人类学家考察证实疍民虽然有与别的民族截然不同的民俗,但因缺少成为独立民族,语言和文字两个要件中的文字一要件,而没有能成为我国第57个民族,仍为我国沿海地区水上居民的一个统称,属于汉族。疍民祖籍多为广东的阳江、番禺、顺德、南海等县的水上人家。现在主要分布在广东上述各县,广西的北海和海南三亚等沿海地区,眼前这片延绵数里“疍家渔排”的行政区划,就是三亚陵水新村镇的一个海上的村庄。
(博主未上渔排,用餐一景为网上辑录,在此鸣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