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

(2015-08-21 20:08:16)
标签:

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余角、补角的概念,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接触和体会演绎推理的方法和表述,使学生能用方程思想来处理图形的数量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探索互余、互补角的性质,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良好的数学观的养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余角与补角的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余角与补角的性质应用

教学流程:

验收成果

1、概念:

①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        (       ),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符号语言:如果∠α+∠β=          ,那么∠α和∠β互为        

  反    之:如果∠α与∠β互为余角,那么∠α+∠β=         

②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         (       ),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符号语言:如果∠α+∠β=          ,那么∠α和∠β互为        

  反    之:如果∠α与∠β互为补角,那么∠α+∠β=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并会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表示。

  温馨提示: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两个角只与       有关,与      无关。

  设计意图:挖掘概念的内涵、外延,注重在看似无疑处设疑,充分拓展学生思维的开阔性,让学生熟悉从多角度对概念进行思考。

2试一试:你最棒

(1)判断:

①∠1+2=90°,则∠1是余角                      (       

②∠1+2+3=90°,则∠1、∠2、∠3互为余角。    (       

③如果一个角有补角,那么这个角一定是钝角。        (       

④钝角没有余角,但一定有补角。                    (       

(2)找朋友:图中给出的各角,哪些互为余角?哪些互为补角?

10°     30°      50°    10°   30°   60°    80°

60°     40°      80°    100° 120° 150° 170°

设计意图:进一步强化两个角互余或互补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对概念的学习得到及时巩固。  3)已知∠α的余角是∠α的两倍,则∠α的度数是       度。

设计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对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有更加深化的了解和应用,并且使学生学会用方程思想来解决问题。

3、性质  ①等角的补角         

         ②等角的余角         

设计意图:通过填空使学生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 

思考题:

    如果∠1与∠2互余,∠3与∠4互余,且∠1=3。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这道题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答来证明互为余角的性质。着重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思考过程,并归纳性质,培养学生由具体问题抽象出几何命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

1、如图,已知∠AOC=BOC=90°,∠1=2,则∠1的余角有那些?

与∠2互补的角有那些?请分别写出来。

2动手实践探究:

按图所示的方法折纸,然后回答问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使我感受最深的是……

        我感到最困难的是……

        我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其目的是让知识形成体系,理

清新知识,培养学生概括提炼能力。

达标检测

1、如果∠1+290°,∠2+3=90°,那么∠1=3的理由是          

2、已知:∠A=72°,那么∠A的余角=     ;∠A的补角=        

附加题: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则这个角等于       度。

设计意图:使教师得到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能按时做对达标检测就达到学习目标,做到了堂堂清,并且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解题能力。

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E,且∠CEF=90°,写出所有互补和互余的角。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 

     

 

课后反思

学案最后要求学生写课后反思

设计意图:最后学案中安排学生写课后反思,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照学习目标,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没有学透,以便课下及时补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