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浴鹄湾

标签:
张雨鹄湾霁虹桥飞虹黄公望 |
分类: 说说杭州 |
浴鹄湾景区位于三台山路和虎跑路的交叉口附近,从杨公堤方向坐车到“浴鹄湾站”下车即可。
http://s5/middle/7d8330a0gb8d3656615f4&690
http://s8/middle/7d8330a0gb38f27e01967&690
浴鹄湾古时即有,为赤山水曲。旧时,湾内春水晴云,风光殊佳,经常可以听到渔樵唱答,一派悠闲景象。古人有诗赞曰:“浴鹄湾头春水,呼猿洞口晴云。渔歌款款互答,樵唱悠悠独闻。”黄公望、张雨等文人画家均在此留下了踪迹。历经岁月沧桑,浴鹄湾后来成为了陆地。2003年湖西综合保护工程实施后,恢复了这一水面,并重建了黄篾楼水轩、子久草堂、武状元坊、霁虹桥、三台梦迹、玉岑诗社等故迹,充实了湖西的文化内涵。
三台梦迹、乌龟潭、浴鹄湾景区示意图
http://s10/middle/7d8330a0gae9793182fc9&690
浴鹄湾在杨公堤、三台山路和虎跑路的交界处,虽是旅游的黄金地段,却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在丛林中,你可以一边听到虎跑路上车辆的喧闹声,一边享受丛林深处的那份安祥。
浴鹄湾的丛林
http://s10/middle/7d8330a0gae9799bb23f9&690
浴鹄湾丛林深处的建筑物
http://s12/middle/7d8330a0gae979bbc0adb&690
在三台山路进入浴鹄湾前,一块很大的太湖石上刻着“皇觅楼”三字。没去留意,一路前走,但在湖边看到的这个景色确实不错。皇觅楼也许是什么古迹吧。于是又返回,一路寻觅进去。
湖边看到的黄蔑楼,又称皇觅楼
http://s12/middle/7d8330a0gae979db0705b&690
看到的这幢建筑叫黄蔑楼,又称皇觅楼,深藏在小径里。据传,元代著名文学家张雨曾构水轩于赤山埠浴鹄湾,取名“黄篾”,以表明自己不愿在尘世中随波逐流。刘邦彦有诗云:“春水初生浴鹄湾,篾楼高枕对青山。鸟声啼足忽飞去,门掩绿阴清昼闲。”极为生动贴切地描绘了当时此地清幽宁静、充满自然野趣的风光。
黄蔑楼主楼
http://s5/middle/7d8330a0gae979fde7d14&690
文献记载,张雨(1283-1350),字伯雨,元代诗文家,宋崇国公张九成之后裔。年二十弃家,遍游天台、括苍诸名山,后去茅山檀四十三代宗师许道杞弟子周大静为师,受大洞经篆,豁然有悟。又去杭州开元宫师玄教道士王寿衍,命名嗣真,道号贞居子,又自号句曲外史。皇庆二年(1313),随王寿衍入京,居崇真万寿宫。虽隐迹黄冠道士之中,却列文士学人之名,被当世名士称为“工书能诗,文更奇古”,“诗文字画,皆为当朝道品第一”。与赵孟頫、杨载、虞集等人友善。仁宗闻其名,欲官之,张雨坚辞不仕,乃归句曲。往来于华阳、云石间,作黄蔑楼,储古图史甚富,日以著经作诗为业。
黄蔑楼的主楼,一楼的门上挂着小小的“黄蔑楼”招牌,二楼上面却挂着大大的“皇觅楼”招牌,而且落款有“乾隆御笔”字样。一地两牌,却又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楼的门上挂着小小的“黄蔑楼”,二楼上面却挂着大大的“皇觅楼”
http://s5/middle/7d8330a0gae97a1ef8984&690
乾隆皇帝不是很喜欢下江南吗。据说乾隆帝二下江南到杭州,从虎跑过来后,天突然下起雨来,乾隆帝只好四处寻找地方避雨,狼狈之际却发现丛林中一竹楼若隐若现。他赶忙跑进屋子,发现这个竹楼虽小却十分风雅,一打听才知道小楼是元代著名文学家张雨的私人住宅。乾隆帝在寻访中寻觅到这座小楼,所以后来将黄篾楼又称为皇觅楼。
走进黄蔑楼,里面柜台前坐着一个服务员。问现在黄蔑楼主要是干什么的,回答是吃饭的。黄蔑楼建筑临于湖面之上,与青山绿水融于一体。吃饭只设包厢,每个包厢均以西湖山水相对。哈哈,价格应该不菲吧。
建于湖面之上的黄蔑楼,与青山绿水融于一体
http://s15/middle/7d8330a0gae97a3b9670e&690
http://s15/middle/7d8330a0gae97a4ff4e0e&690
说归说,不能否认黄蔑楼的环境确实不错。建于湖面上的连廊鲜见游人,非常的宁静,周边的环境也充满了野趣。
黄蔑楼鲜见游人,非常的宁静,周边的环境也充满了野趣
http://s3/middle/7d8330a0gae97a6c81532&690
从黄蔑楼出来,沿着浴鹄湾继续往前走,这里有着与茅乡水情类似的味道,可以领略充满野趣的自然风光。
浴鹄湾湖面一景
http://s2/middle/7d8330a0gae97a8c9d2c1&690
http://s14/middle/7d8330a0gae97a9aa75ad&690
从黄蔑楼出来,沿着浴鹄湾湖边走了没几分钟,前面湖面上又是一排建筑,其舒适程度比黄蔑楼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信步走了进去。
湖面上又是一排建筑,其舒适程度比黄蔑楼有过之而无不及
http://s1/middle/7d8330a0gae97ab855240&690
让我感到吃惊的是,这里又是一个“皇觅楼”,落款也有“乾隆御笔”字样,而且看不到“黄蔑楼”的字样。怎么回事?这里的建筑物门窗紧闭,找不到任何能够说明的文字,回来后在网上也查不到相关的资料。于是在想,这里应该是乾隆帝躲雨的地方,否则为什么这里没有对外开放,那边的黄蔑楼却对外营业呢。或许,这里也是黄蔑楼的一部分。姑且作一个猜测吧。后来在景区介绍霁虹桥的资料中看到霁虹桥“与黄蔑楼、武状元坊、子久草堂、浴鹄轩等景点遥相呼应……”等字样,那这里是不是应该叫浴鹄轩啊?或许还在建设中吧。错就错了,下面我就以“浴鹄轩”称呼这里吧。
隐藏在花花草草内的建筑物
http://s12/middle/7d8330a0gae97ae2517cb&690
这里又是一个“皇觅楼”,落款也有“乾隆御笔”字样
http://s8/middle/7d8330a0gae97af46c7a7&690
浴鹄轩与霁虹桥、武状元坊、子久草堂等景点遥相呼应。游人到此歇脚闲坐,静赏四周天然美景,可以唤起对往昔美妙意境的想象和感受。
浴鹄轩前的水上凉亭
http://s12/middle/7d8330a0gae97b07f0e9b&690
在浴鹄轩水上凉亭上拍的浴鹄轩侧影
http://s3/middle/7d8330a0gae97b231ce02&690
从浴鹄轩可以清晰地看到对面的霁虹榭、飞虹廊
http://s9/middle/7d8330a0gae97b365f648&690
三台山路进入浴鹄轩的小路
http://s4/middle/7d8330a0gae97b5a7e3d3&690
浴鹄湾湖面聚散开合,岸线曲折有致,经杨公堤上浚源桥及花港公园内水港,与西湖水面的小南湖贯通。
浴鹄轩附近的景色
http://s14/middle/7d8330a0gae97b7fb68ed&690
从这里可以看到在浴鹄轩左前方的杨公堤上的浚源桥
http://s13/middle/7d8330a0gae97b9a3a71c&690
这张照片虽然没有茅草遮挡,但这个角度是看不到浚源桥
http://s8/middle/7d8330a0gae97bb430f47&690
这是我在春天拍的浴鹄轩
http://s12/middle/7d8330a0gae97c265e3bb&690
这是我在春天拍的浴鹄轩,很有国画味道吧
http://s5/middle/7d8330a0gae97c3b78c44&690
秋天的浴鹄轩也很有诗意
http://s16/middle/7d8330a0gae97c597183f&690
浴鹄轩与武状元坊仅百步之遥。据史载,南宋嘉定七年(1214),右榜状元(即武状元)刘必方(一说刘必万)曾在赤山(浴鹄湾)立武状元坊。2003年湖西综合保护工程实施中,以宋代样式重建武状元坊,以反映杭州古代科举文化。如今,这一牌坊已成为杭州武举文化的象征。
位于浴鹄湾西侧的武状元坊
http://s1/middle/7d8330a0gae97c7e288c0&690
http://s16/middle/7d8330a0gae97c916459f&690
从飞虹廊上看武状元坊
http://s10/middle/7d8330a0gae97cc3799b9&690
一对新人正在浴鹄湾西侧的武状元坊前拍婚纱照。来此,经常看到有新人在此拍婚纱照。是迷恋于浴鹄湾的诱人景色,还是希冀沾沾武状元的光,生个儿子勇猛异常,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吧。
一对新人正在浴鹄湾西侧的武状元坊前拍婚纱照
http://s10/middle/7d8330a0gae97ce4e7c49&690
武状元坊继续往北,又是一个百步之遥,就是子久草堂。远远的,看到黄公望塑像就矗立在小路旁,仙风道骨,很有特色。
黄公望塑像矗立在小路旁,仙风道骨,很有特色
http://s4/middle/7d8330a0gae97d06ae063&690
黄公望(1269-1354),元代著名全真派道士、画家。本姓陆,名坚,常熟人,家住常熟子游巷。因幼年父母双亡,家庭贫困,十岁左右的时候,就给寓居在虞山小山头的浙江永嘉人黄乐为养子。据传说,当时黄乐年已九十,看到他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喜出望外地说:“黄公望子久矣!”从此,陆坚便改姓换名为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
史载,黄公望聪敏绝伦,通百氏说。为元代画坛著名的“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之首。他擅画水墨,师法董源、巨然,运思落笔,气韵流动,富于变化,自成一家,得“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其传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等,并著有专论山水画的《山水诀》。其名作《富春山居图》一部分藏浙江省博物馆,一部分藏台湾故宫博物院。著作除道藏所收外,尚有《大痴道人集》、《画山水诀》等。
黄公望生性狂放不羁,喜好云游四海,一生浪迹江湖,曾在杭州赤山之阴的筲箕泉旁结庐隐居,并画有《筲箕泉图》。他的《山居图》虽自题落款为“大痴道人平阳黄公望”,但叶落归根,其墓位于常熟西门外虞山脚下。
子久草堂在浴鹄湾西靠三台山路旁,为一简朴的草屋
http://s14/middle/7d8330a0gae97d2bdad8d&690
秋天在霁虹桥上拍的子久草堂
http://s6/middle/7d8330a0gae97d487cec5&690
这是浴鹄湾整修不久后冬天雪后,我在霁虹桥上拍的子久草堂
http://s9/middle/7d8330a0gae97d851e118&690
走进子久草堂,没有看到黄公望的相关介绍,二进门这里只有一个厨师模样的人抱着个小孩。继续往里走,前面一个不大的院子里横七竖八地摆满了桌子,间隔地坐着一些茶客。这个院子是观赏浴鹄湾霁虹桥的最佳位置,确实也是喝茶的好地方。由于茶客较多,没好意思拍院子的场景,只是拍了一张霁虹桥的照片。
霁虹桥在浴鹄湾水域北侧,是从杨公堤方向进入浴鹄湾景区和三台梦迹景区的主要入口。由霁虹桥、霁虹榭、飞虹廊组成。此桥采用并列纵节砌筑法建成,如雨后飞虹卧波,蔚为壮观,且与黄篾楼、武状元坊、子久草堂、浴鹄轩等景点遥相呼应,成为杨公堤景区最曲折、最具起伏感的一处景观建筑。
在武状元坊和子久草堂间拍的霁虹桥、飞虹廊、霁虹榭全景
http://s8/middle/7d8330a0gae97daa5c197&690
在子久草堂茶室前拍的霁虹桥
http://s7/middle/7d8330a0gae97dc27dc66&690
春天在飞虹廊内拍的霁虹桥
http://s12/middle/7d8330a0gae97ddc46d1b&690
秋天在飞虹廊内拍的霁虹桥
http://s9/middle/7d8330a0gae97dff38dd8&690
冬天雪后在飞虹廊内拍的霁虹桥
http://s4/middle/7d8330a0gae97e11562e3&690
游客乘坐摇橹船正准备通过霁虹桥桥洞
http://s5/middle/7d8330a0g77dbfd0b3ff4&690
以前来过这里几次拍风景,并没有关注这个桥名。这次特意关注了一下,并知道霁虹桥是由霁虹桥、霁虹榭、飞虹廊组成。已知这座石拱桥叫“霁虹桥”,那哪个是“霁虹榭”哪个叫“飞虹廊”呢?知道“廊”的大致意思,一般起到连通作用而且上有顶棚的建筑,那“榭”呢?两者可不要搞错了,对不起大家。于是查找了资料。
“榭”,临水或局部或全部建筑于水上的建筑,用以休憩和观赏水景;“廊”,通常布置在两个建筑物或观赏点之间,起着遮风避雨、联系交通等实用功能,而且对园林中风景的展开和层次的组织有重要作用。
根据这一解说,那条长长的连廊就是飞虹廊,而对面顶头临水的建筑就是霁虹榭了。
霁虹榭
http://s8/middle/7d8330a0gae97e44b9357&690
以一组飞虹廊与霁虹榭的图片结束我对浴鹄湾的介绍。
由西向东拍初春时节的飞虹廊背面,感受国画般的色调
http://s1/middle/7d8330a0gae97e5d2e9e0&690
由西向东拍夏末秋初时的飞虹廊背面
http://s15/middle/7d8330a0gae97e7e4d95e&690
由西向东拍秋天的飞虹廊背面
http://s15/middle/7d8330a0gae97e9cc95be&690
由西向东拍冬天雪后的飞虹廊背面,目见顶端处的建筑为霁虹榭
http://s3/middle/7d8330a0g77dbfe0c8362&690
由西向东拍秋天的飞虹廊阳面,右侧顶端处的建筑为霁虹榭
http://s3/middle/7d8330a0g77dbfe2ebca2&690
由西向东拍冬天雪后的飞虹廊阳面,右侧顶端处的建筑为霁虹榭
http://s8/middle/7d8330a0gae97eee71267&690
由东向西拍初春时节的飞虹廊
http://s9/middle/7d8330a0gae97f04bf758&690
由东向西拍秋天的飞虹廊
http://s16/middle/7d8330a0g77dbfe8cd24f&690
DSC_7797由东向西拍冬天雪后的飞虹廊
http://s1/middle/7d8330a0gae97f2747ef0&690
前一篇:杭州西湖----红栎山庄
后一篇:江西三清山之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