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2011-08-29 21:39:18)
标签:

彭玉麟

瀛洲

三潭印月

宋体

心相印

分类: 说说杭州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西湖中部偏南,与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犹如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蓬莱三岛,故又称小瀛洲。小瀛洲是利用疏浚的湖泥堆筑而成的湖中小岛,岛外又筑有环表堤埂,堤岛之间有九转三回、三十个变的曲桥相连,构成了一个湖中湖、岛中岛的园林格局。因此,有人说,西湖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而湖中三岛,则是镶嵌在这颗明珠上的三颗绿宝石。

  小瀛州的修建是为了放生。放生是一种宗教行为。西湖放生,盛自北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杭州知州王钦若奏请朝廷“以西湖为放生池,禁捕鱼鸟,为人主(即皇上)祈福”,从此西湖又名“放生池”。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钱塘县令聂心汤忽发奇想在西湖湖面再辟放生池。他效仿苏东坡故事,取湖中葑泥环水心保宁寺寺基筑堤,形成“湖中之湖”,专供放生,这就是今天西湖仙境小瀛洲。又在岛南湖中,原苏轼立塔处重新建造三座较大的瓶形石塔。清初岛上又加营建筑曲桥、堂轩,沿内湖环植木芙蓉,复经清光绪间退休将领彭玉麟在此营造别墅,小瀛洲初具风貌。

http://s7/middle/7d8330a0gaba432d27d26&690
从雷峰塔上看到的小瀛洲(三潭印月)

 

http://s16/middle/7d8330a0gaba437e3789f&690
从苏堤上看到的小瀛洲(三潭印月)

  知道三潭印月的多,知道小瀛洲的少,连一些杭州人也搞不清楚小瀛洲与三潭印月的关系,坐在船上一个劲地嘀咕:以前坐船去三潭印月还能到小瀛洲去呢,现在不能去了。实际是以前坐船都是先到湖心亭(并不是这些杭州人说的小瀛洲),游完湖心亭后再坐船到小瀛洲(三潭印月)。杭州申遗成功后,根据申遗过程中专家提出湖心亭游客过多的建议,在游船游览三潭印月中,取消了湖心亭的景点。现在你要游玩湖心亭,只能坐西湖边的手划船去,到湖心亭再买20元的门票上岛。

  跑题了,还是继续说三潭印月吧。

  三潭印月在西湖十景中排行末尾。这个排名,如果苏东坡老先生地下有知,肯定会大叫冤屈的。三潭印月是杭州的标记,在杭州很多城市的名片中,都印有三潭印月中标记性的水中石塔。相传苏轼在杭为官时,疏浚西湖之后,为了显示湖泥再度淤积情况,在堤外湖水三个最深处立了三座瓶形石塔以示标记,形成“湖中有深潭,明月印水渊,石塔来相照,一十八月圆”的奇异景致,明令从苏堤到这里的水域不得种植菱芡,以防湖泥淤积。现存的三塔是明天启年间仿苏塔而重建的。塔腹中空,球面体上排列着五个等距离圆洞。每到秋夜,月朗星稀,在石塔内点燃灯烛,沿口蒙上白纸,灯光从石塔的圆孔中透出,宛如一个个小月亮,于天上倒印湖中的月亮交相辉映,于是就出现了“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奇丽景色,真月和假月其影确实难分,这也是“三潭印月”得名的由来。等到皓月当空时,月光、灯光和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相互映衬,画出一幅“一湖金水欲溶秋”的美景,说不尽的诗情画意,让人流连忘返。

 

http://s9/middle/7d8330a0gaba4395223f8&690
三潭印月三个石塔由于相距较远,镜头拉近只能拍到两个石塔

  由于三潭印月的美丽景色,国家将它的形象放在了钱币上。最先是七十年代末的外汇兑换券1元,正面就是翠绿色的三潭印月图案;然后第五套人民币的一元纸币的背面风景也采用了几乎一样的图案——水中的三座石塔。因此,西湖此景的名气大增。

  所以,将三潭印月排在西湖十景的末尾,是不是太亏待了这个景点。

  从西湖边去三潭印月,你必须要坐船,地点有湖滨的一公园和三公园、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岳庙、中山公园等。船票45元,包括了三潭印月的门票20元,你还可以在船上游览西湖中央的景色了。

 

http://s3/middle/7d8330a0gaba43b49f9a2&690
位于一公园的湖滨码头

  三潭印月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园林富于空间层次变化,是我国水上景园的典范,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品,为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之作。

 

http://s16/middle/7d8330a0gaba43c98e2ff&690
三潭印月一角

  踏上三潭印月,顺着环形堤埂按常规走法向北面小瀛洲平台走去。

 

http://s14/middle/7d8330a0gaba4404b733d&690
三潭印月的环形堤埂宁静宜人

 

http://s11/middle/7d8330a0gaba445d4609a&690
环形堤埂上的樟树的胸围需要三人合抱才行

  在三潭印月的北面、小瀛洲平台不到的地方,是闲放台茶室。闲放台,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原为清光绪年间退休将领彭玉麟的退省庵。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湖南衡阳人,曾任水师提督、兵部右侍郎。其多有联语留于西湖名胜,颇具艺术价值。“闲放台”的台名取自清代大学士高江村诗句“圣朝休甲兵,吾其得闲放”。

 

http://s15/middle/7d8330a0gaba44837b22e&690
闲放台的北门

 

http://s11/middle/7d8330a0gaba44a4db4fa&690
闲放台的北门

 

http://s7/middle/7d8330a0gaba44c6b87b6&690
闲放台的西门

 

http://s6/middle/7d8330a0gaba44e991685&690
闲放台内的茶室,边喝茶边欣赏三潭印月内的荷花,何其惬意也

  离开闲放台,来到了小瀛洲北面的平台。

  小瀛洲平台,位于三潭印月的正北面,隔湖对岸就是湖滨。很多人都在写有“小瀛洲”的这幢亭楼前留影。

 

http://s7/middle/7d8330a0gaba450d50e96&690
三潭印月北面的首幢建筑

http://s16/middle/7d8330a0gac544b64d37f&690
站在小瀛洲平台前看杭州市区,左边是宝石山http://s3/middle/7d8330a0gac544cbe9bd2&690
站在小瀛洲平台前看吴山上的城隍阁

  小瀛洲亭楼里展示的是杭州西湖题名景观的发展简史。走进大堂,迎面是一块称作为“天水合壁”的西湖山水浮雕,两边墙壁上悬挂的是西湖题名景观的发展简史简介和“西湖十景”、元代“钱塘十景”、清代“西湖十八景”的介绍。

 

http://s5/middle/7d8330a0g77906eaa9404&690
小瀛洲正厅

  “题名景观发展简史”我就不说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看看图片。

 

http://s12/middle/7d8330a0gaba45795788b&690
“题名景观发展简史”的内容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包括: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http://s8/middle/7d8330a0g77906f585f47&690
南宋的“西湖十景”简介

  自南宋“西湖十景”之后,又分别有元代钱塘十景,清代西湖十八景,清乾隆杭州二十四景,1985新西湖十景,2007第九届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西湖十景。这是元代的“钱塘十景”简介:六桥烟柳、九里云松、灵石樵歌、冷泉猿啸、葛岭朝暾、孤山霁雪、北关夜市、浙江秋涛、两峰白云、西湖夜月。

 

http://s16/middle/7d8330a0gaba45c2f0d8f&690
元代的“钱塘十景”简介

  清代的“西湖十八景”简介:湖山春社、功德崇坊、玉带晴虹、海霞西爽、梅林归鹤、鱼沼秋蓉、莲池松舍、宝石凤亭、亭湾骑射、蕉石鸣琴、玉泉鱼跃、凤岭松涛、湖心平眺、吴山大观、天竺香市、云栖梵径、韬光观海、西溪探梅。

 

http://s14/middle/7d8330a0gaba45e2a148d&690
清代的“西湖十八景”简介

  穿过小瀛洲亭楼,后面的亭楼是先贤祠,原先奉祀的是黄宗羲、吕留良、杭世俊等人,现在里面已经是空空荡荡的了,只是一些介绍三潭印月的简介,也无法引起人的兴趣。

 

http://s11/middle/7d8330a0gaba46042d62a&690
先贤祠的北面

 

http://s10/middle/7d8330a0gaba464bde749&690
先贤祠的南面

 

http://s2/middle/7d8330a0gaba469cdaf91&690
先贤祠的内部

  三潭印月分为北区建筑群、中区建筑群和南区建筑群。北区建筑群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北段有先贤祠,南段有开网亭、亭亭亭、卍字亭。五座建筑间以三座曲桥、二座平桥相互连接,水池中还点缀有以平桥绕行的湖石假山“九狮石”。整组建筑形态各异,布局灵活。

 

http://s3/middle/7d8330a0gaba47c9286e2&690
位于三潭印月北区的开网亭

 

http://s7/middle/7d8330a0gaba47e3e8636&690
位于三潭印月北区的亭亭亭,通过曲桥与开网亭连为一体,互为对景

  再往前走,就到了卍字亭。卍字亭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2005年仿原样式重修。亭外观为“卍”字形,寓意“万方安和”,即四海承平、天下太平之意。这种建筑平面是中国建筑史中仅见的一个特例。

 

http://s8/middle/7d8330a0gaba480b22b27&690
位于三潭印月北区的卍字亭

  卍字亭东,是竹径通幽景区,一堵白粉短墙将人的无限遐想隔开。墙两端了无衔接,形若屏风。但粉墙上开启四只花饰精美的漏窗,惹得游客纷纷窜入其内,将头探出漏窗拍照。墙内墙外空间隔而不断,相互渗透。墙外游人熙熙攘攘,墙内却幽雅宁静,咫尺之间兀自大异其趣。

 

http://s13/middle/7d8330a0gaba4828e73cc&690
白墙后面是竹径通幽景区

  三潭印月东西向以土堤相连,南北向以曲桥连接。因此,曲桥是三潭印月的一大景色。送上一组三潭印月曲桥的照片,不管拍得怎么样,反正是免费赠送的,权当了解三潭印月的大致概况吧。

 

http://s12/middle/7d8330a0gaba4843dcd0b&690
三潭印月的曲桥

 

http://s12/middle/7d8330a0gaba4858a082b&690
三潭印月的曲桥

 

http://s7/middle/7d8330a0gaba486ebc556&690
三潭印月的曲桥

 

http://s14/middle/7d8330a0gaba49040e0fd&690
三潭印月的曲桥

 

http://s3/middle/7d8330a0gaba492e9e672&690
三潭印月的曲桥

 

http://s3/middle/7d8330a0geb46dd07d602&690
三潭印月的曲桥

 

http://s7/middle/7d8330a0gaba497a1b096&690
三潭印月的曲桥

 

http://s11/middle/7d8330a0gaba49962516a&690
三潭印月的曲桥

  穿过曲桥,来到三潭印月的中区,首先看到的是南舒亭。可能有些看客不理解了:喂喂喂,你这个亭子明明写着是“北畅”,怎么变成“南舒”亭了。别急,这是从北面拍到南舒亭,所以写的是北畅,从南面拍,就变成南舒了。

 

http://s1/middle/7d8330a0gaba49cf9f320&690
从北面拍的南舒亭,这里是三潭印月的中轴

 

http://s14/middle/7d8330a0gaba49efee5fd&690
从南面拍的南舒亭,这里是三潭印月的中轴

  三潭印月中区建筑群始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后历经整修形成近日之格局,现有南舒亭、迎翠轩、花鸟亭等建筑。其中,南舒亭、迎翠轩为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始建,花鸟亭为1959年修建。三座建筑均为清代风格。

 

http://s11/middle/7d8330a0gaba4a186b30a&690
三潭印月中区的迎翠轩

http://s10/middle/7d8330a0g77a20e537239&690
从背面看三潭印月中区的迎翠轩
 

http://s9/middle/7d8330a0gaba4a375ef88&690
三潭印月中区的花鸟亭

  三潭印月内的这片水域叫“鱼沼秋蓉”,是清雍正年间(1723-1735)品题的“西湖十八景”之一,范围包括小瀛洲中轴线南段明代所形成的湖中湖周围。此地历来遍植木芙蓉,“花时烂若锦绣,与湖中金鱼相映成趣”。

 

http://s8/middle/7d8330a0g779077be9727&690
清雍正年间西湖十八景之一的鱼沼秋蓉

  离开中区继续往前走,穿过曲桥,前方就是御碑亭。题名景观“三潭印月”始于南宋,历经演变,至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皇帝亲点御题四字景目,并立碑筑亭而定型。碑、亭历经维修保存至今。

http://s15/middle/7d8330a0gaba4b00b79fe&690
御碑亭

  碑北面“三潭印月”四个字是黑色的,没有人拍照。我在北面拍了一张,又转到南面,哇噻,那在此留影的人可是都在旁边等着,一个接一个,足足等了有10分钟,才等到有一个小孩拍的,赶紧拍了一张应付了事。

 

http://s7/middle/7d8330a0gaba4e2a70d16&690
从北面拍的御碑亭里的康熙皇帝御题“三潭印月”

 

http://s4/middle/7d8330a0gaba4e7210553&690
从南面拍的御碑亭里的康熙皇帝御题“三潭印月”

  离开御碑亭,顺着曲桥不到100米,就是我心相印亭。“我心相印”是佛教语汇,意思为:“不须言,彼此意会”,也即通常所说的“心心相印”之意。亭前有石栏,凭栏瞭望,湖中三石塔亭亭玉立在眼前,广阔的湖面与远近景色也历历在目。

http://s12/middle/7d8330a0gaba4ea38e80b&690
从北面拍的我心相印亭,透过中间的圆洞门,可以看到三潭印月中间的石塔

 

http://s4/middle/7d8330a0gaba4ebf41f63&690
从东面拍的我心相印亭

 

http://s10/middle/7d8330a0gaba4ee43d3a9&690
从西面拍的我心相印亭

  我心相印亭前面一块不大的地方,是观赏三潭印月湖中三塔的最佳地点,因此,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在此逗留拍照。

 

http://s4/middle/7d8330a0gaba4efe956f3&690
我心相印亭前面一块不大的地方,是观赏三潭印月湖中三塔的最佳地点

 

http://s13/middle/7d8330a0g77907e86ecbc&690
在我心相印亭前拍摄的湖中三塔

  三潭印月沿着湖边的树长得是千奇百怪。你看,这棵树竟是横躺在湖面上长的,引来了游客纷纷在树边留影。

http://s6/middle/7d8330a0gaba509c33805&690
三潭印月沿着湖边的树长得是千奇百怪,有的竟是横躺在湖面上长的

  我心相印亭旁边的环形堤埂与东北面的环形堤埂相比,可要热闹多了。因为往东面不远就是驶往一公园、中山公园的游船码头,往西不远处就是驶往花港观鱼、岳庙的游船码头。旅行社安排,一般都是从北面过来,然后沿着曲桥一路行进到我心相印亭,最后留给游客二十分钟半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到某个码头集中。于是,这一带就成了游客堆积的地方,乱糟糟的,不过,风景还是不错的。

http://s16/middle/7d8330a0gaba50cfa877f&690
我心相印亭旁边的环形堤埂

http://s15/middle/7d8330a0gaba510a0dd7e&690
我心相印亭旁边的环形堤埂

  “田”字形的三潭印月,不能不说那中间的“一横”----连接东西向的那条土堤。我拍了两张,景色还不错。大家自己看吧。

http://s5/middle/7d8330a0gaba51ba35d74&690
三潭印月上连接东西向的那条土堤

http://s6/middle/7d8330a0gaba51e1afe45&690
三潭印月上连接东西向的那条土堤

  最后,我还得告诉大家,在三潭印月,你还能看到雷峰塔和城隍阁呢。

  在三潭印月,你朝西南方向看去,可以看到雷峰塔。关于雷峰塔的故事,可能大家都不陌生。雷峰塔曾是西湖的标志性景点,旧时雷峰塔与北山的保俶塔,一南一北,隔湖相对,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誉,西湖上亦呈现出“一湖映双塔,南北相对峙”的美景。每当夕阳西下,塔影横空,别有一番景色,故被称为“雷峰夕照”。清朝前期,雷峰塔因与《白蛇传》神话传说的密切关系,成为西湖十景中为人津津乐道的名胜,连康熙、乾隆二帝也多次前来游览和品题,“雷峰夕照”名播遐迩。

http://s2/middle/7d8330a0gaba5217b1251&690
从三潭印月看到的雷峰塔

  在三潭印月,你朝东南方向看去,可以看到城隍阁。城隍阁(杭州新西湖十景吴山天风景区)位于吴山之巅,吴山是七宝山、紫阳山、云居山等几个小山的总称,吴山在杭州又俗称“城隍山”。城隍阁总面积约1000亩。连地下共七层的仿古楼阁式建筑,高41.6米,炫煌富丽,融合元、明殿宇建筑风格,大处着眼,细处勾勒,兼揽杭州江、山、湖、城之胜。

http://s12/middle/7d8330a0gaba52346096b&690
从三潭印月看到的城隍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