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亭林先生神道表

(2020-09-30 18:19:24)

 

亭林先生:《日知录》作者顾炎武.                                转自[清]全祖望《鲒埼亭集》

  

   顾氏世为江东四姓之一。五代时,由吴郡徙徐州。南宋时,迁海门,已而复归于吴,遂为昆山县之花浦村人。其达者始自明正德间,日工科给事中广东按察使司佥事溱及刑科给事中济,刑科生兵部侍郎章志,侍郎生左赞善绍芳及国子生绍芾,赞善生官荫生同应。同应之仲子曰绛,即先生也。绍芾生同吉,早卒,聘王氏,未婚,守节,以先生为之后。

  先生字曰宁人,乙酉改名炎武,亦或自署曰蒋山佣,学者称为亭先生。少落落有大志,不与人苟同,耿介绝俗。其双瞳子中白而边黑,见者异之。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后社;相传有归奇顾怪之目。于书无所不窥,尤留心经世之学。其时四国多虞,太息天下乏材,以至败坏。自崇祯己卯后,历览二十一史、十三朝实录、天下图经、前辈文编、总部以至公移、邸抄之类,有关于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旁推互证,务质之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天下郡国利病书;然犹未敢自信,其后周流西北且二十年,遍行边塞亭障,无不了了而始成。其别有一编曰肇域志,则考索利病之余,合图经而成者。

  予观宋干淳诸老以经世自命者奠如薛艮斋,而王道夫、倪石林继之,叶水心尤精悍。然当南北分裂,闻而得之者多于见。若陈同甫则皆欺人无实之大言。故永嘉、永康之学皆未甚粹,未有若先生之探原竟委,言言可以见之施行,又一禀于王道而不少参以功利之说者也。

  最精韵学,能据遗经以正六朝、唐人之失,据唐人以正宋人之失,欲追复三代以来之音,分部正帙,而究其所以不同,以知古今音学之变,其自吴才老而下廓如也;则有曰音学五书。性喜金石之文,到处即搜访,谓其在汉、唐以前者足与古经相参考,唐以后者亦足与诸史相证明。盖自欧、赵、洪、王后未有若先生之精者;则有曰金石文字记。晚益笃志六经,谓古今安得别有所谓理学者,经学即理学也。自有舍经学以言理学者,而邪说以起。不知舍经学则其所谓理学者,禅学也。故其本朱子之说,参之以慈溪黄东发日抄,所以归咎于上蔡、横浦、象山者甚峻。于同时诸公,虽以苦节推百泉、二曲,以经世之学推梨洲,而论学则皆不合;其书曰下学指南。或疑其言太过,是固非吾辈所敢遽定;然其谓经学即理学,则名言也。而日知录三十卷尤为先生于终身精诣之书,凡经史之粹言具在焉。盖先生书尚多,予不悉详,但详其平生学业之所最重者。

  初,太安人王氏之守节也,养先生于襁保中。太安人最孝,尝断指以疗君姑之疾。

  崇祯九年,直指王一鹗请旌于朝,报可。乙酉之变,太安人六十,避兵常熟之郊,谓先生曰:「我虽妇人哉,然受国恩矣,果有大故,我则死之」!于是先生方应昆山杨永言之辟,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奉故郧抚王永祚,以从夏文忠公于吴。江东授公兵部司务。事既不克,永言行遁去,其沆死之,先生与庄幸得脱。而太安人遂不食卒,遗言后人莫事二姓!

  次年,闽中使至,以职方郎召,欲与族父延安推官咸正赴之,念太安人尚未葬,不果。次年,几豫吴胜兆之祸。更欲赴海上,道梗不前。先生虽世籍江南,顾其姿禀颇不类吴会人,以是不为乡里所喜;而先生亦甚厌裙屐浮华之习。尝言:古之疑众者行伪而坚,今之疑众者行伪而脆,了不足恃。既抱故国之戚,焦原毒浪,日无宁晷。庚寅,有怨家欲陷之,乃变衣冠作商贾,游京口,又游禾中。次年,之旧都,拜谒孝陵。癸巳,再谒。是冬,又谒而图焉。次年,遂侨居神烈山下;遍游沿江一带,以观旧都畿辅之胜。

  顾氏有三世仆曰陆恩,见先生日出游,家中落,叛投里豪。丁酉,先生四谒孝陵归,持之急,乃欲告先生通海,先生亟往禽之,数其罪湛之水。仆婿复投里豪,以千金贿太守求杀先生,不系讼曹而即系之奴之家,危甚。狱日急,有为先生求救于者,欲先生自称门下而后许之。其人知先生必不可,而惧失之援,乃私自书一刺以与之。先生闻之,急索刺还,不得,列揭于通衢以自白。亦笑曰:「宁人之卞也」!曲周路舍人泽溥者,故相文贞公振飞子也,侨居洞庭之东山,识兵备使者,乃为愬之,始得移讯松江而事解。

  于是先生浩然有去志。五谒孝陵,始东行垦田于章邱之长白山下以自给。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归至昌平,拜谒长陵以下,图而记之。次年,再谒。既而念江南山水有未尽者,复归。六谒孝陵。东游,直至会稽。次年,复北谒思陵。由太原、大同以入关中,直至榆林。是年,浙中史祸作,先生之故人吴、潘二子死之,先生又幸而脱。甲辰,四谒思陵。事毕,垦由于雁门之北、五台之东。

  初,先生之居东也,以其地湿,不欲久留。每言马伏波田畴皆从塞上立业,欲居代北。尝曰:「吾泽中有牛羊千,则江南不足怀也」。然又苦其地寒。乃但经营创始,使门人辈司之而身出游。丁未,之淮上。次年,自山东入京师。莱之黄氏有奴告其主所作诗者,多株连自以为得,乃以吴济生所楫忠义录指为先生所作,首之;书中有名者三百余人。先生在京闻之,驰赴山东自请勘。讼系半年。富平李因笃自京师为告急于有力者,亲至历下解之,狱始白,复入京师。五谒思陵。自是还往河北诸边塞者几十年。丁巳,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初,先生遍观四方,其心耿耿未下,谓秦人慕经学,重处士,持清议,实他邦所少,而华阴绾毂关河之口,虽是不出户,而能见天下之人,闻天下之事,一旦有警,入山守险,不过十里之遥,若志在四方,则一出关门,亦有建瓴之便,乃定居焉。王征君山史筑斋延之。先生置五十亩田于华下供晨夕,而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备有事。又饵沙苑蒺藜而甘之,曰:「啖此久,不肉、不茗可也」。

  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所至阨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嘿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方大学士孝感能公之自任史事也,以书招先生为助。答曰:「愿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之世外」。孝感惧而止。戊午大科诏下,诸公争欲致之。先生豫令诸门人之在京者辞曰:「刀绳具在,无速我死」!次年,大修明史,诸公又欲特荐之。诒书叶学士初庵,请以身殉,得免。或曰:「先生盍亦听人一荐?荐而不出,其名愈高矣」。先生笑曰:「此所谓钓名者也!今夫妇人之失所天也,从一而终,之死靡慝,其心岂欲见知于人?若曰,盍亦令人强委禽焉,而力拒之以明节,则吾未之闻矣」。华下诸生请讲学,谢之曰:「近日二曲亦徒以讲学故得名,遂招逼迫,几致凶死。虽曰威武不屈,然名之为累则已甚矣。又况东林覆辙有进于此者乎」!有求文者,告之曰:「文不阅于经术政理之大,不足为也。韩文公起八代衰,若但作原道、谏佛骨表、平淮西碑、张中丞传后诸篇而一切谀墓之文不作,岂不诚山斗乎?今犹未也」!其论为学,则曰:「诸君关学之余也。横渠蓝曲之教以礼为先。孔子尝言:博我以文,约之以礼。而刘康公亦云: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然则君子为学,舍礼何由?近来讲学之师专以聚徒立帜为心,而其教不肃。方将赋茅鸱之不暇,何问其余」。

  寻以乙未春出关,观伊洛,历嵩少,曰:「五岳游其四矣」。会年饥,不欲久留,渡河至代北,后还华下。先生既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而所至每小试之,垦田度地,累致千金,故随寓即饶足。徐尚书干学兄弟,甥也。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至是鼎贵,为东南人士宗,四方从之者如云。累书迎先生南归,愿以别业居之,且为买田以养,皆不至。或叩之,答曰:「昔岁孤生,飘摇风雨,今兹亲串,崛起云霄。思归尼父之辕,恐近伯鸾之灶。且天仍梦梦,世尚滔滔,犹吾大夫,未见君子。徘徊渭川,以毕余年足矣」。庚申,其安人卒于昆山,寄诗挽之而已。次年,卒于华阴。无子,徐尚书为立从孙洪慎以承其祀。年六十九。门人奉丧归葬昆山之千墩。高弟吴江潘耒收遗书,序而行之。又别辑亭林诗文集十卷。而日知录最盛传。

  历年渐远,读先生之书者虽多,而能言其大节者已罕。且有不知而妄为立传者,以先生为长洲人,可哂也。徐尚书之冢孙涵持节粤中,数千里贻书,以表见属。予沉吟久之。及读王高士不庵之言曰:「宁人身负沉痛,思大揭其亲之志于天下,奔走流离,老而无子。其幽隐莫发,数十年靡诉之衷,曾不得快然一吐。而使后起少年推以多开博学,其辱已甚。安得不掉首故乡,甘于客死?噫!可痛也」!斯言也,其足以表先生之墓矣夫。其铭曰:

  先生兀兀,佐王之学。云雷经纶,以屯被缚。渺然高风,寥天一鹤。重泉拜母,庶无愧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