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情掌故

“世情常故”出自《历代小品笔记》
杨生之狗
[晋]陶 潜
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养一狗,甚爱怜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酒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狗乃周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坑水,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如此数次,周旋跬步,草皆沾湿,火至,免焚。生醒,方见之。
尔后,生因暗行,堕于空井中。狗呻吟彻晓。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生曰:“君可出我,当有厚报。”人曰:“以此狗见与,便当相出。”生曰:“此狗曾活我已死,不得相与。余即无惜。”人曰:“若尔,便不相出。”狗因下头目井。生知其意,乃语路人云:“以狗相与。”人即出之,系之而去。却后五日,狗夜走归。
--《搜神后记》
石崇之厕
[晋]裴 启
刘实诣石崇,如厕。见有绛纱帐大床,菌蓐甚丽,两婢持锦香囊。实遽反走,即谓崇曰:“向误入卿室内。”崇曰:“是厕耳。”实更往,向乃守厕婢,所进锦囊,实筹。良久不得,便行出。谓崇曰:“贫士不得如此厕。”乃如他厕。
--《语 林》
管华绝交
[南朝 宋]刘义庆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
阮光禄焚车
[南朝 宋]刘义庆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世说新语》
牛屋贵客
[南朝 宋]刘义庆
褚公于章安令迁太尉记室参军,名字已显而位微,人多未识。公东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数人,投钱塘亭住。尔时吴兴沈充为县令,当送客过渐江;客出,亭吏驱公移牛屋下。潮水至,沈令起彷徨,问牛屋下是何物?吏云:“昨有一伧父来寄亭中,有尊贵客,权移之。”
令有酒色,因遥问:“伧父欲食饼不?姓何等,可共语。”褚因举手答道:“河南褚季野。”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诣公,更宰杀为馔具。于公前鞭挞亭吏,欲以谢惭。公与之酌宴,言色无异状,如不觉。令送公至界。
--《世说新语》
华王优劣
[南朝 宋]刘义庆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以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世说新语》
祖财阮展
[南朝 宋]刘义庆
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并恒自经营。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诣祖,见料视财物,客至,屏当未尽,余两小簏箸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箸几量屐?”神色闲畅。于是胜负始分。
--《世说新语》
陶母拒母
[南朝 宋]刘义庆
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饷母。母封·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
--《世说新语》
庚公不卖的卢马
[南朝 宋]刘义庆
庚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庚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已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世说新语》
石王争豪
[南朝 宋]刘义庆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权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已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采举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世说新语》
依树建庙
[南朝 宋]刘义庆
会稽石亭埭有大枫树,其中空朽,每雨,水辄满溢。有估客载生·至此,聊放一头于枯树中,以为狡狯。村民见之,以鱼·非树中之物,或谓是神,乃依树起屋,宰·祭祀,未尝虚日,因遂名·父庙。人有祈请及秽慢,则祸福立至。后估客返,见其如此,即取作矐,于是遂绝。
--《异 苑》
嗜痂成癖
[南朝]刘敬叔
东莞刘邕,性嗜食疮痂,以为味似鳆鱼。尝诣孟灵休。灵休先患炙,疮痂落在床,邕取食之。灵休大惊,痂未落者,悉·取贻邕。南唐国吏二百许人,不问有罪无罪,递与鞭,疮痂常以给膳。
--《异 苑》
啮镞法
[唐]张 鷟
隋末有咎君谟善射。闭目而射,应口而中。云志其目则中目,志其口则中口。有王灵智学射于谟,以为曲尽其妙,欲射杀谟,独擅其美。谟执一短刀,箭来辄截之。唯有一矢,谟张口承之,遂啮其镝,笑曰:“学射三年,未教汝啮镞法。”
--《朝野佥载》
徐勣为姊煮粥
英公虽贵为仆射,其姊病必亲为粥。釜燃,辄焚其须。姊曰:“仆妾多矣,何为自苦如此!”勣曰:“岂为无人耶?顾令姊年老,勣亦年老,虽欲久为姊粥,复可得乎?”
“不孝”案
李大夫杰之为河南尹,有妇人诉子不孝。其子涕泣不自辩明,但言:“得罪于母,死甘分。”察其状非不孝子,再三喻其母,母固请杀之。李曰:“审然,可买棺来取儿尸。”因使人尾其后。妇既出,谓一道士曰:“事了矣。”俄而棺至,李尚冀其悔,喻之如初。妇执意弥坚。时道士方在门外,密令擒之,既出其不意,一问便曰:“某与彼妇有私,常为儿所制,故欲除之。”乃杖母及道士杀,便以向棺载母丧以归。
县令妇
阳伯博任山南一县丞,其妻陆氏,名家女也。县令妇姓伍也。他日,会诸官之妇,既相见,县令妇问赞府夫人何姓,答曰:“姓陆。”次问主簿夫人何姓,答曰:“姓漆。”县令妇勃然入内;诸夫人不知所以,欲却回。县令闻之,遽入问其妇,妇曰:“赞府妇云‘姓陆’,主簿妇云‘姓漆’,以吾姓伍,故相弄耳。余官妇赖吾不问;必曰‘姓八’、‘姓九’!”县令大笑曰:“人各有姓,何如此!”复令其妇出。
及第前后
赵悰妻父为钟凌大将,悰以久随计不第,穷悴愈甚,妻族益相薄,虽妻父母不能不然也。一日,军中高会,州郡谓之“春设”者,大将家相率列棚以观之。其妻虽贫,不能无往。然所服故弊,众以帷隔绝之。设方酣,廉使忽驰吏呼将,将且惧,既至,廉使临轩手持一书笑曰:“赵悰得非君之婿乎?”曰:“然。”乃告之:“适极至,已及第矣。”即授所持书,乃榜也。将遽以榜奔归呼曰:“赵郎已及第矣!”妻之族,即撤去帷帐,相与同席,竟以簪服而庆遗焉。
出奇登第
唐咸通中,前进士李昌符有诗名,久不登第。常岁卷轴,怠于装修。因出一奇,乃作婢仆诗五十首,于公卿间行之。有诗云:“春娘爱上酒家楼,不怕归迟总不留。推道那家娘子卧,且留教住待梳头。”又云:“不论秋菊与春花,个个能·空肚来。无事莫教频入库,一名闲物要··。”诸篇皆中婢仆之讳。浃旬,京城盛传其诗篇。为·妪辈怪骂腾沸,尽要掴其面。是年登第。与夫桃杖虎靴,事虽不同,用奇即无异也。
刘沈处世
《南史》:刘凝之为人认所着履,即与之。此人后得所失履,送还,不肯复取。又沈·士亦为邻人认所着履,·士笑曰:“是卿履耶?”即与之。邻人得所失履,送还,·士曰:“非卿履耶?”笑而受之。此虽小事,然处世当如·士,不当如凝之也。
于令仪济盗成良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汝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君择子侄之秀者,起学室,延名儒以掖之;子·、侄杰仿举进士第,今为曹南令族。
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捕蛙陷夫
马裕斋知处州,禁民捕蛙。有一村民犯禁,乃将冬瓜切作盖,刳空其腹,实蛙于中,黎明持入城,为门卒所捕。械至于庭,公心怪之,问曰:“汝何时捕此蛙?”答曰:“夜半。”“有知者否?”曰:“唯妻知。”公追其妻诘之。乃妻与人通,俾妻教夫如此,又先往语门卒,以收捕,意欲陷夫于罪,而据其妻也。公穷究其罪,遂置妻并奸夫于法。
使其自新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铜 臭
将钱买官谓之“铜臭”。后汉崔烈有重名,灵帝时,入钱五百万拜司徒,名誉遂灭。乃问其子钧曰:“外人议我以为如何?”钧对曰:“人尽嫌大夫铜臭。”烈怒,举杖击之。钧服武弁而走,烈曰:“挝不受而走,岂为孝乎?”钧曰:“舜事瞽叟,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烈惭而止。今以富贵者亦曰铜臭也。
妙手救生
朱新仲租居桐城时,亲识间一妇人妊娠将产,七日而子不下,药饵符水无所不用,待死而已。名医李几道偶在朱公舍,朱邀视之,李曰:“此百药无可施,惟有针法。然吾艺未至此,不敢措手也。”遂还。而几道之师庞安常适过门,遂同谒朱。朱告之故,曰:“其家不敢屈先生,然人命至重,能不惜一行救之否?”
安常许诺,相与同往。才见孕者,即连呼曰:“不死!”令家人以汤温其腰腹间,安常以手上下拊摩之。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母子皆无恙。其家惊喜拜谢,敬之如神,而不知其所以然。安常曰:“儿已出胞,而一手误执母肠胃,不复能脱,故虽投药而无益。适吾隔腹扪儿手所在,针其虎口,儿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令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其妙至此。
偿命饮血
戴十,不知何许人,乱后,居洛阳东南左家庄,以佣为业。癸卯秋八月,一通事牧马豆田中,戴逐出之。通事怒,以马策乱捶而死。妻梁氏,舁尸诣营中诉之。通事乃贵家奴,主人所倚,因以牛二头,白金一笏,就梁赎罪,且说之曰:“汝夫死,亦天命,两子皆幼,得钱可以自养;就令杀此人,于死者何益?”梁氏曰:“吾夫无罪而死,岂可言利!但得此奴偿死,我母子乞食,亦甘分。”众不可夺,谓梁氏曰:“宁欲自杀此人耶?”梁氏曰:“有何不敢!”因取刀,欲自斫之。众惧此妇忿恨通事,不令即死,乃杀之。梁氏掏血饮之,携二子去。
杨守陈不计较驿丞
杨守陈以洗马乞假觐省,行次一驿,其丞不知其为何官,与公坐而抗礼,卒然问曰:“公职洗马,日洗几马?”马漫应曰:“勤则多洗,懒则少洗,无定数也。”俄而报一御史且至,丞乃促令让上舍处之。公曰:“待其至而让未晚也。”比御史至,则公门人也,跽而起居。丞乃睨御史不见,蒲伏阶下,百状乞怜,公卒亦不较。
义 姻
宋张泊典相州,部民张某,杀一家六人,诣县自陈。县上州,泊诘其故,曰:“某之姻某,贫困,常纳息于某家,少负必被诟辱。我熟见而心不平,思为姻家报仇,幸毕其志。然所恨七口,而遗其一,使有噍类。私仇已报,愿就公法。”泊曰:“杀一家宁无党乎?”对曰:“某既出身就死,肯复连及同谋?”又曰:“汝何不亡命?”对曰:“姻家即其邻,若不获盗,彼岂得安?”曰:“汝不即死,何就缧绁?”曰:“我若灭口,谁当辩吾姻之不与谋?又孰与暴其争于天下?等死,死义可乎?”泊曰:“吾将闻上免汝。”曰:“杀人一家,安敢苟活?且先王以杀止杀,若杀人者不诛,是杀人终无已。岂愿以一身乱天下法哉?速死为幸。”泊嗟叹久之,卒按法诛。
鞭打之德
新昌吕光洵之父,豪于乡,县令曹祥抶之,卒为善士。曹祥,太仓州人也。光洵为御史,按太仓,谒祥。祥已忘前事,光洵语其故,祥不自得。光洵曰:“微翁,吾父安得改行善?其后,盖戴恩十余年如一日也。”竟留夕谭,乃去,且厚赠之。
忍 骂
曹宪副时中,华亭人。邻有悍生,修其先世怨,以垩书公名于牛后,向其僮加鞭,因极口肆詈,欲以激公怒。僮归以告。徐曰:“人詈我而若述之,是重詈我也。速往谢,无劳齿颊。”生不能难,于是修尺一,若为侯者,而中实痛诋。令人直入,跽上之。公不发曰:“休矣,待吾僮来。”既百从者至,命火焚之,曰:“知若主于我无好言也。”生愧而止。年九十卒。
朱国祯不信吉凶
有程姓者,善数学,持某师某友书至。余曰:“莫谈,且吃饭去。”其人愕然。余曰:“我拙人也,秀才时,并不灼龟起课,何则?得佳兆未必佳,得凶兆未必凶。且穷儒何处著力。又如本佳而得凶兆,豫先愁这几日;本凶而得佳兆,日后失望,烦恼更甚。所以一味听命。”其人默然。临别,求书为荐,余曰:“生平寡交,只此一师一友,书已先到。”默然而去。
不辨“饧”“锡”
金华戴元礼,国初名医。尝被召至南京。见一医家,迎求溢户,酬应不闲。元礼意必深于术者,注目焉。按方发剂,皆无他异。退而怪之,日往观焉。偶一人求药者,既去,追而告之曰:“临煎时下锡一块。”麾之去。元礼始大异之。念:无以锡入煎剂法,特扣之。答曰:“是古方尔。”元礼求得其书,乃“饧”字耳。元礼急为正之。呜呼!不辨“饧”、“锡”而医者,世胡可以弗谨哉!
误 认
卓茂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焚券了债
隋李士谦有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士谦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焚券,曰:“债了矣。”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拒之一不受。或曰:“子多阴德矣。”士谦曰:“人所不知,谓之阴德。今吾所为,皆子所知,何为阴德?”
张齐贤家宴
张齐贤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事于怀,齐贤自帘下熟视不问。后齐贤为相,门下皆得班子,而此奴竟不沾禄。因乘间泣请曰:“某事相公最久,乃独相遗何也?”齐贤悯然曰:“尔忆盗我银器时乎?我怀三十年不以告人,虽尔亦不知也。吾为相宜激浊扬清,敢以盗荐?念事吾久,与钱三百千,汝去别择所安。盖既发汝平日,汝宜自愧而不可留也。”奴震骇,拜泣而去。
刘南垣教训弟子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请老家居。有直指使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县,家常便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唯粟饭,豆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食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直指然其训。后不敢以盘餐责人。
魏子都行义
魏子都暮行,逢一书生,心痛踣道左。子都下马抚摩,俄顷卒。囊有一卷素书,十饼黄金。子都卖其二,办葬事,余枕其脑下,素书置其傍。后数年,有从子都问者。子都引至墓下,发棺,金书具在焉。
养生之道
湖州刘南坦年七十余矣,饮食步履,无异壮年。喜诵读,善文词,人爱敬之。日对宾客,清谭剧饮,极欢恣谑,夜悬木桶于卧室梁间,使童子设梯,攀入即命去梯,趺坐于中。遇冬日,畜一白猫温足。如此休息,不就床榻久矣。人谓刘得秘传,深悟养生之理。
张允怀虚夸送命
金陵张允怀以画梅游苏、杭间,其为人好修饰,虽行装,必器物皆具。一夕,泛江而下,月明风静,舣舟金山之足,出酒器独酌。将醉,吹洞箫自娱,为盗者所窥。夜深,盗杀允怀于江,尽取其酒器以去,视之,则皆铜而涂金者也,此亦可为虚夸者之戒。
杨翥德量
杨先生翥为修撰,居京师。邻家有失鸡者,指其姓而骂,家人以告。先生曰:“坊市中不独我一家姓杨。”又一邻,居甚隘,雨至必从先生家出水,甚受其污湿之患。家人复告,先生解之曰:“晴干日多,雨落日少。”其德量类此。
高三殉情
京师娼女高三,自幼美姿容,昌平侯杨俊见之属意,因与狎,犹处子也。侯去捍北边者数载,高即自誓谢客。天顺元年,侯为石亨所忌,奏以驾陷土木时,侯坐视不救为不忠。朝廷命斩于市。亲戚故旧吏无一人往者,独高素服往哭甚哀。侯刑毕,亲以舌吮其血,仍用丝连其首领,买棺敛之,遂缢而死。
丁贞女
丁贞女,聊城之沙镇人,靖难功臣某裔也。贞女幼孤,无兄弟,依母以居。及笄,母欲议婚。贞女曰:“母老矣,又鲜兄弟,不愿适人,愿终身养母。”母不能强。及母卒,从兄某为议婚,贞女又不许。独处三十余年,年五十矣,闺范严肃,里中人咸称曰“贞女堂。”
邑黄中丞(安图)七十丧偶,闻贞女之名,遣聘焉。贞女先一日,召其从兄语曰:“明日当有议婚者至,吾将许之。”兄及娣侄辈谩应,弗之信也。诘旦,黄氏蹇修已及门。先是贞女,缟衣数十年,是日乃易色服。既许字,卜吉葬母。始于归黄氏,犹处子也。中外子孙多人,待之皆有恩礼。东昌人,传为美谈。
醒 悟
常州苏掖仕至监司。家富而性啬。每置产,吝不与直。争一分,至失色。尤喜乘人窘急时以微资取奇货。尝置别墅,与售者反复甚苦。其子在旁曰:“大人可增少金,我辈他日卖之,亦得善价也。”父愕然,自是少悟。士大夫竞传其语。
笑里藏刀
蔡元度对客,嬉笑溢于颜面。虽见所甚憎者,亦加亲厚无间。人莫能测,谓之笑面夜叉。盛章尹京典藩,以惨毒闻,杀人如刈草菅。然妇态雌声,欲语先笑,未尝正视。或置人死地时,亦不异平日。
一将功成万骨枯
顺治壬辰,漳州被围日久,城中百姓裁余一二百人。第舍万间,率洞门不闭,室中虚无人。其一二百人者,指沟中白骨,历数其生前姓氏里居语人,不爽铢黍。及危急之是,有士子率妻子阖户一恸而绝,邻舍儿窃煮食之,视肠中累累然皆纸絮不化,邻舍儿亦废箸自绝。古人云:“一将功成万骨枯。”帝王不勤兵远略,其德可谓至矣。
捕鱼奇遇
吾乡顾姓,捕鱼为业。一日晓起,荡舟出港,见有新棺弃芦滩上,倾侧欲堕。顾怜其近水,拽之起,棺盖忽脱。视之,则其中尽白镪也。至夜,告其妻,其移舟至棺所,尽取其银。棺中有猪首,亦携归,熟而献神,埋其银于室中,而渔如故。
后有群丐数人,状貌凶恶,不类丐,频来村中逻察,久之始不至。盖银实盗赃,捕急,故匿于棺,而置猪首其中者,欲日久臭达于外,使人不疑。群丐者,即群盗也。
后数年,顾始稍稍出其银,营屋宇,置田亩,而家遂小康。
大事不可糊涂
文端相国鄂公尝语人曰:“大事不可糊涂,小事不可不糊涂。若小事不糊涂,则大事必至糊涂矣。”
先恭王家训
先恭王袭爵垂五十年,其勤俭如一日,不好侈华,所食淡泊,出处有恒,虽盛夏不去冠冕。尝曰:“吾心如权,凡事至,皆量其轻重,然后理之。”又曰:“凡执权者,宜开人生路,不可博公直之名,致裁抑仕途,使进取之士壅滞怨望。”时和相当朝,每苛责诸士子,先人每不以为然。尝诫梿曰:“朝廷减一官职,则里巷多一苦人,汝等应志之。”
捐产助学
台州府太平县李氏女,许嫁于林,未嫁而夫死,女奔其丧,奉舅姑以终。林故贫族,女以针黹营生,节衣缩食,有余即置田产,积十余年,有田六十亩。因无后可立,以其田呈请学使,每岁按试,取第一人者主之,计所入息分为四,以其三助文生之贫不能应省试者,而以其一助武生。知县事某,书其事入志乘,乾、嘉间事也。
扬州姚老人
扬州北湖姚老人仁和,乾隆丙午夏六月,乘肩舆于市,一老人负囊从之,囊中皆钱。童子数十人绕其舆,不能前。仁和怒,责负囊老人,负囊老人唯唯。已而入市肆饮,尽肉半斤,曰:“吾不耐舆矣。”步行去。负囊老人随之不及,汗浃背。
盖是日即仁和百岁诞日,谒沿湖诸神庙,负舆者其两孙,负囊老人其子也,年八十矣。仁和发尚黑,望之止六十许人。于是里人将为之举于有司,而商人某更欲张其事。仁和叩头谢曰:“我农人,生平未敢上人,故活至今日。一旦自肆,非农者所宜,天且促我岁。”遂中止。
赠 米
陈恪勤之被逮入都也,除夕,市米潞河。主人问客何来?曰:“陈太守。”“是湘潭陈公邪?”曰:“然。”曰:“是廉吏,安用钱为?”反其值,问寓何所。次日,门外车槛槛,馈米十石,书一函,称:“天子必再用公,公宜以一节终始,毋失天下望。”纸尾不署姓名。问担夫,曰:“其人姓魏。”访之,则闭户他出矣。盖隐君子也。
胜为妻,败为妾
有武举者,力能开九石弓。一日遇卖械女,年甫及笄,貌美艺精。某与交手不能敌,然爱之甚,因重金聘焉。却扇之夕,某语女曰:“前日之不敌,盖我系硬功,尔软功也。”女曰:“其然愿再角,若胜则吾为若妾,吾胜则为若妻。”乃卧而骈两足,令某开之,某竭尽生平之力,竟不能动分寸,遂跪而谢焉。以之为妻。
因祸得福
京师有陈某者,设书肆于琉璃厂。光绪庚子,避难他徙。比归,则家产荡然,懊丧欲死。
一日,访友于乡,友言:“乱离中,不知何人遗书籍两箱于吾室。群固业此,趣视之,或可货耳。”陈检视其书,乃精楷钞本《红楼梦》全部。每页十三行,三十字。钞之者各注姓名于中缝,则陆润痒等数十人也。乃知为禁中物,急携之归,而不敢示人。
阅半载,由同业某介绍,售于某国公使馆秘书某,陈遂获巨资,不复忧衣食矣。
未嫁守节
胡贞女读书知大义,幼字同邑祝竣望,随父宦游蜀中。祝往迎娶,途经曹湖,舟覆溺焉。讣至,贞女佯不知,自是不御绮绣之服,食常避荣鲜。及其父挈眷归里,贞女乃泣请曰:“曩者诸弟幼,母多病,儿未敢自言其请。今诸弟成人娶妇矣。祝婿客死道路,魂魄无所依归。宜为之立嗣奉禋祀。儿请行。”因哀恸欲绝。父不得已许之。即日,肩舆如祝氏,送者咸素衣冠,舂妪贩夫见之,莫不辍业太息。既至,事姑嫜,接族人,怡怡如也。抚夫兄子为子,授诗书,严礼法,里党称之。
柴虎臣劝偷儿改行
柴虎臣家居,夜有偷儿入其室,觉其为邻人也,默不言。捃摭及衣被,公曰:“独不能留此为吾御寒耶?”偷儿惊而止,遂劝其改行,检枕畔百钱及案上铜器一二具予之。其人呜咽去。
袁简斋劝友
http://s11/mw690/002ivaY5gy6SFIp7iYifa&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