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导学案

标签:
佛学 |
分类: 教学教案 |
第7课时: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学习目标:
1.初步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培养自己的归纳推理能力.
学习过程:
一、据案自学
1、口算:
2、竖式笔算:
3、
看图列出算式,并且说出算理。
二、交流展示
1、同学展示正确算式。
2、计算时,先从哪一位乘起的?接下来乘的顺序是什么?
3、积的个位是6,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4、积的十位是3,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三、拓展练习:
1).试一试被乘数是几位数?乘的顺序是什么?
2).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异同点
3).
2、
3、想想做做第4题
4、想想做做第5题。(先说一说先计算什么。)
三、反思创新
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是什么?在计算过程要注意哪些方面?
第8课时: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
学习目标:
1.
2.
学习过程:
一、据案自学
1、24×2=
2、看图:
1)从你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列式计算
2)想一想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方法。
三、交流展示
1、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列出算式
2、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①估算一下48×2的积大约是多少?为什么?
②摆小棒,那么48×2=?是怎样算出来的?
③竖式计算。
3、比一比
比较:这两题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
三、拓展训练
1、试一试:4×152=
(1)估算出大约的积是多少?
(2)说一说:积的百位上写几?
2、练习
四、反思创新
第11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连续进位)
学习目标:
1.自主探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理解、概括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
3.养成估算意识和先估算后计算的良好习惯。
学习过程:一、据案自学
1、(1)根据这幅图片,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要求野鸭有多少只,可以怎样列式?
二、交流展示
学生讲解48×4的详细计算步骤,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交流。
三、拓展练习
1、试一试,独立计算
(1)说一说积的百位、千位上各是几?分别是怎样得到的?
(2)在用竖式计算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注意什么?
小组组讨论。
。
3、想想做做第2题
4、想想做做第3题,用竖式计算。
6、做第6题。
(1)说一说你获取到哪些信息?
(2)你打算如何比较?
说一说解决第1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
解决第2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
四、反思创新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14课时:三位数(中间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3.结合具体情景,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学习过程:
一、据案自学
快速口算:
200×2
30×3
二、交流展示
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你怎么看出来的?
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吗?
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想一想:0×7=
填一填:25×□=0
2、学校体育馆有4个同样的看台,一个看台有102个座位,那么4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呢?
先估计一下4个看台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这个看台一共有多少座位?学生独立计算,交流反馈。
4、列竖式计算
三、拓展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为什么后面三道题目积的中间没有“0”呢?
2、“想想做做”第5题。
(1)独立列式计算
(2)要求还剩下多少厘米?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原来有多少?已经用去了多少厘米?
反思创新
2.请小朋友回想一下我们在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第15课时: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笔算
学习目标:
1.在学习了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之后,经历探究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计算这类算题。
2.在研究算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合情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学习过程:
一、据案自学
⑴提问:从以上文字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⑵列竖式计算。
交流展示
指名说出口算方法和结果
拓展练习
1、“试一试”
6×380=
⑴学生计算。
⑵说说计算过程。
观察:后两题积的末尾为什么有两个“0”?
3、想想做做2
4、想想做做3,竖式计算。
仔细审题,说说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反思创新。
这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