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教学反思

(2014-05-03 12:12:52)
标签:

《长方形和正方形》单

it

分类: 教学文章
 

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物体的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课始,我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本以为正方形的比较难找,没想到学生的观察能力挺强的,学生中举例到了魔方的面,插座的面,电灯开关的面,小手帕的面……看来不能小瞧我们的学生哦!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我注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发现的,从而让学生了解探究问题的方式是多样的。在巩固深化环节,我让学生通过围一围、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等多种方式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理解,学生的兴趣很浓。只是在

课堂作业中,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时,一小部分学生没有看清题目中“每个小格的边长是1厘米”,在画的时候用直尺去量。另外本节课学生动手操作的比较多,在集体交流时,有些学生不能马上集中注意力,在课堂常规上还要加强引导。

第二课时我自始自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整个教学过程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真正动了起来,课堂真正活了起来。如在测量树叶的周长时,学生的表现非常活跃,有的同桌合作,用带来的线去围、量;也有的拿着一把直尺在树叶上比划来、比划去,面露难色。在全班交流时,我让用直尺去量的学生说说自己碰到了什么困难?他说:直尺是直的,而树叶的边线是弯的,不好量。再让用正确方法量的学生到前面演示量的方法。这时我顺势引出“化曲为直”的数学方法,学生的体验是深刻的。

不足之处:课上因为注重了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各图形的周长,所以在时间的调控上没有把握好。

第四课时的练习课上,我加强了变式练习。通过变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比如练习六的第3题,是求小华沿操场的边跑了一圈,跑了多少米?学生基本都能解决。随即我补充了一个问题,小华沿操场的边跑了3圈,跑了多少米?因为有了跑一圈的铺垫,孩子们都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这时我马上提问:通过做这两道题,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孩子们纷纷举起了手,认为解决问题时要看清到底跑了几圈。练习六的第4题:用一根线正好围成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这根线长多少厘米?学生做完后,我进行变式:一根8厘米长的线正好围成了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学生都笑了,认为这个问题太简单了,就是8厘米。随即我又问: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相信通过这样的变式,孩子们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一定能逐步养成,思维的灵活性得到了锻炼。这节课上我还注意数学方法的渗透。如第7道题是设计周长20厘米的花圃,根据学生的回答然后提问:仔细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一学生说:长依次减少1,宽依次增加1。又一学生回答:长和宽的和始终是10厘米。随即我又问道:如果我们设计的花圃是长方形,如何进行有序思考,就能把所有的答案都找出来?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先求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再确定宽(从最小的开始),最后确定长。学习数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有序思考,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

当然这道题还可以设计成不规则的图形,在判断设计的是否正确时,我又让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转化成规则的图形。

困惑: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如何关注后进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