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语文毕业命题研究

(2012-05-17 17:23:31)
标签:

教育

分类: 学科资料

小学语文毕业命题研究

丹徒区辛丰中心小学   祝林梅

 

我们都知道教学需要回归语文的常态,需要体现本色语文,从而让孩子品味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话题。今天,我 和各位老师交流的内容却是从三份毕业试卷的命制切近这个话题。试题的命制反映着课改的方向,传递着课改的理念,彰显了语文学科的特点。重视基础,考察能力,这是命题中的重点。翻开《小学语文总复习》中的三份试卷,细细品读,感觉这三份试卷最大的特点就是题目设计特别灵活,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真正发挥出了评价的终极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提高。

整份试卷共三大部分:阅读感悟、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习作。试卷内容涉及到小学阶段应掌握的知识点,以课本为主,兼及课外,注意将课内知识加以改造,学生需要理解题目,同时调动自身知识积累,通过综合考虑才能正确答题。涉及到文本的内容不局限于六年级,而是从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积累运用的总体水平这一角度出发,选择有关课文及内容,对经典美文、诗文有所侧重。

一、 重视情感体验,体现感悟过程。

1.阅读短文的选择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三个铜板豆腐》:三个铜板一块豆腐,朴素的白色,为了吃豆腐而你争我夺的场景,读了让人记忆犹新。天真可爱的大毛、小毛,妈妈,慈祥的外婆……一个个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妈妈,你好吗》母亲节快到了,老师要求大家给妈妈写一封感谢信,可是小男孩却把它写成了一封“控诉信”。 给妈妈写信只不过是老师的主意,而“我”不得不写。寥寥数语,将熟悉的教室生活场景带到我们面前,而语气中自然流露出的幽默、活泼则让一个淘气男孩的形象跃然纸上。《重心》中孙老师在教学中的陶醉,是出于对文字、文学、文化的敬重与热爱;而那不忍出口的训斥之语,不忍落下的戒尺、教鞭,则是出于对学生的关怀与慈爱。这三篇短文,都让学生受到了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培养了孩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这就要求命题者选择文本应慎重,因为测试的过程就是一个情感熏陶、人文培育的过程。因此,我们在选择阅读文本时,首先就要考虑所选的文章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

2、多留思索的空间,重视文本的感悟过程。

《课标》强调: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命题时要考虑多给学生感悟的空间,尽可能体现感悟的过程。例如:《重心》设计的这些问题:1、第9自然段中,“孙老师第二天跨进教室,并没谁喊‘起立’”,但为什么学生们“都站了起来,站得笔直---从来没有过”?谈谈你的想法。2、阅读全文,谈谈孙老师那次写得如此得意的“心”字,为什么“不再写了”。这样的问题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回答的范围较宽泛。只有多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承认多元价值的存在,才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二、重视知识积累的迁移和应用。
  
1) 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
  
《课标》中的新理念:语文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到生活中用语文。因此命题时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引导学生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如三份试卷“积累运用”这一块中对生字的考查,不像我们经常练习的试卷,通常是看拼音写汉字,就词语写词语,而这三份试卷,是把课本中出现的生字,巧妙地融进一段描述中,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需要学生答题时,头脑灵活,活学活用。这种从课内向课外知识的迁移,是大语文教学观念的体现,也是今后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

2)关注积累与运用之间的和谐。

语文课程标准将“丰富语言的积累”列入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苏教版语文教材贯彻体现了这一理念。它在每个单元的练习中安排了语文与生活诵读积累,涉及的内容非常广,命题时肯定也少不了对语言积累的考查。这三份试卷中有“按要求写四字词语”“补充古诗文”“警句”等等,考查中,学生也必须做到灵活运用。

3)经典美文背诵

苏教版教材中美文数不胜数,学生每学期都积累很多,毕业考试大都以六(下)为主,这三份试卷考查了《三亚落日》《夹竹桃》《孔子游春》《长江之歌》《山谷中的谜底》《学会合作》等名段,这就要求学生会背诵、默写,理解。

4)巧设情景,灵活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试题很重要的一个导向就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积极倡导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自由。

例:第一份试卷中的“运用”部分,有关于读书的,设计一段语言去向朋友借书,有让学生关注墙壁上的广告用语的,说说自己对两条宣传语的理解;第二份试卷中关于端午节起源的探究,根据所给材料说说它们的共同之处;试卷三中阅读一则新闻报道,完成练习。

这些题目创设了灵动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很快地调动原有的语言储备,使材料一下子变成为语言。至此,学以致用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认识到积累语言的重要,同时感受到享用语言的乐趣。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学语文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在生活中运用,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观。让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语文,感觉生活处处用语文。

三、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

命题时要能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设计出不同难易程度的命题,题型能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已的亮点,在与命题的对话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比如“设计一条宣传广告”、“仿写练习”等。

习作命题关注学生的差异与兴趣。《都是      惹的祸》《心中最美的一幅画》《给          的一封信》都紧贴学生生活,灵活性强,这样的命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作出习作选择,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从而发挥出自己最佳的习作水平来。

总之,小学语文学科的命题应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以课标为准绳,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既要夯实基础,又要链接生活,还要让学生得到感悟表达。这三份试卷所考查的知识范围、题型设计、各类题型所占比例、能力要求等方面,基本符合要求,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试题灵活新颖,覆盖面广,涵盖了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段落、篇章、修辞、朗读等各个方面。阅读和作文题除了考查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及想象能力外,还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全面反映学生对小学阶段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基本上能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我们评价时要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我们的评价才会更合理,更科学。

    当然评价不是终极目的,它也是一种引导孩子们学习语文的手段。在评价中学习,在评价中生成,在评价中发展,让考试也成为孩子们享受语文的一个美妙的平台。这是研读这三份毕业卷后,我最深切的感受。不到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