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孩子在幼儿园被虐?儿童心理医生教你这样自查

担心孩子在幼儿园被虐?儿童心理医生教你这样自查
文/徐桂凤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托幼机构虐童事件又发生了。
这一次,是喂十几个月大的孩子,吃大量芥末,还把消毒水往孩子的眼睛和嘴里喷!变态行径令人发指!
近日,携程亲子园的老师虐待孩子的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里,老师粗暴地推开孩子,导致孩子的头磕到了桌角上,再把孩子恶狠狠地拉回来。
孩子们除了哭,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越哭,老师就对他越凶。不止一次,老师只要觉得孩子不乖,就把芥末直接塞进孩子的嘴里,逼他们吃下去。最可恶的是,被虐待的孩子,还都是两岁以下、不怎么会说话的小朋友。
事后,携程开了道歉会,声称已经解雇这位老师,并且已经报警。
道歉会上,一位妈妈特别崩溃地说,“我们家孩子17个半月,老师给我宝宝半小时喂了半管芥末,然后宝宝一个小时拉了6次,10分钟一次……老师还不给宝宝换尿布……老师还拿消毒水往孩子的眼睛和嘴里喷……”
不敢想象父母们看到孩子被虐待时的心情,因为我看到那个视频都恨不得钻进视频去把孩子们抱出来……
这件事情出来以后,以前爆出来的其它幼儿园的虐待儿童视频、保姆虐待儿童视屏也被再一次翻出来。大家都在谴责涉事幼师,也因为我们自己都是为人父母者而觉得后怕和担心,会忍不住去检验自己孩子身上有无伤口,去询问孩子老师有没有打过他。
如何及时发现孩子在托幼机构和幼儿园被虐待?这变成了很多父母关心的问题,我提几点个人建议。
01 对孩子身上出现的任何伤痕都不要轻视忽略
幼儿往往是磕碰比较多的年龄,所以很多家长即使看到了孩子身上的红肿伤痕也会自动归因为“孩子太调皮,不小心磕碰摔跤了”。其实每天给孩子洗澡的时候,都应该检查一遍孩子的身上有无受伤,看到伤痕也应该即使了解情况,否则有可能孩子被虐待很久才被发现。
在美国我们送孩子去托幼机构之前,都有一堆资料要填写,其中一份是爱荷华政府要求填写的,请父母们用语言描述并画出孩子身上的各种疤痕和色素沉着。当孩子身上出现红肿淤青的时候,我们也通常会收到一份“事故报告单”,具体表述孩子在什么地方因为什么原因受伤,请家长了解情况后签名。
单子上有当时负责看顾孩子的老师姓名,如果家长有疑问,可以询问。我时不时会收到这种事故报告单,有时候是孩子摔跤了,有时候是孩子和小朋友玩的时候互相撞到摔到了或者被揍了……
02 和孩子进行更深入和有技巧的沟通和互动
很多家长因为繁忙,或者陪孩子时各种心不在焉,所以每天即使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互动,也是非常流于表面的,简单问两句“今天开不开心”,“午饭吃了什么”,“有没有午睡”就没有了。
要知道,幼儿往往并不会主动用语言告诉父母白天发生的具体事件,甚至可能因为通常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不足,要么不能理解父母的询问内容,要么不知道怎么用语言表达他们的感受。所以这种简单的问答很多时候并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想要更深入了解孩子的情况,方法和技巧很重要。我首先会推荐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具体操作:
用玩具公仔或者小动物来模拟幼儿园的场景,父母自己可以扮演孩子,让孩子扮演老师,然后请“老师”告诉自己要做什么和照顾自己。
如果父母知道托幼机构每天不同时间段的活动安排,也可以根据不同活动的场景来分别进行角色扮演。这个过程孩子会如果没有尝试过,建议试试,你会发现很多小细节,包括幼儿园老师和孩子说话的语气特点,孩子都会学得非常像。
除了用玩具进行情景模拟,大一点的孩子也可以借助于画画、编故事等方法来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和害怕焦虑的内容。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
很多父母会直接问孩子:“老师有没有骂你啊”?“老师有没有打你啊”?其实是不推荐的,一方面会增加孩子对托幼机构的恐惧,另一方面也容易出现“假阳性”,孩子有可能会点头说是,但是其实老师并没有这么做。
建议的做法是:和孩子就老师的具体互动开展对话,比如问问孩子最喜欢哪个老师,为什么?或者问问孩子当他不愿意午睡的时候,老师是怎么做的?说了些什么?
当然,以上和孩子的沟通互动并不适用于语言和表达模仿能力有限的小幼儿,这次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的儿童就是如此。怎么办呢?家长可以参照下面几个方面综合判断:
❶
❷
❸
❹
以上这几条,都是需要引起重视的情况,虽然我们不能因为孩子符合某一条的情况就能绝对肯定孩子在托幼机构被虐待,但是如果有这些表现,就意味着父母需要去更深入了解孩子在托幼机构的情况,不能抱着侥幸的心理,略过不谈。
来源公号:妈咪知道(ID:momknows)
作者简介:徐桂凤,发育行为心理医生,发展心理学硕士、医学硕士,爱荷华大学在读博士,曾任职于广州某三甲儿童医院、美国0-3岁家庭婴幼儿中心,曾获美国幼儿园教师教学观察评估员资质,现兼职工作于美国爱荷华儿童医院儿童发展与障碍中心。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71124/1511509803820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