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信命吗?

(2017-06-28 16:30:04)

你信命吗?

文/杨思远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你有没有在特别迷茫、特别无助、特别不顺利的时候,会想起寻求一下超自然的力量?


譬如测个塔罗牌,或者找人算个命?

 

我有。


准确地说,应该是我妈有。

 

记得我在25、6岁的时候,我妈苦于我没有男朋友,于是跑到一个据说算命很准的位于城南某个茅草屋的大师那里帮我问姻缘,大师说我在27岁的时候就会遇见真命天子并且修成正果,我妈听闻这个喜讯,兴冲冲地电话转述给我。

 

27岁好不容易到了,我每天都精心打扮才出门,生怕被偶然撞上的真命天子不待见;


走在马路上,或者站在地铁里,都格外留意身边擦肩的异性,心想是不是就像言情剧那样,转角就能遇见那个他。


就这样,盼星星盼月亮地盼了365天,传说的真命天子也没出现,我猜,估计是因为天机被泄露了,所以真命天子也就跑了吧。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70628/14986340399624.gif

(算命先生对黑人说:“哦,你印堂发黑啊”)


后来,我拼命劝诫我妈,千万不要花钱去算命,因为只要一算,天机泄露就不灵了。我妈为了我早日找到男朋友,也就真的不再给我算命了。

 

自此,我对江湖道士都敬而远之。


不过,随着年龄渐长,看见的人越来越多,发现,命这种东西,还真的存在,譬如有女性朋友经常找“渣男”做男朋友、也有男性朋友不断地离婚,他们的人生在不断地重复循环,这大概就是命。


没错,我所理解的命不像江湖道士口中那么神乎其神,它是心理学上的一个范畴,即人格,用公式表示,大概是这样的:


你的人格=你的命运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70628/14986341027816.jpg


人格是怎样炼成的

1


人格是指我们心理活动的总和,教科书说它包含气质和性格。


说得通俗易懂点,人格大体上决定了我们如何思考、有什么样的行为模式、社会关系、情感模式等。


关于人格的理论有很多,目前心理学界普遍认同的主要是“大五人格理论”,即从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责任心等五个维度来描述人格。


我们现在经常讨论原生家庭对我们后来的人格形成会有多大的影响,但是你或许不知道,其实某一部分人格,早在你出生之前,就已经序写了。


早在2500多年前,古希腊时期的希波克拉底就提出了“体液说”的人格学说,他认为人体内的四种液体,即黄胆汁、血液、粘液、黑胆汁决定了人拥有不同的人格,


譬如血液对应多血质,这样的人就会更加活泼好动一点;


黑胆汁对应抑郁质,而这样的人就会多疑多虑等。


虽然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学说,但它提出了人格具有先天生物遗传因素的可能。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70628/14986341486053.gif


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了人格具有先天生物性,


譬如,拥有糖皮质激素受体更活跃人,天生的抗压性更好,


而皮质醇水平更高,心率更高的人,更容易自我压抑、烦躁和焦虑。


我们经常看到在两个家庭环境差不多的孩子,同样是几个月大,妈妈却有不同的评价,


譬如一个说我家孩子很好哄,另一个说不好哄;


或者一个说我家孩子很安静,另一个说我家孩子很好动。


孩子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实际上就是他们天生带来的某种人格气质。


而且根据科学家对同卵双胞胎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孩子的天生气质随日后生活改变的几率并不大,换句话说,你想让一个天生内向的人变成一个外向的人,可能性很低。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对人格就束手无策了呢?


当然不是,调查数据显示,先天的人格倾向占据我们整体人格的40%-50%,剩下的一部分人格则是通过我们社会化来完成。所谓“社会化”,就是我们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法律法规、道德操守等综合影响的结果。


在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教育是我们首先接收到的培育环境,


如果说先天遗传因素是大树的根部,那么家庭教育就是人格形成的主干。原生家庭的能够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对于个体成长而言,影响巨大。


对此,有很多文章介绍,在此就不赘言了。


最后剩下的一部分人格,则是在我们融入社会过程中不断修葺完善的。


而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核心人格”,多成形于先天遗产和原生家庭的抚养。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70628/14986341852858.jpg


人格是如何决定我们命运的

2


如前文所述,人格是我们心理活动特征的总和,它决定了我们的心智模式。


如果说人是一台精密的仪器的话,那么人格就是这台机器上的发动机和驱动程序,它决定了这台机器如何运转。


以陈小乔(化名)为例,我们看看人格是怎么在我们的生命中扮演“上帝之手”的。


陈小乔是个外表清秀、内心丰富的姑娘,如今已经三十有八,但是仍然孑然一身。她不是没有恋爱过,只不过每一次恋爱都有点失败。


她的初恋发生在大学临近毕业的时候,对象是同校的硕士研究生学长。学长说要考法律从业资格证,所以一时半会不能工作,陈小乔二话不说,就全权扛起了生活的重担。


刚刚毕业的她同时打三份工,交房租、给学长生活费、帮学长买各种复习资料。别人都是朝九晚五,她却是朝五晚九,就这样挨过了三年,学长终于通过了司法考试,当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律师。


就在陈小乔觉得幸福生活来临的时候,却在偶然一次出差回家中,将学长出轨撞了个满怀。


陈小乔感觉自己的心都被撞碎了,她闷在家里哭了整整一个星期,感叹为何自己会遇见“渣男”。为了抚平伤痛,她决定换一个城市生活。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陈小乔从渣男学长的阴影中走出来之后,继续谈了几场恋爱。然而,让陈小乔惊诧的是,无论对方是老师、设计师、还是商人,无论对方是二十五六还是三十八九,怎么无一例外地,对方都是“渣男”呢?


找到“渣男”就是陈小乔的命,而这恰恰是她自己的人格造成的。


陈小乔是家里的老二,上面有一个哥哥,下面有一个妹妹。从小,爸爸喜欢哥哥,妈妈喜欢妹妹,没人待见她。


为了博得父母的待见,她不得不从小就用幼小的力量去抗争,她变得特别努力,特别能干,帮妈妈照顾妹妹,帮爸爸支持哥哥。因此,责任感强,也就是佛洛依德口中的“超我”部分很强,就成了陈小乔的显著人格的一部分。


“超我”很强的陈小乔,习惯性地在关系中扮演“付出者”这个角色,因为只有付出,才能让处于低自尊的她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因此,在亲密关系中,无论对方有强大,她都能捕捉到对方虚弱的部分,哪怕那部分虚弱是别人不愿意被人看到的或者不存在的。


因为她的潜意识里,不能接受对方比自己强大,不能接受对方对自己好,一旦她接受了,就等同于她接受了自己没有价值。


一个人怎么敢肯定地说自己毫无价值呢?


因此她总是能成功诱导对方只享受不付出。换句话说,渣男或许并不存在,而是陈小乔自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渣男”。


看似有所不同的恋爱,实际上都是运行同样的轨迹,这就是陈小乔个人的宿命。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70628/14986342384616.jpg


命运,即人格能改变吗

3


首先是一个坏消息,

即人从本质上其实都不太愿意改变自我。


改变自我意味着放弃很熟悉的自我,塑造陌生的自我,这会挑战人内在的安全感,使人感受焦虑和恐慌,因此,大多数人其实都是按照既定的心智模式过完一生。


其次是一个好消息,

在某些条件下,人格是可以改变的。


此处所说的改变,当然是指正向改变,毕竟没有人是愿意越活越差的。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70628/14986342673602.gif


遇到以下几种情况,你的人格是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健康和谐的。


1. 突然之间,活明白了


所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无论哪一种人格,在漫长的生活岁月中都会遇见困难和挫折,然后对困难不断地重复练习。


当这种重复练习达到某一个点的时候,你可能就会突然间“开悟”,会理解当下任何的体验,在时间长河里其实都是短暂的一瞬。


人生的轨迹,很可能因为你今天在主动打了一个电话、微信群里热心地回应了别人的疑问、出门没带雨伞等任何一件小事儿而改变。


于是,你就会对困境越来越包容,对生活越来越淡定,情绪也越来越稳定。你的人格,或许就在拈花而笑的一瞬间,发生了改变。


2. 过上了一种自己满意的生活


有实验表明,个体如果长期对自己的生活处于满意快乐的状态,就会促使大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


而多巴胺能够给人带来力量和能量,从而让人感受到更加快乐。


如果你过上了一种自己满意的生活,那么你就会进入上面这种正向循环。随之而来的,你感受焦虑和恐惧的机会就会降低,也就是说你的神经质会变低,同时你的快乐也会感染别人,因此也会提高你的宜人性和外向性。


于是你的人格就能改变了。


当然,满意的生活不等于拥有完美的亲密关系。


比如上文说的陈小乔,失败的恋爱没有打倒她,她现在很享受独处的生活,她会坚持早起、给自己煲汤、约朋友旅游,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她从来都没有主动说过自己很满意现在的生活,但是从她越来越白里透红的肌肤状态,你就能感受她的快乐。


3. 创伤也可能是礼物


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的人在面对创伤性事件的时候,都会变得更加神经质、焦虑水平更高,人格特征的负性增长更强。


创伤事件是一种突发性的、对人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事件。


从本质上说,创伤性事件实际上是将一个人完全打碎的过程,譬如玉树地震中的灾民、伊拉克战争中的难民,他们本身可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一场灾难就将他们的幸福生活彻底碾平。


能不能获得人格提升,实际上取决于你创伤重建的过程中,你是如何看待它的。


有些人认为把这视为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从而在创伤里不断沦陷,人格被负性影响长期占有。


而有些人会用更积极和乐观的方式看待它,


譬如认为“这大概是我人生中最糟糕的事情了,如果这都能挺过来,人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于是这些人通过创伤性事件变得更加强大,人格也更加完善。

 

最后,告诉你一个真相:

 

 


减少我们的焦虑水平等负面情绪,并不能让我们变得更快乐,


如果一个人是杯子的话,负面情绪的减少,只会让我们的刻度值接近0,但不能变成正值。


而让我们更快乐的途径,就是去积累你的正值,也就是去积攒你的快乐,放大你的快乐。


 

所以,想改变命运的话,不妨从让你快乐的小事做起。


如果瘦身让你快乐,不妨从每天的30分钟慢跑开始,然后坚持下去,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生活完全不同了。


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成就,都是从一件小事开始的。


找到那件让你快乐的小事。


来源邀稿:胡慎之(ID:hushenzhixl)

作者简介:杨思远,混过外企、干过媒体、止于心理。一个在用生命码字的人。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70628/14986343698204.jpg


http://mp.weixin.qq.com/s/AnATX65W0SuMfkJ8IxHx8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