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些人,哪里都是阳光;有些人,哪里都是迷茫

(2017-04-06 11:19:13)

有些人,哪里都是阳光;有些人,哪里都是迷茫

文/蔡垒磊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经常有人问我,我现在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究竟考研和工作选哪条路好?对于这样的问题,我被问太多次了,然而我根本不了解你,怎么给你建议呢?


如果考研和工作注定有一条路是绝对更好的,那么另一条路就已经在自然选择中被人们所摒弃,甚至都不会存活到现在,比如九年制义务教育,就断了绝大部分人做童工的后路。


人生的十字路口不只是你认为的那个点,其实,人生处处都是十字路口,每一个时刻你都在经历,只是自己往往意识不到罢了。而每一次选择,都是关于利益最大化的一次决定,被选择抛弃的最大代价,是你当前选择的成本。


比如你选择玩游戏,那么被你抛弃了的备选里,最大代价的那个比如看书带来的长远利益(当然也有可能是其他),就是你的成本。


会选择当然重要,这意味着你通常能在N个备选项里找到利益较大而相对成本较小的那个。


所以最近几年,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一种说法,说回顾你的整个人生,其实决定你命运的,就那么几件事:高考选专业选学校、职场选行业选工作、婚姻选对象选家庭……


这些都是人生中的“大事”,跟你当下的生活幸福息息相关,因此当你对比现在的状况,再追溯过往,会发现竟然真的如此,于是这种说法就流行开了。


其实,所谓选择,真的有你想的那么重要吗?让我们来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70406/14914481643680.jpg


前几日有位读者说,我很后悔过早出来讨生活,我这个年纪应该是在学校学习,而不是现在这样,把生活搞得一团糟。

很明显,她现在的生活可能不太如意,而她将罪责推到了某一次选择的头上。


​怪自己没有选择好,总比怪自己没有能力处理好目前的问题要好得多,毕竟选择还是有部分不可控的运气成分,这样对自己可控部分的责备就能少一些。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对现有状态的一种逃避。


人只能活一次,每个人都想看看另一条路的风景,但很遗憾,这不可实现。每一个过得不甚如意的人,都会认为总有N条更好的路在等着自己。


的确,人生的路有无数,每一个微小的结点选择都会导致全然不同的轨迹,所以从概率上来说这种想法没毛病。但有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每个人在他人看来选对路的概率并不是均等的。


有些人选99%的路都是错的,而另一些人选99%的路都是对的。


为什么呢?因为人与人是有区别的,这个区别的主体大多数时候不在于天生的区别,而是后天塑造的区别。


这种区别的重要性是远远大于选择的。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70406/14914481895332.jpg


回看很多成功人士的经历,概是因为选对了行业,选对了方向,再加上个人努力,接着达成了成就。

于是很多人在对比成功人士后就开始自我麻痹,认为自己只是不够运气,选错了路而已;再好一点的,会归咎于自己不够远见,没能看到趋势。


这两种认识都是片面的,包括看似正确的后者。


成功人士或许真的比你有远见,比如你能看三步棋,他能看五步,但五步也不代表棋局结束了,在更远的七步里面,没准是更差的选择。


所以远见这件事在实现了以后才是,在实现之前,他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直是在根据现有状况调整自己的目标和决策。

大而模糊的方向也许是正确的,但其中的无数调整却没有人可以判断得到。


大的成功往往不能一蹴而就,比如马云创业就失败过4次,那么你能说一个常常选错的人,突然有一次选对了,这样就能把成功的功劳归于选择和吗?


阿里巴巴有好几次都差点死了,也许运气再差一点,可能就真死了,你还会认为马云的选择像现在一样正确吗?


所以凡是谈“选择最大”的,都是耍流氓,并没有对事情的本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


正如上面所说,有些人在100条路里选择99条都能通向成功,而另一些人却只有其中1条可以。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关键在哪里?在于我们要提升自身的成功概率。


选择是方向,努力是程度,方向大于程度是一个常识,而提升自身的成功概率则是让选择的无数个方向都尽可能多的导向正确。因此应该是:提升自身成功概率>选择>努力。


为什么马云创业失败4次,依然继续?(我相信失败5次他也一样会继续。)在创业路上,他一定受到过很多次的内心煎熬,受到过来自家人的反对、朋友的嘲讽,承受过创业伙伴不信任的压力,很多人在这个时候可能就会选择另一条路。

注意,就是这里,很多人就会把这个关键点挪到选择上面,认为“选择”才使马云成为了马云。


其实关键根本不在这里,是因为他是马云,他才能够承受住这些压力,重新鼓舞起伙伴的斗志,从而继续选择更大风险的创业。


选择只是随之而来的产物,哪怕马云没有选择创立阿里巴巴,而是另一个领域的阿里久久,也许阿里久久并没有今天的阿里巴巴那么成功,但由于你并不知道如果创立阿里巴巴会到今天的规模,于是你也会认为马云选择阿里久久是选对了。


这就是由于人生的唯一性导致选择的事后合理性。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70406/14914482173566.jpg


所以对于一些人来说,基本选什么都不会有错,因为他们拥有一个重要的能力,叫做“总能在现有状况下达到最佳”。


都说人生如棋局,我认为不太准确,我宁可将其比喻成非比大小类的牌局。这类牌局跟人生的共同点就是,它是一个集运气、技巧和心态于一体的游戏,且同样会遇到出千的情况,出千者风险自担。


从短期来看,运气占据主导,比如有人拿到了一副好牌,有人出千暂时没被抓到,但长期来看,技巧和心态才是赢家的法宝。

只要一个人能在拿到烂牌时不输太多,拿到好牌时把该赢的量赢足,整体心态没有太大波动,那么从数量密集的多次博弈上来看,就不太关运气的事儿了。


有些人辍学可以做出一番成就,不辍学依然可以,所以并不是比尔盖茨辍学这件事是选择对了,而是他若是不辍学也极有可能是选对了的。


若是他顺风顺水毕业以后创立微软获得成功,人们可能就会说,想当初他动过辍学的念头,幸好没有继续,否则就选错了路。


所以这真的关选择的事吗?关。但更重要的是,先成为一个能打好烂牌的人,这样你会发现不管你怎么选,似乎老天都特别偏爱你的选择,这不是运气够好,而是你的赢面本来就足够大。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70406/14914482676669.jpg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


很多时候你认为自己当初看清了的好选择,马上就不是了。


就像马车夫,有没有人可以意识到汽车将横扫世界并带走他们所有的工作机会?可能没有,那他们努力精进自己的技能,选择做一个更好的马车夫就不是好选择了吗?当然不能这么说。


但那些拥有“总能在现有状况下达到最佳”能力的人,不会因为世界变了而自怨自艾,而是会立刻去学习驾驶技术。


当其他人说,他只是选对了的时候,其实他们之间是更深层次的心智模式的区别,他能在马车时代当一个更好的马车夫,也能在汽车时代当一个更好的驾驶员。


这是选择的区别吗?分明就是人的区别。多专家会告诉你们,对于一件具体的事情,你们该如何应对才是最好,但具体的事情在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背景下根本就是唯一的,是没有办法用穷举法来教的。


而应对整个人生的挑战,更不是时时可以有某个公式可以套用,所以更优选择不是套出来的,而是更好的人自己调整出来的。

一个拥有高维认知的人,总是知道怎么做才能让局面变得对自己更有利。


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有位读者刚好跟我讲到自己因为想到北京念书,而放弃了复旦和交大,最终选择了北师大的事,由于面对当前的学业压力,就怀疑自己的选择。


其实,这关选择什么事呢?无论怎么选择,我们都可以在现有条件下做到最好,若是做不好,不代表去了另一头就能做好。

题目是我送给她的:


对有些人来说,哪里都是阳光,而对有些人来说,哪里都是迷茫。


 

来源邀稿:蔡垒磊

作者简介:蔡垒磊,天使投资人,思维工坊创始人,高智商协会胜寒会员,Linkedln专栏作者。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70406/14914480087205.jpg


http://mp.weixin.qq.com/s/GH2kAgK02Yy47URN2tRy8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