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曾经的“友谊天长地久”变成了现在沉默的点赞之交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70323/14902582015358.jpg
多少曾经的“友谊天长地久”变成了现在沉默的点赞之交
文/思小妞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我一直不太敢写关于友谊、朋友这方面的文章,因为自知几乎没什么朋友。倒也不是真的活成了孤家寡人,还是有一两个能聊一些心事的挚友,但无奈距离遥远、隔着半个地球,而且都过了而立之年,各自有各自的生活要忙,说不准这艘友谊的小船何时就淹没在了不知不觉的疏远中。
对朋友、同窗这类关系我向来是抱着心向往之、但无奈终会渐行渐远最后进入“最熟悉的陌生人”这个死循环的看法。
小学转了学,最好的那些玩伴都丢了;
初中遇到的变态班主任让整个班级完全不敢有学习之外的非分念想;
高中从普通班到重点班、从理科班转到文科班、三年换了三个班有些人压根连话都没说过;大学在离家十万八千里的城市读书几乎就等于是和过去的伙伴们断了联系;
在大学交过一二好友,但毕业后我辗转在三个城市工作而她们都留在了原地,渐行渐远不可避免;
好不容易稳定下来在工作中遇到了能谈知心话的朋友,然后,唉,又把自己扔到了和她们隔着12小时昼夜颠倒的地方。
二十多年下来,我的交友像极了狗熊掰玉米,“散落在天涯”。
都知道知己难得,可更让人难过的是,你好不容易碰到了,却总会被生活的洪流卷去别处,只能无奈地看着一份情谊由暖转凉。
还有那些原本能谈得来的异性朋友,知根知底十来年,彼此也清楚不会发展成朋友之外的其他关系。平时各自忙碌,有难解的问题想寻求由性别差异带来的不同看法时,就会聊一聊。突然有一天,各自成家,因为要顾念另一半的感受,友谊的小船说消失也就消失了。
总觉得友谊是人类三种重要情感里最脆弱的那一种。亲情尚有血缘可以维系,爱情尚有婚姻和子女需要顾忌,唯有友情,“身无外物”,全凭真心和勤奋维系。
我不太喜欢现在市面上说的那种友谊:结识比自己强的人来升级自己。这可能也是一种友谊的形式,但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种交易——总要在对方身上图点什么才好。友谊不是高山流水,当然可以因为需求寄希望于对方伸出援手,只是一开始就有“图谋”的味道在其中更适合贴上“伙伴”而非“朋友”的标签。
伙伴是各取所需一起走得更高,朋友是真心换真心一起走得长远。
我对朋友,更确切地说是挚友的标准其实很简单:
1.可以卸下心防真的去聊点什么;
2.你愿意借钱给TA.
第一条看着简单,其实不易。因为你想卸下心防去聊的事通常要么是让自己困扰、无力的事,要么是让对方有些为难的事,比如想劝TA别在瞎折腾但又怕挫伤对方那颗热爱生活的心。
愿意和对方聊那些让自己难堪的事,说明你充分信任TA对你的爱护,不担心TA会嘲笑你的难堪、不担心TA会把这样的难堪告诉别人;另外,也说明你充分信任TA的能力,无论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安抚人心的能力,你知道总有一款能说到你的心缝里。
至于第二条,虽然市面上认为金钱是感情的搅屎棍,多少美好都败给了Money,但我更愿意把金钱看作检验友情的一块试金石。
前两天和父母聊天,我问了他们两个问题:在这个世界上你愿意借钱的朋友有几个?你自信能借给你钱的朋友有几个?然后,我也和他们说了自己的答案,真巧,无论是我愿意借钱给他们还是相信他们能借钱给我的都是同样三个人。
之所以用钱来作为测量标准是因为我认为有钱和有爱是一个人最大的两项安全感来源。作为挚友,毋庸置疑你们之间是有爱的,但如果你肯“割舍”自己的另一项安全感来源——金钱,把它让渡给正在需要的好友,我相信这份情谊是更被你看重和信任的。
你既不想轻易放弃这份感情(通常拒绝借钱就意味着再见难堪),也自信不会让你们的关系受到外物的影响。
唯有非常珍爱的东西,我们才会充满没来由的信任和执念。
当然,金钱在这里可以换成任何TA在乎的东西,如果TA不缺钱但需要有人拿出时间来陪,而你愿意这么做也是真爱了。只是,大部分人都是缺钱多于缺时间的,我才用Money来作为普世标准之一。
我对友情还有一种比较“消极”的看法是,我不信那种隔着千山万水、历经时光流逝、再次碰面还“只如初见”的那种情谊。也许一开始,距离的确会产生美,但过了某个节点,距离就只能制造生疏。
总有人认为,“我们背对背各自生活,却长成了彼此希望的样子”,多年不见、再见如初,真美好。而事实是,没有任何一件事、一种情感能够“如初”。变化永远都在。
很怀疑许多文章里描述的那种故事:和闺蜜好多年不见,各自奔波自己的生活,然后有朝一日,当我们坐在一起时还能像过往那样知无不言、把酒尽欢。在当下那个时刻,你我都是曾经的模样,一切未曾改变。
我相信再见面的热络肯定是有的,但尴尬也在所难免。除了怀念俩人当初一起经历的愚蠢和真挚,一旦结束回忆那些如烟往事,彼此不可避免地陷入现实的琐碎和有意无意的攀比。
房子多少钱一平米?老公升职了么?孩子是上私立幼儿园吗?我上个月带父母去了欧洲旅游,可有意思呢,你也应该带叔叔阿姨去玩。
经常在屏幕上看到那种嘴角带笑、内心暗称对方Bitch的影视剧,我们都知道那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友谊,但真正的友谊也难免落入俗套。未必是对方人品变质了,你们也许还是当初的自己,只是多年来缺席了彼此的生活,一上来就和对方托付真心是真尴尬、也过于沉重。
比如,你无法对着五年不见的挚友刚坐下来五分钟就开始哭诉自己为什么离婚。还是轻松点,谈谈现实琐碎比较好。
况且,真的很少有人还是当初的自己。
所以,我才会对友谊抱着享受当下和Let it go的态度。不是不珍惜,而是难把握。
还是可以和相识近三十年、虽然最近十年都没见面的发小没心没肺的聊天;
和大学最要好的朋友聊聊孩子;
跟那个曾经关系不错的异性好友偶尔开个玩笑;
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朋友圈里的点赞之交,因为未能参与他们之前和现在的生活,又不好意思总是忆往昔,所以连评论都显得有点多余.
这个时候,除了感叹人生聚散离合无命数,然后默默咽下这一小撮感伤,也实在是没别的法子。
来源邀稿:思小妞
作者简介:思小妞,在美帝晃悠的原创码字人,Linkedin专栏作家。微博: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70323/14902581176927.jpg
http://mp.weixin.qq.com/s/gP3FdbJrtINDTxVjTWtcrQ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