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不会聊天的你,快速掌握说话技巧

(2017-03-08 13:10:11)

让不会聊天的你,快速掌握说话技巧

文/陈慕妤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70308/148894980481.jpg

为什么要学说话技巧?

我发现对于会不会聊天这事,可以分成了两拨人。

一种是觉得心里愿意跟别人互动交流,却有话说不出来,从而感到很郁闷,不知道怎么提高说话能力的人;另一种就是觉得自己不会说话就不会说话,爱咋地就爱咋地,抱着圈子不同不必强融的观念,还认为为什么要强迫自己变得会说话的人。

无可否认,每一种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活法。只要活得自在,活出精彩,管你会不会说话,生活一样过得有滋有味。但是站在我自己的角度来说,我真的很羡慕那些不爱说话,不想说话,也不用让自己变得会说话的人,可以自由自在的过上一种无需言语沟通交流都能够获得心灵抚慰的生活。

不像我,如果我不会说话,也许我的工作就无法给予我更多丰厚的回报。不跟商家谈判,不跟客户交流,连公司开会发个言,要是都拒绝站起来发言,我相信我的人生会从此就会失去了许多光彩。

人生需要说话的场合多不多?很多!面试,聚会,谈生意,参加派对,出席某些活动,甚至谈恋爱及其后跟另一半的家人见面,都需要你用到“说话”去应对。有时候身处这些圈子或场合,真的是身不由己。你当然可以沉默应之,但我很想知道,那些不会说话的人是怎么通过“不说话”就处理好甚至提升当中的关系的?我很想学一学!毕竟聋哑人也是有手语辅助交流,不是吗?

可是如果他们说,生活怎么能一直沉默不说话呢?既然有这种反问,那是不是代表,会说话在某些时候的确也有某些用处和好处呢?要是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这个说话技巧,那是不是代表,好的说话能力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用处和好处呢?

有时这个场合你不喜欢,那个环境你不爽快,你当然可以选择逃离,躲避,抗拒。只是在这个世界,很多时候我们没得选择。有些场合我们不得不出席,有些亲戚我们不得不走走,有些老板我们不得不应付。这时我们只有把话说好了,我们的生活才会过得更为顺利。否则惹怒了别人,烦恼了自己,快乐还去哪里寻找?这些我们不得而为之的事,却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呀!

所以,学会一些说话技巧,确实可以避免因为不会说话或者说错话,而导致某些烦心事降临在自己身上;更能让从不喜欢说话的你,当不得不面对某些特殊情况时,也不会产生“话到用时方恨少”的郁闷感。

让自己变得会说话,其实某程度上是为了让自己跟别人相处时,能更有主动权。也就是说,我沉默,是因为我不想说话,不是我不会说话。但如果场合需要到我站出来说话,我也有这个能力说,而不会左推右搪搞得自己的处境很窘迫很尴尬。“能言善道”跟“沉默是金”,从来都不是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孪生兄弟,随时因应客观情况而调整运用。

不管你是真心想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还是你只想为了应付某些不得而为之的场合,掌握以下我提供这三个说话技巧,都可以在短期内帮到你解决这个问题,让你看上去好像很会聊天似的。


提问的技巧

学会提问很重要。有时我们跟别人交谈,那个交谈的对象不一定是我们完全熟悉的人;即便是朋友,倘若长久未见,他们也会经历许多我们无从得知的新鲜事。这时通过提问这种方式,就能了解到对方的近况和信息。

很多人觉得跟别人在一起时无话可说,那你有试过主动去了解对方吗?了解对方就需要问问题。而且提问不但能让你了解到对方,还是对付冷场的一种很好的办法。只要你向对方抛出一些与他自身有关的问题,而他又不断去回答你,那么你们相处的气氛自然会变得和蔼融洽,冷场的机会也就随之减少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提问可不是简简单单地随便问出几个问题就了事,需要用到一定的技巧,而这个技巧就是要因应实际情况来选取恰当的提问方式。这个提问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问封闭式问题,一种是问开放式问题。

所有非此即彼的问题,就是封闭式问题,大多只有两个回答给你选择。例如你喜欢我吗?你爱看电影吗?你认为这是对的吗?你觉得这样做好不好?甚至你家住在哪里,你做什么工作都是“封闭式问题”。类似的这些问题,你不是选择A,就是选择B,回答完就没有其他内容了,非常封闭。

这种问题,对于延长话题或者打破冷场所起到的作用少之又少。而且问多了,还会滋生对方不耐烦的情绪,毕竟给人感觉好像是警察审问犯人那样。千万不要这样做!而开放式问题,就能够让对方多谈自己的一些情况,而不至于一下子就没话说。

大凡需要你作出说明或解释的,就是开放式的问题。例如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平时你是怎么搭配衣服的?这个游戏好玩的地方在哪里等等。

而“为什么”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你喜欢看电影吗?喜欢!为什么呢?这就是要求别人说明或解释了。不过,“为什么”这三个字还是尽量少一点单独去使用,换成“为什么你觉得这部电影好看”这样会更好。如果每一次对话都要问个为什么,也会很容易让人产生厌烦情绪的。这一点要注意。

封闭式的问题,是为了了解对方价值观倾向;而开放式的问题,就是为了了解对方为什么会有这样子的价值观倾向。只有把这两种提问方式交替运用,你才能对对方的为人想法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你们的对话也才不至于枯燥无聊。


搭话的技巧

有了提问作为谈话的铺垫,那么接下来,就需要你用到“搭话”的技巧了。

聊天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不能只是单方面的进攻或者防守,对话从来都是有来有往。既然你向别人提出问题,别人回答了你,那么你也要给别人分享自己的信息作为交换。

这个分享信息,不一定是别人主动问你,也可以是你主动搭话提供。换句话说,在两人对话的过程中,对于某个话题你也一定要给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你不能一直做那个发问者的角色,这很让人厌烦的,你也要适时做一做分享者的角色。这才是正确的交流方式。

所谓搭话,就是你要适时对于别人回答说出自己的看法或故事,来延长对话的交谈时间,让交流更融洽。当然,这个谈论自己,绝对不能是向对方炫耀,显摆,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姿态述说自己的事。

例如上面看电影的例子,当别人回答了你的封闭式问题说喜欢,这时你可以继续问一个开放式问题“你喜欢什么样的电影”。完了后,你最好在这个间隙适当说出自己对此的感受。如果你也喜欢同样类型的电影,你可以应和回答。千万不要一开始就标榜自己看了许多电影,很厉害,大谈特谈;如果喜欢其他类型的电影,你也可以顺着这个话题说出来。总之,你们都是围绕着同一个话题谈话,讨论。

搭话意味着你是在跟别人分享你自己的想法。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别人找你聊天,你的搭话只需谈论自己就足够了,甚至可以爱理不理,除非你对对方也感兴趣;可如果是你主动找别人聊天,那么你的搭话,在分享完自己的想法后,就需要将话题继续引导对方身上了,因为别人未必对你说的有太多兴趣。

那什么情况需要这么做呢?面对你喜欢的人,或者你想多了解一些对方的时候,你多一点谈论别人感兴趣的话题,别人自然会乐意讲述自己的事情,只要不过度追问某些切身的利益或者隐私,每个人都很愿意谈论自己。

搭话的作用,一是通过谈论自己,减少经常提问题引起的烦躁,让交流气氛不至于陷入冷场;二是适当地谈一谈自己,能让对方稍微了解一下你。因为一直让别人谈自己的事,别人多多少少都会起戒心,而偶尔说一下自己的故事,别人看到你乐意分享自己,就会少了一些防备之心。所以我才说,结合前面的提问方式,再适当地运用搭话来谈一谈自己,以此来建立互信的机制,然后再将话题引导对方身上,让对方多谈一下自己,不但能与对方建立更好的关系,你们的聊天也会变得很顺畅。


当然,无论是提问技巧抑或是搭话技巧,都不能生搬硬套运用,用词句式等方面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动。举个例子。

A:咦?看你手上一直捧着这本书,你是不是很喜欢看书呢?(封闭性问题)

B:还好啦!还好!

A:你这本书是属于哲学范畴的书,看来你对哲学这方面应该很感兴趣啊!(第二封闭性问题,句式不再用“是不是”,免得过度重复引起烦躁)

B:一般啦!只是随便看看而已!(对方这时还比较拘谨)

A:那你平时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为主呢?(开放性问题)

B:其实也没什么特别喜欢看的书,觉得好的就买来看了!

A:那至少也是喜欢看书啊!不像我,一年都看不了几本书,时间不是浪费在手机上就是在电视上,整个人都变得没什么深度了。所以我特别羡慕你们这些经常看书的人,我想你以前读书的成绩肯定很好了!(谈论自己,然后将话题引导对方身上)

B:也不是特别好啦,只不过从小养成了喜欢看书的习惯,一天不看的话,就会觉得浑身不舒服。

A:你都已经养成习惯了!我现在唯一养成的习惯,就是一拿起书本就打哈欠,唉!问题是,你目前的工作能让你有这么多时间看书吗?(谈论自己,然而提出一个封闭式问题)

B:有啊!下班之后或者休息天就有时间看啦!

A:老板不会给你们加班啊?(封闭式问题,用反问形式)

B:我是做XXX的,一般情况很少会加班。

A:原来如此。我这个做XXX就不行了,几乎每天加班,忙到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了。要不是看在工资的份上,我才不会如此拼命,真羡慕你!(谈自己)

B:生活嘛,肯定不容易啦!(对你的话做出回应,进入沟通状态)

接下来,我相信大家可以继续融洽的聊下去了。基本的对话流程结构就是这样,至于怎么随机应变去做,怎么幽默搭话,热情搭话,就因人而异了。


讲述的技巧

通过搭话来谈论自己,需要你用一定的讲述能力。

有不少读者问我,为什么有些人讲话很喜欢听,有些人讲话觉得很厌烦,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讲述能力的体现。

我们跟别人沟通交流,不可能一直围绕着提问——搭话——提问——搭话这种模式聊天的,在此之外,讲述就是在搭话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扩充。那些谈话高手,与此同时也是讲故事的高手。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最吸引人的方式说出来,让人听得津津乐道。

那这个吸引人的方式到底是什么呢?那就是你说的话要展示出相应的情绪!换句话说,你的情绪一定要粘附在你要说的话上。如果你要讲述开心的事,你粘附在话语上的情绪一定要愉悦,积极;如果你要讲述烦恼的事,你粘附在话语上的情绪一定要困惑,苦闷。

这有什么难度呢?我们不都是这样吗?正常来说当然是这样了,但是当我们讲故事的时候,我们并不是亲身处于那种境况当中,我们只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角色来叙说那件事,这时你的情绪是无法自然表现出来的,那么要求你讲述一件开心的事情时,你要讲出很开心的感觉,这就不是很容易了。

讲故事的高手,对于话语上的情绪转换,从来都是随意自如。他想表现出激动的状态,他就可以这样做;他想表现出伤心感觉,他也可以把话说的很伤感。试想一下,当你讲述一件灾难事件时,如果你讲述的情绪平静如水,谁听起来会感到惊心动魄呢?

我在之前文章说过,情绪会感染的。想让你的讲述更加吸引,那在你的言语上添加一些情绪吧。好的演员就是个中高手,念台词永远是抑扬顿挫,充满情绪,从来不会单调无味,一条直线。

试着练习一下讲述恐怖的事情,透过你的姿体语言,神态语气,来表现出那种恐怖的状态,例如做出“目瞪口呆”“惊慌失措”的样子,我相信听话的人肯定会听得很投入,被你的情绪一直带着走。

当然,讲述还需要一定的表达能力和知识储备。因为你无法自如表达自己,或者生活单调乏味,脑海一片空白,我相信你也讲不出什么好的故事。所以你就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多看书多经历多接触不同的事物是最好的方法。当你的人生经历丰富起来了,那么配合我上面这些技巧,你的聊天肯定会更加引人入胜,从而收获更多好处。


来源邀稿:陈慕妤

作者简介:陈慕妤,从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心理学系出逃的伪砖家。不甘淡薄,却又抗拒繁华。喜欢批判人生,却又不得不屈服人生。现从事影视娱乐行业,负责统筹,策划。

公众号:陈慕妤。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70308/14889442158677.jpg

http://www.jianshu.com/p/134d0e1f999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