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超级好看的书,你可能听都没听过
这本超级好看的书,你可能听都没听过
文/王小麦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有一本书,我看了很多遍,却迟迟没有推荐;有一本书,我从这本书里不仅得到了关于写作的思考,更有了关乎生命与哲学的思考。我知道这本书,你可能没有听过。这个作家,你也不太熟悉。但倘若,你翻阅这本书,你也一定会像我一样,爱上这本书。
它就是张大春的《小说稗类》。我为了证实自己的审美能力,还特意去豆瓣逛了一圈,这本书,豆瓣评分8.7。
你也许会说,我不写小说,看这本书干嘛?那你就错了。张大春摆开了阵势,他只是以小说为幌子,去给你揭示文学的奥秘,写作的奥秘,甚至人生的奥秘。你认为写作是一时的事,但他分分钟让你觉得,写作是一辈子的事。你认为阅读只是阅读而已,但他会很明白的告诉你,阅读也是要有悟性的。这种悟性,立马让读书变得妙趣横生。
看张大春谈写作,会觉得轻松诙谐。他真的是一个很好玩的人呐,通晓古外名著,又有写作的经验,所以你会在他的字里行间会心一笑。有时候,你会突然默默地念叨一句,“哦,原来这才叫写作呀!”
很多时候,我们都想找一个快速提升写作能力的办法。为此,我们看了很多书。比如怎样培养作家的习惯,怎样写好文章标题,怎样填充内容,怎样去不停地输出……我们生怕停留在某一环节,耽误了写作的进展。我们恨不得写作如同人生一样,直接进击,一招击中要害。
于是,我们喜欢上了简单暴力的作品,比如《成为作家》。我们渴望通过模拟作家的表面行为去成为作家。可实质上,初看兴奋,细品无味。它满足了噱头,却带不来思考。
到底是我们天真,还是把写作看得太过容易?
作家是怎么养成的?看书写作是一方面,但你们倘若看不到其深层,终其一生只能成为写手,而无法成为作家。
作家要思考,要有的敏感的心灵和睿智的视野。作家是这个世界上的透明人,他对一切都看在眼里,他也把一切都融在心中。如果你现在还没有这种能力,我会建议你看《小说稗类》。它初看无用,但若你肯沉思,肯思考,你会发现,它给你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光彩夺目的,让人深思的写作世界。
在《小说稗类》这本书里,张大春从来不把写作,写什么,怎样写当成一个问题。你会听到他天南海北的闲侃,他把作家作品、人生琐事以及深层哲理全部杂糅到一起,初看芜杂,细细体会,方能发现其妙处。
小说是什么?
很多时候,当我们过分追求如何写好一部小说时,不妨先问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
小说是另类知识。张大春如是写道。小说在于开辟一个新的世界,新的人物。 小说要敢于冒犯已有的知识,这是小说的本义,也是小说存在的目的。
“当小说被写得中规中矩的时候,当小说应该反映现实生活的时候,当小说只能阐扬人性世情的时候,当小说必须吻合理论规范的时候,当小说有序而不乱的时候,小说爱好者或许连那轻盈的迷惑也失去了,小说也就死了。”
小说的本体是什么?
文学评论家,最爱总结小说作品的意义和主旨。这部小说表达了……小说和所有的文学作品一样,成为了政治的代名词,内蕴的注解。世界上最愚蠢的行为,就是作家在公开场合,迫于无奈,说,这篇小说,我讲了……
张大春嘲讽道,假若主旨真的存在,小说家又何必苦心孤诣地写一篇小说呢?
小说的本体是在时间里的一场奇遇。就像一场遇见,欣喜相逢,有时或许还会感激涕零。作为读者,我们不太会理论意义,只在乎过程。
所以,张大春才会说:
小说所能提供的不只是所知之事,同时也提供了可信之据。
但大多数初学写作的人,只在意所知之事,关于其可信的细节往往被忽略了。
张大春的书里面,处处可见其思想的睿智,比如:
在真正的小说家眼中,党或党所代表的政治、道德、邪恶的权利等等都太渺小,不值得以阳具捣碎之。
就让小说没有身份吧!如果在转述和转述之间失去“应有的尊重”,或许可以梦见一整个世界呢!
如果世事尽无可知,小说就应当是一种生活。
类似这样的话语,比比皆是。读这本书吧,我相信,你一定也会爱上它!
对了,在这本书里,如果你肯发现的话,会发现许多值得一看的书。那时候你就会发现,培养真正的阅读趣味,要从不看书单开始。
比如《新俄罗斯散文》:艺术必须是自律性的,而真正的文学家只能由狂人、隐遁者、异端者、幻视者、怀疑家、反抗者产生出来。
比如《灯火》:艺术家不应当自己作品人物的裁判官,应该作个公平的证人。
来源邀稿:王小麦
原文链接:http://www.jianshu.com/p/b0c77186d8cb#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70228/14882647158385.jpg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