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身边考上北大、清华的人有哪些特质?

(2017-02-22 17:05:26)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70222/14877543206045.jpg

你身边考上北大、清华的人有哪些特质?

文/浅唱那抹伤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家里很多人在教育口,自己也在这条路上混饭吃,身上正的反的有太多太多的东西可以聊。我没兴趣聊具体怎么学习,从小到大就靠着一张思维导图打天下,这是我天生自带的一种学习模式,知道他叫思维导图之前就开始用了。很负责任的说,如果一个人想学习好或者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研究一下这个东西,非常非常好使。


很想聊聊一些别的东西,比学习本身重要的多的东西。


先从自己的视角聊一个白痴失败的例子,了解我的人都知道这个例子聊的一定是我自己。


出国之前,如果有人讲,这个小孩将来上不了北大,身边人会笑出声的。因为以前大人骂我的时候,经常说,就你现在这表现将来连北大都上不了了,对当时的我来说,上北大就是最低标准。


今天再看这个标准,会更可笑,高考我交了两张白卷,逃了好几科没去。因为种种原因这个大学还是不得不去上了几天,后来篮球这边太忙,没空就不读了。


这么看来,我应该是个天生厌学的渣子生对不对?其实还真不是这么回事儿。我这人不仅好学,对知识还有一种近乎执着的渴望。曾经,走到哪书读到那。现在,走到哪,能看书就看书,没法看书就听有声书,可以说,这辈子有一件事儿没停下,就是学习。


为什么对上大学抵触成这个样子?聊一点以前的经历就特别容易理解了。中国有一句不知道那个混蛋整出来的废话,别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每次听见这句话我就想问一句,起跑线在那?那些没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最后跑到哪去了?


国内一些小孩子是不能犯错误的,比如曾经的我。小学时候家长对我的要求不是优秀,而是满分。考九十八是要挨骂的,嗯哼,打到没挨过几回,原因复杂且丢人,就不聊了。


记忆中第一次期末考98我被骂了两周。小学四年级数学考了八十六,注意,只有数学考了八十六分,被骂了一个暑假,老爹干过一件破事儿到今天记忆犹新。当时要求去一个小伙伴家玩,得到的答复是这个小伙伴不愿意跟学习不好的的孩子一起玩,会影响他。


这小孩成绩比我差了八个档次,包括考八十六分哪一回。


这茬一直没搞懂,直到后来和国内一个搞教育的哥们儿聊天,他说,国内有个概念,叫做“责优”。优秀的人不能夸,会膨胀,会骄傲,学习工作都会做不好。但优秀的人犯了错误,要狠狠的骂,避免下次再犯错误。我反问了一句,所以优秀的人天生该死对吗?

我俩一起沉默了。


anyway,这解释了我一直想不明白的一件事情,为什么以前我经常挨骂。不是那个时候做的不好,而是怕我骄傲,在把我拍的自卑,自暴自弃,自甘堕落之前,大人们不会停手。恩,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觉得后悔,因为我老爹上次见到我还是2013年。但我相信如果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什么都不会变,因为这是“对我好”。出发点能看到,不想指责因为这叫做“传统”,没有人能和传统抗争。


不过貌似有些家长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么做,孩子眼里公平这个概念被彻底拿掉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想不通,为什么成绩特棒的我,这话说的不亏心,那会考满分是一种习惯。但是,即便如此,我感受不到夸奖。而那些平时不及格的孩子,拿了六十分,就能得到我得不到的东西。


很遗憾,我把这一切的根源归纳为,平时学习好。于是我有意识的往下降分数,从故意点错小数点开始,到故意装作不会答,成绩一路掉到一个对我来说骇人听闻的地步。然后,随便写写拿个九十五六分,以前梦寐以求的夸奖得到了。至于骂,反正是要挨的,管他那。


小学六年级之前家里有一柜子课外书,天文地理,生物军事,什么类型的都有,三年级以后我就开始读文言文版水浒三国了。不过貌似这些都没有一张破纸上那个数字重要,后来都以五毛钱一斤的价格送去了废品回收站。这些大人眼里值五毛钱的杂书,对当时那个小屁孩来说就是整个世界。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把成绩搞糟就是我唯一的追求,因为这个分数把我想要的都拿走了。


这样的孩子我家培养出一批,我,堂哥,堂姐,一模一样。堂姐初中以前更狠,除了过年几天是见不到人的,去她家玩见到的是她爸妈。教科书不仅仅能完整的背出来,给个页码她直接能背一页。后来,就那样吧,读了个医科,然后混日子。原因?优秀没有得到保护,没有得到奖励,最终成了一个可怕的负担。


我特别理解那些从清华北大出来“不务正业”的家伙们,在别人眼里他们占了一个位置,这个位置本来应该给那些可以给社会带来贡献的人。如果我没出国,也许最终我会坚持不下去,选择考一个好成绩,去清华或者北大转一圈。进去对我来说这一点都不难,坐几年牢呗,然后选择不务正业。


这不是我想要的,我同样相信很多被“管”进去的孩子,得到的都不是自己想要的,而是满足了父母而已。


全世界我所接触过的所有文化当中,中国父母是最喜欢标榜自己的牺牲,无私,付出,却最自私的一批。这话说出来我已经准备好挨骂了,不过开骂之前请至少把下面一段读完。


总有人尝试说服我们,九零后是垮掉的一代。曾经是“小皇帝小公主”,如今,满脑子拼爹,拼背景。这些人大概忘了,九零后其实蛮可怜的,很多人不仅被包办了童年,包办了成长的经历,连我们的梦想都被父母包办了。恩,至于我本人,差点儿。幸亏,小时候我特别不听话。

进父母期待的学校,出父母期待的成绩,学父母期待的特长,做父母期待的事。


这一切之后,我们还有一直在自己耳边念叨:“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不好好xxx对得起我吗?”的爹妈。抱歉,能不能问一句,我们童年没了,完整的人生都丢了,谁跟我们说一句对不起?


我感激很多提携过我的前辈,但最感激的一直是当年那个不听话的自己。我一直说自己穷的嘎嘣嘎嘣响,很多人不相信,跟我讲你丫的小学毕业就出国了,去的还是死贵的澳洲,能穷到那去?实话是最惨那会身边剩十三块钱被我拿去买酒了。不是朋友拽一把让我撑到了发工资,正经得饿几天肚子。但我依旧很快乐,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篮球,就是那个被家里人瞧不起觉得没前途的工作。


我知道可多人看到这要开始骂了,你混成这惨样,可不想自己孩子将来这德行。


对不对?还是家长们,你们不想。我们,未必。


更有意思的是,我这个熊的不能再熊的孩子最近一边创业一边又换了份工作,原因我爸妈打死都不会信,因为我要回去读书了。至于为什么回去读书,他们更不会信,较了五年劲儿没办成的事情,一个跟我接触三个月的人两分钟就解决了。


一点都不复杂,和这位前辈,我的新教练看我上了两个月的班,找我谈了一次话。第一段她就把我的理想跟我讲了,注意是我的理想。然后聊了两个小时篮球,最后用两分钟时间阐述了为什么想要实现我自己的理想就得回去把书读完。


大学第一次和我的理想连在了一起,回去读书就变得顺理成章了。不是前辈想让我回去读书,她做的只是用她的人生经验告诉我,我需要而已。


前辈两个月时间能把思想比小孩子复杂了无数倍的我摸个门儿清,很多家长却在说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这话说出来合适吗?

自己的老板了解的很透彻,自己的同事了解的很透彻,自己的朋友,对手,亲戚,都了解的很透彻,却不了解一个思想单纯的孩子。

无非就是很多父母脑子里有个念头,我的孩子怎么能不听我的那?事实上,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任何人的意愿改变他的规律。不仅仅是我,无数的例子告诉我们,孩子还真就能不听你的,不仅能不听你的,还能跟你对着干。如果孩子大一点,你还拿他一点办法没有。惹不起躲得起啊,你念叨你的,我干我的。讲道理的说,我爹妈也是一边管教我,一边自己父母的话爱听的听不爱听的不听。又有多少父母做着同样的事情?


楼上很多人聊了无数的自律,责任,韧性,不服输的精神,一点没错,这些都是必备条件。


但是当一个人成长的轨迹一直在别人的意志之下,没有了自我,承担的是别人赋予的责任,自律和责任心要从哪里来那?当一个孩子在做的压根不是自己想要的,或者根本无法把自己在做的事情和自己想要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有什么可以支撑这种韧性?当一个优秀的孩子犯小错的时候受到责备,打骂是必然结果无法因为他的行为改变,他哪里还敢犯错误,那里有动力在犯错误之后去弥补?一个不敢犯错误,犯下错误回本能畏惧的人,那里来的不服输精神?


这就聊到了更重要的一个点,为什么无数教育专家拼命告诉中国家长孩子不能打骂,可惜很多人压根没聊到点子上。长大家暴?暴躁的性格?孩子都成人了,他们的未来是自己的。


知道自己会犯错,知道自己犯错之后的结果在自己承受范围之内,知道自己犯错要承担责任,要用正确的行为去改正,孩子的不服输的劲头是这么培养起来的。担的这个责任绝不可以是是打或者骂,因为这个结果孩子自己不能改变,孩子也无法尝试弥补,他失去了一个学习改正错误,弥补错误,为自己犯下的错误做出积极努力的机会,能做的只有把错误隐瞒起来,酿成更大的错误或者让错误成为一种习惯。给我讲这茬的人就是把我送进大学哪位,专门教我们这种最固执,自以为是的裁判怎么吹比赛。恩,我们这些人经历过的教练各个脑袋上都顶着无数光环,所以我们都觉得自己很懂篮球。圈子里有个挺有意思的潜规则,教练第一面见到我们都是不报职称的,纯靠本事聊。在这种情况下要在我们的脑子里面灌进去东西,实在不容易。


一个孩子犯的错,顶天也是家长伸手就能解决的。等孩子大了在犯错,想伸手也未必伸得上。


小孩子是个很有意思的物种,他们经历过的挫折太少,各个脑子里装的都是自己无所不能。如果引导得当,在他们脑海里种下一颗叫做“我想要的东西要自己努力去拿”的种子,多数小孩子脑子里不会存在“我不行”这个概念,他们只会觉得自己做的不够,然后拼命往上爬。


中国家长最大的问题就是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摔过的跤够多了,又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强行不让孩子走自己走过的弯路。然后责怪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死板,解决问题能力差创新能力差。


每次看到有人说这茬我都想笑,解决问题,先得有问题可解决。一个从小被牵着手走路的孩子,要如何知道碰到问题时怎么办?他们只能本能的想起,小时候父母会告诉自己答案,成长过程中老师会告诉自己答案,然后找别人帮忙。不是他们解决不了问题,而是他们不相信自己能解决。


一个学会思考的孩子附带一个属性叫做举一反三,这种小孩就算小学初中这两条起跑线上输得再惨,他也是开着法拉利追徒步跑。


什么是思维导图?看到一个点就从已知的知识构架中扯出更多的点来,把前一个点下面的可能性一个一个填上。我学东西特快不是因为我智商或者记忆力比别人高很多,而是看到一样东西我脑子里自动跳出三个四个五个甚至十个可能性来,老师讲课的时候我只要记住这些可能性当中那个是对的就行。如果我忘了只要再从脑子里重新拽一遍然后回忆老师验证了其中的那一个或者那几个,完事儿。我脑子里有答案的时候,别人还在背书那,我学的怎么能不快?


这个属性是我先天带的,可却是我小时候和家长较劲,解决这个对孩子来说最麻烦的难题中成长起来的。


不是每个小孩都从小和爹妈较劲的啊,毕竟还是听话的小孩比较多。这个机会父母小时候不给,等他思维定型了,再想教,他都学不会。而那些和我一样从小爱较劲儿的小孩,也真的未必像我一样幸运,高中为了打篮球什么烂事儿都不能碰,毕业之后有那么多前辈拽着耳朵把我拽到正道上来。我今天没堕落成瘾君子真的就是运气堆起来的。


不让孩子摔跤结果如果是孩子跑不动了,那这事儿真的就有意思了。


很多人说中国这么多人,竞争环境激烈。抱歉,我实在看不出一个初中阶段学会了自己动脑子,学会了自己承担责任,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学会了遇到问题先找解决办法而不是先退缩,自己的理想和这所大学连在一起的孩子,考一个清华或者北大有多大难度。他们效率更高,积极性更强,知道如何找到答案。问题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问题,而不是一个死胡同。别人玩命撞墙的时候,他们已经绕过去了。

他们和大多数孩子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竞争。


而且对他们,或者我们来说,上什么大学,什么时候上大学,上不上大学,区别不大。


我自己,堕落了五年,玩了五年,在一个“没有前途”的领域泡了五年。这五年积累了无数的问题,解决这些麻烦花了三个月。当我知道我未来在那的时候,我知道怎么到那里,知道怎么规划好每一步,知道规划中的每一步都可能失败,失败之后我要如何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我知道如何把现实和目标之间的距离切成最小的碎片,一步一步走。当然这是我继父教的,我很多东西都是他教的,而他所做的,在我这个固执的脑壳里灌输进无数东西的方式,也无非就是把他自己失败的经验告诉我,等我摔跤,然后回来找他问问题而已。没有任何威胁,没有任何束缚,只是等着我摔疼了,摔醒了,回来找答案。


想读任何一所大学,对我来说最难的也无非就是跟处了这么多年关系不错的老板打报告时候那句,抱歉,最近想回去读书。全职我干不了了,你搞不定的时候给我打个电话我回来救火。


具体在什么大学读,是我来选。


有这些东西撑腰,整个人生都是自己的,家长有什么可担心的那?


与其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怪自己,不如担心孩子长大之后,说的那句我完整的人生被毁了。


来源邀稿:浅唱那抹伤(知乎)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70222/14877542382556.jpg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080172/answer/14682407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