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条件,却常常没有心思
我们有条件,却常常没有心思
文/Spenser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越来越觉得,品质生活,和钱有关系,又没啥关系。
近几年,很多有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正在悄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过去你在寒风中打车被冻成狗,现在可以气定神闲地一键呼叫专车;过去你觉得去花店买束花都算有情调,现在会有精致的主题插花亲送上门;过去你觉得如个厕还有什么好讲究的,现在很多人觉得智能马桶圈才是新常态……
美好的事物如此之多,以至于每次一想到或拥有了它们,都会觉得看到了生活的一抹亮色,自己的辛苦付出瞬间有了温暖的慰藉。
但我心目中关于品质消费的一个定义是:买买买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买得对。如果不去思考追求品质背后所体现的真正理念,那么即使你被各种价格不算低的物品所包围,那你最后也会惊觉:自己一定过的是假的品质生活。
这是一个人人都在说品质的年代,可到底什么才算是有品质的生活?今天跟大家分享下我的一些理解。
1
我们会发现,很多好用的高品质产品给人的第一印象都是:简约清爽。
就像苹果经典的home键,或者微信底部干净的Tab栏,但这些产品又同时有着极其强大的功能:它们并不是真的很简单,只是故意营造出让用户看起来,用起来很简单的感觉。
要实现这种高级的简单,原则上需要产品设计先尽可能多地罗列功能,再把所有功能加以排序分类、去伪存真。
这种化繁为简的原则,不但指导着产品要先做加法,再做减法的过程,也是人生值得借鉴的经验。
年轻的时候,我们的学习、娱乐、社交,大多还处于兴之所至的状态,我们迫不及待地去尝试,去往自己的身上贴各种标签,而到了一定的积累之后,我们才会开始有意地调整自己的节奏,我们也会开始有所取舍。
将自己的精力持续集中在最值得投入的地方,这也是我经过去年的工作和生活得出的一个重要的启示。
在过去一年,由于需要同时兼顾几个方向的创业项目,我的工作十分繁重,社交也过密,有时候,自己感觉这种强度和密度难免会降低生活的品质。
我想你一定会和我一样,在高强度的工作中偶尔会处于一种纠结和迷茫的状态:因为机会的成本如此之高,我们总是下意识地想抓住各种机会,我们太习惯考量拒绝一件事的成本,却经常忘记做一件事也需要很多代价。
今年的工作中,我已经开始有意地提升自己的专注力,也就是我一直强调的:只做对自品牌价值有提升的事情。从这个角度出发, 我会减少很多没那么重要的合作和约见,也会屏蔽掉很多无效的社交,留给自己多一些时间用于阅读、思考、运动和独处。
学会取舍,标志着你的人生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你不但开始有资格对想抓住的机会说Yes,也开始有资本对不想做的事情说No;但更为重要的是,你具有了判别该说Yes还是No的智慧。
有了这种化繁为简的思想作为指导,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很多行为方式都可以相应地做出改变,生活的品质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
未必多线作战,但工作需要更有效率,留出一些时间给真正重要的人和事。
不暴饮暴食,但要吃的新鲜和健康,才能更好地抚慰自己的胃。
不一定要泛读书本,但总要沉下心来精读一些经典。
不一定要住豪宅,但是房间一定要保持干净整洁,家具除了好看,还要多考虑收纳。
没有那么庞杂的朋友圈,但是要有关键时刻靠得住的朋友。
回归简单,是浮躁中的沉淀,忙碌中的留白,也是在努力拼搏之余,给自己多争取一些恢复能量的空间。
2
除了健康、工作、学习、社交和娱乐,购物也是体现生活品质的重要方面。最近几年大家一直在热议“消费升级”,其中有几个明显体现“品质”的消费特点:
第一,这波消费升级的主体大多为受过良好教育的富裕中产,会从理性、节制、环保的角度出发,聪明的选购真正的精品。
第二,
第三,
所谓品质生活,就是不为外物所役使,不本末倒置,而是了解自己的个性需求,并懂得如何理性地鉴赏和利用美好的物品来取悦自己。
我们那么努力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能够提升这种鉴赏的水平和利用的能力——让自己和家人拥有这些美好品质的物品,其实是对我们努力工作的馈赠。
3
我相信,品质生活虽然要靠物质来体现,但最终它一定更多的属于精神层面,而不是局限于物质层面的。
让我们简单的给追求品质生活的人画个像:他们大多对生活保持着好奇心态,有兴趣去尝试全新的体验;对自己要求高,爱学习;注意身材,不是瘦子就是在减肥的路上;非常注重细节;具有很强的审美素养。
尤其是美学的素养,体现了一个人看待世界和自身的眼光和角度,需要很多的揣摩和积累才能慢慢习得。因为很多有品质的东西,除了能够看得到的新颖设计,触摸得到的舒适手感,有时也是一种难以言传的高级感。
这种高级感,类似于看尽繁华之后的返璞归真,类似于看山又是山的第三重境界,就好像一个人看过世事还可以保持内心“丰盈的单纯”,我把这种难以形容的质感称为“有层次的简约”。
顶级酒店中的床品,米其林餐厅中的餐具,还有女士们钟爱的经典小黑裙,它们大多都是纯色的,并不靠纷繁复杂先声夺人,但是它们通过自己的乍看简洁干净,但又层次丰富的质感,顶好地衬托了自己应该衬托的东西,这种恰到好处、不浮夸造作的质感,才最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所以,我们判别一件好品质的物品是否值得拥有,除了要看它本身的外观设计和感官体验,还要看它是否能和我们自身或者它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
来源邀稿:陈立飞(Spenser)
作者简介:陈立飞(Spenser),职场作家,Linkedln专栏作者。著有《优秀的人,都敢对自己下狠手》。
公号:Spenser的二次学习日记(id:spenserandhk)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jU2MDUzMA==&mid=2673017653&idx=1&sn=53d049e59a7d787ed01e520d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