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点让你受益无穷的阅读论文好习惯
 (2016-12-05 11:46:28)
	
			
					(2016-12-05 11:46:28)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1205/14809095346795.jpg
六点让你受益无穷的阅读论文好习惯
文/本草纲目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读过信息论,统计,市场微结构,量化投资等几个领域的论文,主要是英文论文。分享一些我的经验要点。
第一,要选读好的论文。精读论文很花时间和精力,所以要花在值得的地方,不要读了论文发现其实没什么内容。大牛挖坑,小牛灌水。精读论文的重点要放在挖坑类型的论文上。知乎上就有朋友推荐某些领域的好论文,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来源。看作者,学校,发表的地方也是很好的方式。SSRN上也有论文排名,值得参考。在SSRN或者ArXiv上读preprint也是很有意义的,论文从preprint到发表有时候要几年的时间,如果想紧跟学术前沿的话就要看preprint或者是conference
proceedings。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一般都是在国际期刊或者会议上的,国内的好的学术成果也都在国外发表。
第二,初读论文注意了解的地方。作者描述的论文的主要贡献(细读以后你还需要自己分辨它真正的贡献),以往相关的研究,作者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比如是理论为主,还是数据经验为主,还是二者兼得。不需要仔细看公式,或者看所有的数据结果,这一遍读论文主要是决定这篇论文是否值得你投入时间细看下去。
第三,精读的时候,数学和公式怎么读。如果没有时间,不需要去在意每一步推导(如果读完论文觉得需要细致掌握,可以回头做推导的)。主要在意的是结论的解释。不仅仅是作者的解释,更主要的是自己思考。很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看最后的公式,看看它和它的变量变化的关系,比如某个变量变大,会导致函数值变大,那你就要思考,这符合常理吗?如果从常理不能明显看出来,那你要思考,是不是由于作者做了某个假设而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解释比公式的推导过程重要得多。常常公式中的某个形式就是来自于作者的假设,这样能够把假设和结论结合起来看。
第四,了解文章的真正贡献,用批判的眼光看论文。不管作者声称文章有多少贡献,你自己心中都要有判断。带有数据的论文非常常见的缺点就是data
mining,这个词在计算机科学里面是中性的,在经济金融里面带有一点贬义。也就是从数据中挖出一个看似说的过去的结果,或者是在结果部分只描述对自己有利的结论,后者非常常见。比如我曾经见过市场微结构的论文,2014年的论文只用了2008年9月的数据,这显然没有任何说服力,那段时间是金融危机,有其特殊性。所以,看结论的时候要带有批判的眼光。看过程的时候也要思考文章的真正贡献在哪里。比如,是一个全新的问题,用全新的方法,还是老的问题,用新的方法解决,还是新的问题,用其他领域已有的方法解决?还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修改了问题的假设,或者是问题出现的环境?这些都是需要思考,也需要对整个领域文章的积累,看多了才好判断。当你看出作者的真正解决了什么问题,作者的思路有哪些局限和缺陷的时候,你自己的研究idea就来了,这常常就是一篇自己写的paper的开端。
第五,present
the paper. 
第六,重现paper。如果你自己想继续做这个领域的研究,那么很有可能你需要重现前人的成果,然后再实现自己的idea,然后再做对比。这是个非常花时间精力的过程,这也是做学术研究常常需要经历的一步。
来源邀稿:本草纲目(知乎)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1205/14809094492125.jpg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