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忆盒子里的周杰伦

(2016-11-10 17:00:34)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1110/14787684145611.jpg

记忆盒子里的周杰伦

文/東子魏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一上初中,大家忽然都有了自己的乐坛偶像,而男生一夜之间都有了自己喜爱的NBA球队和球星。那时日子过得慢,喜欢来得凶猛,当我后知后觉地注意到这种氛围的时候,感觉他们好像已经对各自的偶像喜欢了几个世纪。多年后,当我的时间比例尺变得粗疏而宏阔,原来我们的偶像那时才初出茅庐。


  孙燕姿在我脑海里还是那个狂奔的萝拉,陶喆用灰色落寞的眼神关照像柳橙一样光鲜易坏的世界,最喜欢麦当劳的代班DJ王力宏跟我掏心掏肺聊爱与政治,萧亚轩在纽约街头打电话、写明信片或是淹没在地铁的芸芸众生中,布拉格广场上的蔡依林还不会旋转跳跃不停歇,倒是有点孔雀舞的味道。《布拉格广场》的MV仿佛潜意识记忆片段的闪回,什么也没说,但又无处不诉说流逝。铁盒里的玫瑰花瓣,反方向的钟。她慢慢起伏招展的双臂好像在召唤着什么,面部充满了沉湎、甜蜜的孤芳自赏,那画面太美,脑际似有温暖的风拂过。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1110/14787681078112.jpg

  初中宿舍早上会用起床号、放《我的中国心》和《春天的故事》来催我们起床。不知怎的,有一天早上忽然放起了《八度空间》。那天大家都疯了,别说起床,连晨跑都特别精神。后来起床音乐也一直是它,以至于它成为了我最熟的一张专辑,没有之一。


  十多年后再次想起他,人们会想起那个红色帽衫的造梦者、那个在幻想里嚣张地喊着“いち、に、さん、し”、“哼哼哈兮”的中二青年。但那些当年和他一起做梦,现在已经沉沉老去的骨灰级Jay迷更怀念的或许不是他的音乐和形像,而是一种所谓的情怀。他们更怀念的是当时上下学路上的小卖部、篮筐、大树和自己,怀念的是那种追星的冲动、一去不返的听磁带的时代体验,以及某段无疾而终的暗恋。当如今的周天王和小她14岁的混血美女结婚,城堡、珠宝、礼服、公主,那些还是屌丝的、那些已经囿于厨房的老Jay迷们哭了:妈蛋说好的简单爱呢?


  可是我的少年心是那么苍白贫瘠,没有什么意气勃发、心血来潮的时刻,甚至没有什么体制外的幻想。说来可笑,周杰伦当年吸引我的不是打篮球耍双节棍,却是《蜗牛》这样的励志歌曲,《龙拳》这样的民族主义喧嚣。那时候的我多么纯洁正直啊。


  我是反对把周杰伦化约为一种情怀的。同样,我也反对把周杰伦标签化——把他化约为“励志”、“哼哼哈兮”这样的短小标签。毕竟,我们当年对他喜欢得在理。就我个人而言,他是音乐鉴赏启蒙导师。我是在他的音乐里第一次听到了编曲的复杂。

  而他的编曲似乎的确有一种魔力,会悄无声息地潜入你的心灵迷宫,然后佯装它似乎早就是你意识的一部分。我说,《八度空间》是自带滤镜和味道的,用阳光穿过有棱的水杯折射出来的五彩光晕做的滤镜,一种铁锈、青苔和布满了灰尘的房间的味道。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1110/14787681214451.jpg

  作为音乐家的周杰伦自不必多说,有意思的是他的词。他是一个作品良莠不齐的作者,一个被自己的音乐挤压至边缘的作者,一个因为太熟悉而被我忽视的作者,一个因为我青春的稚嫩、对诗歌的敬畏和他天王的光环而让我不敢贸然登攀的作者。比如,《半岛铁盒》对我来说就一直是一个谜团。我时而觉得周杰伦不过是又写了一首口水歌,时而又觉得有将其细细端详的价值。今年早些时候,我配合着MV仔细揣摩,发现某些从前被自己嗤之以鼻的语句,竟正是词作者周杰伦的高妙之处。


  于是我写了一篇乐评,兴奋地阐述自己的发现。简而言之,《八度空间》是一张概念专辑。贯穿整张专辑的概念是“回忆”。《爷爷泡的茶》中的咫尺天涯和年龄蒙太奇,《火车叨位去》中短暂的隧道、缺水的鱼、无蜜的蜂,《回到过去》中不断被阻挡的回忆播放,《最后的战役》中不许再提的家乡事:这是一串被强行打断,又强行重启的回忆录。这种追寻记忆而不得、越追寻越扑朔迷离的感觉,在《半岛铁盒》中表达得最为淋漓尽致。这“半岛铁盒”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歌中的“我”说不清楚,发明这个词的方文山说不清楚,周杰伦也没有说清楚。但是,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它一会儿是一本书,一会儿又是放糖果的盒子,而后,又变成日记、空气、回忆。它深藏在心灵迷宫深处,似乎难以触碰,又似乎是“我”不愿触碰。盒子被很多东西填满,而现在打开盒子的钥匙被弄丢了。


  《半岛铁盒》MV中似乎演绎了一个记忆盒子。盒子里关着一些一些形形色色的怪人:洋娃娃、舞娘、校服女、科学怪人、小丑、踩高跷的死神、一个小孩、一条恶犬,还有周杰伦和女主。两人在盒子里走走看看,可是始终没有遇到对方。最后一个镜头,所有盒子里的居民站在一起,就像静静呆在阁楼里的废弃玩偶,里面也有周杰伦。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1110/14787681535933.jpg

  多年后,我的时间比例尺变得粗疏而宏阔。鬼知道这些年我都经历了什么。很久很久,我都忘了周杰伦住在我的记忆盒子里。


  对周杰伦的喜爱是和初中生活捆绑在一起的。那几年我过得不太痛快,回想起来,也是不太喜欢那时的自己。我和同学总有一些格格不入的地方。别人骂脏话,我受不了;别人打篮球,我不打;别人风风火火谈恋爱,我不谈;别人读韩寒郭敬明,我读鲁迅;女生哈日,我偏偏反日;我对哪怕是最轻微的违纪都嫉恶如仇,然而为了与老妈联络,最后也带着负罪感私藏手机。似乎有一次装病不参加晨跑,本可以享受夹缝里争自由的快感,但是负罪感太强了,以至于在床上听完了整个《八度空间》的A面似乎也没有很开心。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是一个汲汲营营于每次考试成绩、总是怪罪自己自制力薄弱、不想从众却又特别在乎众人眼光的一个别扭形象(好吧,虽然现在区别也不大)。只有对流行音乐的喜爱,可能是我和同学唯一的共同爱好吧。


  只因为不太喜欢那时的自己,有一段时间我也不太喜欢自己对周杰伦的喜欢。上大学之后,我开始激进地探索适合自己的音乐。每个星期我都要听好几张专辑。有段时间老听说唱,美国的国内的都听,因为我如此愤怒如此别扭,并想要一直这样下去。然后,我觉得自己脑子里的内容全是体制,想要用阴暗、无章、狂野的东西给自己洗脑。我在汕头这个神经末梢般的地方买到了颜峻的《燃烧的噪音》,受到他的感召,开始探索摇滚乐。我发现太躁的东西基本不是我的菜,林肯公园、德国战车这个量级的就差不多;我听了些带有“噪音”、“实验”标签的东西,如音速青年,觉得就那么回事。慢慢我发现,自己好像对外在的东西也不是那么愤怒,是一个比较爱和自己生气的人。不慎听了Radiohead,那种极致的颓废、诡异的和弦进行、音色上的无限可能,让我一下就掉坑里了,首先在音乐上发现了让自己一见钟情的人。不久,又开始拿台湾小清新和爵士乐当Radiohead的下酒菜。那时候被五音十色弄得耳聋目盲,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偶尔想起尘封的老朋友周杰伦,心里也是说“啧啧,体制内小朋友听的玩意儿”,不会想去把记忆盒子打开一下。


  最近两三年,我在听歌这件事情上基本形成了口味,探索的脚步放缓了。从前只在乎听觉,不看歌词,基本只听制作精良的非华语歌曲。现在鬼使神差学了文学,搞文本分析搞出了病,听歌之余不看歌词心头竟有点痒。去年看《我是歌手》还真被一些华语老歌和老家伙们的歌词打动了。于是把周杰伦从记忆盒子里放出来,发现他竟然也给现在这个年龄的我准备了礼物,那就是《半岛铁盒》、《分裂》这样的好词。


  南唐李后主亡国之后大概再也没有回过金陵,他的故国只存在于回忆之中。但即使只在回忆中,他的故国也在慢慢变化。“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如我记忆盒子里的周杰伦。就算我不听他的新歌,不看他的八卦,不打开记忆盒子看望他,他也在我的盒子里慢慢变化。我害怕他变得破碎、丑陋。没想到,在一个不同的年龄段和阅历背景下打开盒子,竟还能欣喜地确认,自己当年对他喜欢得在理。


  他像是一个俄罗斯套娃。今天的我想起他,一上来可能会觉得,“哎哟,昨日黄花”,然后听到《蓝色风暴》、《夜的第七章》华丽复杂的编曲,然后想到《范特西》锐气逼人的红色帽衫、劈啪作响的声光电气,然后开始看到《半岛铁盒》的白色背心,看到那里面的五彩光晕,闻到铁锈、青苔和尘埃的味道,然后记忆贯通,联想起初中寄宿生活的种种,以及那几年的一切。


  而我好像也没那么讨厌自己的初中时光了。想起那段时间的歌坛,还真是让人怀念啊。想起那个班,还是觉得是一些挺可爱的人。


  现在,我要关上我的记忆盒子了。毕竟我现在是个成年人了,再沉湎于其中,就要被时间发觉。不过,以后我会常回来看看的。与其把你们关在里面,何不经常出来陪我透透气?没人绑着你我走,才快乐。


来源邀稿:東子魏(豆瓣)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1110/14787682558755.jpg

https://www.douban.com/note/59055730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