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上了985、211,没资格觉得自己一无所有
 (2016-10-29 15:28:07)
	
			
					(2016-10-29 15:28:07)		你都上了985、211,没资格觉得自己一无所有
文/李小狼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01
估计全中国大学生的朋友圈都被一篇叫做《我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或者,也不能这么说》的文章刷屏了。
 
文章大意是说,一个初中时“不学习,老看漫画也能考全校第一”女孩儿,带着大包小包的优越感来到了学霸聚集地“衡水一中”,突然发现自己连最擅长的学习也比不过别人了,于是在心理压力极大的情况下努力了两年半,便“不得志的来了复旦”。来了复旦以后,更是懵逼,身边个个是长得好看、学习又好、又有钱、业余时间还能顺便谈个恋爱虐狗的同学,和他们一比起来,就觉得“自己除了幸运上了复旦以外,真的一无所有了”。
 
一时间,这篇文章炸翻了988,211大学生的朋友圈,人人都在感慨“是啊,优秀的人那么多,我也自卑,我也觉得自己一无所有”。
 
初中“不学习,老看漫画也能考全校第一”+高中就读于全国闻名的衡水一中+大学就读于全国TOP 5名校复旦=一个985,211大学生深深的自卑。
 
还算聪明的头脑+复旦响当当的名号和顶尖的教学资源+身处有大把令偏远地区羡慕不来的就业机会的上海+令非985、211大学生眼红的人脉资源=一个985,211大学生深深的自卑。
 
???
 
你都上了985和211,占有着别人求而不得的资源而不自知合理利用,有什么资格觉得自己一无所有。
 
所以啊,让你自卑的不是竞争激烈的985和211,明明是你自己不努力,自己都承认自己在大学里天天就是搓炉石,还埋怨别人过于优秀以至于让你感到了深深的自卑,值得同情吗?
 
众生皆苦,就你在大好的青春年华里不努力还爱矫情。
 
02
我想起了《奇葩说》第一季海选时,有一个本科学了法律、硕士学了金融、博士学了新闻传播的清华博士学霸(看到这个履历你自卑了吗?反正我已经跪下了)来参选,他问“马晓康”:我今天来是想问问三位老师,你们觉得我应该做什么样的事?
 
高晓松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他:一个读到博士的人,还在问“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干嘛”这种问题,所以想了一辈子其实啥也没干。名校是“镇国重器”,名校生应该胸怀天下,纵横四海,改造国家。
 
诚然,高晓松对名校生“胸怀天下,纵横四海,改造国家”的要求确实太高,但作为社会和家庭砸重金培养的名校生,连自己该做什么都搞不清楚,还在朋友圈刷屏转发着别人比我有钱比我好看比我成绩好所以我很自卑我不开心我很缺爱的心灵鸡汤,不求上进还把锅甩给社会,校门都还没出就整天BB自己活得很辛苦,走入社会还不得被吓得精神失常屁滚尿流。
 
不能因为诗和远方遥不可望,我们就有理由去放任俗世把我们变得自卑又平庸。青春的肉体、一脸的怨气,满腔的愤懑、两手的无力,这就是我们大学生呈现出来的面貌。
 
知乎网友@深邃说得好:
刚进大学一天两天这么想想都挺正常;
一个月两个月了就应该试着调整调整自己,认清现实拥抱变化;
一年两年了还整天想这个,反正也没什么心思,想又想不通,那还是建议退学吧。
 
03
A同学买个一万块钱的包不眨眼的,B同学三天两头去吃人均500的饭馆儿的,C同学五一三天小假期还要出国玩一趟,天哪,一对比起来,我家里穷,我好自卑。
 
再看身为上海土著的D同学,家里都有两套房了,我再努力也买不起上海的一套房子,一对比起来,我好自卑。
 
E同学就更不用说了,家里有钱,长得好看,还受欢迎,永远是人群焦点,唉,一对比起来,我好自卑。
 
这种自卑,是很肤浅的自卑,永远在拿自己和别人作比较,但比的不是谁更上进、谁更努力、谁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更多,而是比谁更有钱、谁更好看、谁更受欢迎,这是智商正常的大学生该有的胸怀吗?在我看来,这与脑残偶像剧里面女二号为了争男人的宠爱和女一号撕破脸的狗血三观没有什么不同。
 
从《我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一文来看,在别人眼中,作者明明是“文章写得又好,自己有那么大的公众号,一个女孩子自己创业”的形象,却总拿别人的长处来羞辱自己的短板,这是道小学语文题啊同学们,根本不该错。
 
你真的毫无优点、毫无用处、毫无价值吗?
你明明才20几岁,着急回答个屁啊。
 
04
我也深深的自卑过。
 
初中时,我从十几年没走出过的小山村考到了县城最好的中学。我不会说普通话,所以不和同学沟通,不敢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同学不喜欢,老师不待见。家里穷,只穿得起几块钱一件的路边摊,自尊心强,为了生活还是得当着全校同学的面领助学金,举着200块钱在胸前和领导拍照合影。成绩也不好,每天在心里怀疑自己一万次,根本学不进去。
 
所有自卑该具备的元素我都具备了,没办法不自卑,于是自卑变成了虚荣。有一次和我奶奶在街上赶集,遇到城里的同班同学,我赶紧离我奶奶远远的,生怕别人知道这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和我有血缘关系。我奶奶才穿5块钱一双的布鞋,但我买鞋硬要买20块钱一双的,不买就赌气。
 
把鞋子穿回家,我只想狠狠抽自己一巴掌,在学校里受够了老师的冷眼,却把冷眼给了最亲近的人。
 
后来想清楚了,自卑扎根在心底,只有自己变强才有力气把它连根拔起,才有能力为家人争口气。
 
努力读书,最终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到全省最好的高中。可依旧自卑啊,高手云集,成绩不出色,那又怎么样呢?
 
别人的好始终是别人的好,只知羡慕别人的好自己永远不可能变好,没有别人聪明就拼命和别人一样努力。
 
高考结束,到了发达沿海城市一所还算知名的985+211大学,遍地是有钱有颜又优秀的人,依旧自卑啊,那又怎么样呢?甘心自卑一辈子吗?不甘心。一无所有的我们,努力恰恰是唯一的选择,弱者抱团取暖能换来什么?换得来救济金,换不来同情。
 
我靠奖学金和写文章交得起自己的学费,买得起自己喜欢的苹果电脑,还能给家里人打点小钱。虽然比我优秀的人依然遍地都是,和人家对比起来我依然一无所有,但我在慢慢变好啊,进一寸有一寸的喜悦,我进步的每一步都是在为自己的人生铺路,从和别人比的第一步我就输了,无意义的比较只是徒增焦虑罢了。
 
我相信等我走入社会,会有更多的人让我知道:你的努力算个屁啊!少瞎逼逼了,你努力得根本远远不够。
 
05
20几岁的年纪,有强壮的体魄,有大好的时光,有无限的可能,身处985、211的殿堂,沉浸在父母和朋友的关怀中,到底有什么资格说自己一无所有?
 
我一个出象牙塔两年的学姐@郭映秋评论说:
 
跳出大学这个圈子之后,又不断地有新的因子加进去,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总有人比你幸福快乐优秀。
 
所以很可能继续发现,进了好公司自己也“一无所有”,结了婚压力也大到让人“一无所有”,叱咤商场登顶政坛也觉得高处不胜寒孤独寂寞“一无所有”,就算坐拥天下财富在时间这个维度面前也会“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是啊,20几岁就看破了人生,是在否定自己之后几十年的价值吗?杨绛先生说:“你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大多数人,只是在朋友圈转发完《我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又接着打游戏到半夜两三点睡到中午十二点整天惶惶不可终日。
 
焦虑和不安的20几岁,是最真实的20几岁;努力过后的20几岁,是最有资格谈拥有什么和舍弃什么的20几岁。
 
不要在性生活都没有的年纪谈看破红尘,真的很尴尬。
 
来源邀稿:李小狼
作者简介:李小狼,简书签约作者,坚持原创,坚持走心,坚持长得好看,一个最爱写负能量的正能量作者。
微博:李小狼不狼。微信:李小狼(ID:hi-xiaolang)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MDc3OTk0OQ==&mid=2650758747&idx=1&sn=6a8ff60c6becf214ad8fc6f5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