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工球:看起来很高端的技术其实原理很暴力很初级

鬼工球:看起来很高端的技术其实原理很暴力很初级
文/洪依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鬼工球
https://pic1.zhimg.com/v2-1d4f8a9f3ae50679990cac116b6b19a0_b.jpg
就是它,这个鬼工球是象牙材质的,清代嘉庆皇帝的收藏品。
因为我目前从事玉雕,所以会关注这些内容
https://pic1.zhimg.com/v2-e2e9262c303ac6c6f25894fc6ff804d8_b.jpg
看上去很精美,也很繁杂。
鬼工球内部共有多层可转动的套球,每层的套球都可以独立旋转,据记载,早在宋代就有巧匠能做3层套球了,嘉庆那个是11层,到了1992年,我们国家的工匠已经能做出同尺寸的13层套球。
https://pic4.zhimg.com/v2-244ba2b0c6e2410d2637eb4f1f264eb3_b.jpg
上个世纪有个国际的工匠的比赛,比赛到最后是日本和中国决一雌雄,都是鬼工球。
有些老外不相信能做出这种艺术品,觉得双方都作假,表示要检验一下,然后想想要把鬼工球放热水里。
结果日本方的鬼工球一放水里,立刻就散来了,原来是日本人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做出这么牛逼的艺术品,于是用胶水把球一个个粘起来,做成的所谓的“鬼工球”,证明了日本人在这方面作假。
而日本人也不相信中国人能做出来,表示对中国的鬼工球拭目以待,结果中国的鬼工球放热水里,丝毫不动没有散开,证明了确实是工匠雕琢出来而非弄虚作假。
那么这个鬼工球的原理是什么样的呢?
说出来其实很简单
首先要准备好一个象牙球(当然现在象牙是禁止交易的,所以你想尝试的话可以用其他实心非金属球体代替)
https://pic3.zhimg.com/v2-aac3151fa10b0487a0d3a4814e3fb19e_b.jpg
然后计算好要剖的圆的距离
https://pic3.zhimg.com/v2-7fd8898ff17f1f8835b710f48ffe8abe_b.jpg
之后用玉雕专用的k针,也就是T形磨头切好第一层套球
https://pic1.zhimg.com/v2-58c92bb35466f548cb50d28beee1c768_b.jpg
里面的套球也是以此类推,越到内部雕刻难度越大,因为可操作空间越小
https://pic3.zhimg.com/v2-40d81eccd8a992140c63ba52917b928e_b.jpg
最后再进行雕花,当然也可以边雕好一层花再切下一层套球
https://pic2.zhimg.com/v2-d0d9fe860fdee849ee67475e8eedc151_b.jpg
原理简单,但是具体的操作和雕刻手法是非常费时费力的,不过得益于如今的科技和机械化,工艺品完成时间比古代是缩短了非常非常多的占比的。
下面这个就是玉雕雕刻用的工具k针,也就是T字型的磨头
https://pic1.zhimg.com/v2-55c167833d155ca7d677b371cd845e98_b.jpg最后再来几张鬼工球
https://pic1.zhimg.com/v2-fa7d3b39713804b9490dfb41854ee198_b.jpg
看到这样的鬼斧神工真的不得不佩服我们老祖宗的工匠智慧
一点微小的工作,谢谢大家。
——————————————
更新一下,关于评论区有两个疑问我就在这里统一作答了,一个是关于鬼工球比赛的出处,我上网找了一下,中国的这位工匠名叫翁昭,广东人,是民国3年时候参加的那个国际比赛,链接在↓
http://wapbaike.baidu.com/item/翁昭/1674246?adapt=1&fr=aladdin
然后是关于这个鬼工球制作秘密的,问这么说出这个秘密来会不会不好。言外之意让大师没饭吃了。
其实最初我是在某公众账号看到的,也想过保留这个秘密,但是仔细一想,原理让大家知道也好,以后有更多人能够制作出来未必不是好事。
当今的玉雕太需要新鲜血液了,不仅是表现在形式上的,更表现在内容上。
我入玉雕这个行当之前是动漫专业的,也曾有想过改变中国动画,励志做出一部足够优秀的作品来,但也是因为种种原因,主要是钱的原因,后来在我舅舅的建议下学习玉雕,主要是考虑到两点。
第一点是因为我本身对艺术类的就比较感兴趣,本身雕刻就属于传统艺术。
第二点就是因为玉相对来说比较贵,有一定的利润空间,把钱的原因摆第二位确实是因为我是真喜欢艺术事业,因为之前我爸还问我要不要学汽修,算了吧,脏兮兮的一身油才懒得学,还不如画画。
投入玉雕行业后发现多数人雕的仍然是非常传统的那一套题材,观音、弥勒、笔洗等等,总之古代怎么雕现在还怎么雕,无非就是更机械化了。
苏工是一直被推崇的,顺畅柔美的线条,精致的人物刻画,苏工哪都好,但就是一点,太匠气了
当初我并没有注意到这点,也只以苏工为榜样为目标,励志要跟苏工那些名家一样雕的很顺畅柔美
那个时候的我的思想仍是停留在“术”的层面上,完全没有“道”的意识
直到后来异军突起杀出来一个邱启敬,完全颠覆了传统玉雕的创作手法和理念
https://pic1.zhimg.com/v2-82d2d3a01743429cef309ef18405f050_b.jpg
由于邱启敬的出现,我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路该怎么走,走传统的苏工精雕细琢目前也在探索,但我知道目标不能停留在苏工,审美必须要跟上,要主动去改变,才不至于被后来者拍死在沙滩上。
当然,革新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新的玉雕该怎么走,如何具体操作仍是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https://pic2.zhimg.com/v2-3a1e666a54cfcdb3e1797cad95f76ba5_b.jpg
更多的是注入自己的思想,也就是“道”,而不仅仅是想法和创意,即“术”,也是因为太多的玉雕匠人,都是初中毕业就到厂子里面去做学徒,培养出来的也全是些雕刻机器而已,因为文化水平不够,没有自己的思想,只能是工厂老板的打工机器,当然利润相对来说还是可以的,这两年不知道如何了
有人担心鬼工球的原理就这么说出来,会不会导致师傅没饭吃,放心,不会的,因为玉雕不仅仅是个出卖技术的行当,也是个出卖原材料的行当,没有原料你根本没法雕,有人问那假如老板出原料让玉雕师出工呢?
除了雕刻,后面还有打磨抛光的工序呢,一般人到工厂学徒只能学一种技术,除了雕刻就是抛光,两者分开的
而且别把老板想的太傻,愿意出原料,肯定愿意找好工了,谁的工好,自然就找谁,而按中国一些人的传统师徒观念,肯定是会先找师傅的,除非这个徒弟牛逼太多
这样当然是有利于玉雕的整体发展的
像邱启敬这种,基本上就是各个老师都去学习了一遍的,没有固定的老师,加上央美的背景,能够有革新玉雕的作品也就不奇怪了。
图片来源:玉雕界
来源邀稿:洪依(知乎)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1026/14774655345627.jpg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634376/answer/12836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