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文/易小婉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昨天和一个朋友分享一条关于后摇的评论:后摇就是一个我喜欢却不能在一起的人。然后我看到微信对话框上朋友发来的两行字:那是年轻吧,老了之后就不要什么在一起了。“一起”更倾向于精神联结,如果成长能同步就更难能可贵了。
我忽然意识到,那是怎样的一种孤独。到一定年纪,我们会发现人是不可交流的,不管是伴侣、朋友、同好,每个人的生活进程、变老的时间、对人事物的看法观点会逐渐变得参差。绝大部分时候,你们只能“一起”一段时光,你不可能真的让另外一个人完全陪伴你、理解你,你也不可能完全的陪伴、理解另外一个人。
就像上世纪80年代,人类在北太平洋捕捉到的那一只频率52Hz的鲸鱼。它在海洋中游吟二十多年,却因为发声频率远高于同类的听觉上限,而从未有过知音。
我们都是52Hz的鲸鱼,语言贫乏,交流困难,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正常,试图走进人群,以为可以宽慰寂寞,却依然很难排遣孤独。
尽管人各有不同,可是有一种东西超越了理性和科学,它让两个不同的频率,产生新的属于彼此的频率,那就是感情。当友谊和爱情出现的时候,不同的频率之间竟然也能奏响出和谐的奏鸣曲。
我想起了之前室友在台湾旅行给我寄的明信片,她在背面用娟秀的笔体写下:我觉得生命真是奇妙,我们是如此的不同,却可以成为最好的朋友…
我和室友一个感性一个理性,一个安静一个活泼,我们喜欢的东西、关注的领域、读的书、听的歌都不一样,甚至连吃,都吃不到一个碗里,她喜欢吃辣,而我吃得清淡。连她也说,第一次见我的时候,觉得我们之间是不可能成为朋友的。
可是世事就是如此奇妙,我们后来不仅成为了朋友,而且还成为了知己。在对方面前,我们既可以拥有随性做自己的空间,也可以拥有不同的价值观、知识体系、兴趣爱好激发出的更高频率。
然而亲密无间如我们,也依然无法完全逃过孤独的魔爪。因为我们毕竟不是两个同一批次出厂的齿轮,可以高度适配,咬合无误。
也是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开始听后摇。这种迷幻、诡谲的音乐形式,将人类的孤独演绎到了极致。它将自我放在宇宙空间之下,用惊心的鼓、壮怀的小号、沉静的吉他、激烈的贝司营造出深海,雪山,荒漠,让你在闭上眼聆听时,如入无人之境。
说不清楚是因为孤独而听后摇,还是因为听了后摇之后感觉到孤独。只是每次当我听起一首首长达十几分钟的歌,心头那种绝顶的愁苦和委屈,是那么鲜明、那么强烈地冲进我的心头。这个宇宙中的一切,有的无形,有的有形。有的能同人分享,而有的只能独自承受。
哪怕遇上相同频率的人,也只能互相安慰一阵子,然后又各自上路。兜转长路,才发现其实一直陪着你的,不过是自己。在《孤独六讲》里,蒋勋如是说:“不是应对孤独而是习惯孤独,我们心照不宣的是,群居生活里,虚张声势的喧闹不是常态,孤独才是。”
后来我真的离开了我的室友,独自去到了另一座城市。到这里的第一周时间里,我每天下了班就奔波在看房的路上。某一个看完房的深夜,我站在站台等车,一辆辆车过来都不是我的。看着和我一起等车的人都陆续上了车,整个站台就剩我一个人,内心有些焦急。
路灯连成一线成为远方消失的光点,路的尽头驶来各种各样的车就像流动的盛宴。我背后是静默无人的广场,眼前是万家灯火的小区。天还下着雨,看着湿润的马路和眼前的灯火,那一刻我想,电影中那些描述孤独旅人的画面也不过如此。
每当一个人感到寂寞的时候,我就会去吃东西,好在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有着各式各样的美食。
在成都玉林路随意走进的一家面馆里,独自点上一碗担担面,听着老板说着我听不懂的话;在苏州的平江路,一边坐在桥头,一边吃下的糖粥;加班晚归的晚上,在小区附近的餐馆里吃一碗黄焖鸡米饭,听到服务生温柔地说,“米饭不够可以加哦”,虽然感觉分量已经足够,但心是暖的。
当我在独自吃晚餐时也能用心专注地品尝美食,当我一个人看电影不觉得有多羞耻,当我孤身旅行也能安然欣赏美景……我欣喜的发现,我开始慢慢学着享受孤独。孤独是你认识自己的方式和契机,是一切体验中最接近自我的一种。更重要的是,孤独帮助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单身的女人,学会怎样爱自己,然后你才能好好的爱这个世界。
两个人时,是把自己割裂出来,拿出自己的一部分与他人分享。只有独处时,你才是一个完整的自己。
我终于明白了,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所说的:“孤独是一座花园”。我也终于成为了谢耳朵口中“有意思”的人——
人类穷极一生去寻找另一个人共度一生的行为,我一直无法理解。可能我自己足够有意思,能够给自己足够的快乐。祝愿你们两个人在一起带给对方的快乐,能多过我给自己的。
如今,我不仅仅可以独自吃晚饭,独自看一场电影,独自旅行,我还可以独自去做任何一件我想做的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觉得,一个人可以干的事情比两个人的时候多太多,孤独带来的独特体验和感观,终于在时间的沉淀中得到认识、欣赏和享受。
而我深深相信,这种孤独,会成为一个人的气质,最终外化成一种声音,吸引到频率相同的人。
52Hz频率的鲸鱼,它发出的孤独的声音,最终不是也被人类发现了吗。所以一定也会有人与我们的频率相同的,只要你的孤独发出声音,就能得到一种回答。
来源图书:易小婉《今天的孤独,是明天的祝福》
作者简介:易小婉,专栏作者,电台主播。著有新书《今天的孤独,是明天的祝福》、《现在我有多爱民谣,过去我就有多爱你》
微博:空中的梦想家小婉 微信公众号:易小婉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1007/14758203249930.jpg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zg3NjUwMA==&mid=2650468859&idx=1&sn=a430b3395bd5f74cd146d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