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很苦的故事?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1005/14756569712235.jpg
你知道什么很苦的故事?
文/三川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娘亲:
见信如面。
汝儿已二十有六,尚未婚配,亦无子嗣。每每念及,便觉有愧。未能膝前尽孝,也未传续香火,留您孤身一人独望老宅,儿心如刀割,书之欲泣。奈何日寇侵我中华,所过之处,横尸遍野。儿先每闻之,咬牙切齿,恨入骨髓。后弃笔从戎,而今已六年有余。军务繁忙,竟未能探您一面。
如今我部奉命阻挡日寇,激战四天三夜,伤亡惨重。我团唯剩一连,军令如山,日寇血仇,唯有此地捐躯,报效国家。儿不孝,未婚配,未有子,未送终。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亦不能还乡。儿七尺之躯,生之堂堂,死意既决,临阵回顾,所念唯您。
勿怪汝儿。日寇侵华,儿不捐躯,则坐视亡国灭种,是丈夫所不齿。小家大国,儿成此则负彼。然为国捐躯,抵御日寇,您尚有生存之望。膝前尽孝,国家破灭,母子沦为亡国之奴,难逃屠戮。如此抉择,唯有忍痛离家,参军入伍,舍小家,成大国。
此战必败,败则不降。死战到底,至绝方休。儿曾闻川军口号:我死国存。心中默诵,满腔热血。若儿战死,换得国存,儿万死不辞。
儿战死后,应有抚恤,金额微薄,补贴家用,尚抵数月。父亲病逝多年,您抚我成人,如今您年事已高,之后生计如何,我虽牵挂,亦无他法。念及至此,儿心中悲凉,潸然泪下,无助凄惶,恨不能死而成鬼,护您周全。
此生有愧,愧对唯您,养育之恩,儿来世再报。枪声已响,恶战开始,儿至此搁笔,封信入怀,举枪冲阵。
此致,勿思汝儿。
民国三十三年七月廿三日
于河南
——————————————
欢度国庆,勿忘国殇。
——————————————
很多朋友问我信的照片和来历,在此大概说一下。
国庆之前我们提前放假,我和朋友在地铁上给两个老人让了座,然后在一边聊天,言语间提及我会写作。于是其中一个老人插话,证实我确实会写作之后,邀请我去他家做客。老人很面善,于是我和朋友就去了。
到了老人的家里,老人带我看了那封被压在玻璃里的信。它很残破了,满是破洞和污迹,字迹几乎无法辨认,连信尾地名的后半部分和署名都已经缺失了。
老人说一直想找人把这封信复原一下,给世人看看。但又怕被当成商品一样炒作,亵渎了先人,自己家里又没人会写作,所以一直在等。现在看我未经世事,也心肠善良,不是那种被利益驱使的人,就想把这件事托付给我。
我一边抄录信件那些还能辨认的部分,一边和老人断断续续的交谈。老人的父亲是农民,有一天被日本人召集去打扫战场,回来时带了这封信。老人自己也不是军人,但是两个儿子都参了军。
我用了两个多小时尽可能复原了那封信的内容,给老人看,老人很满意。老人说:“给那些娃子看看,就算再落魄的时候,咱们中国军人都不缺铮铮的汉子!”
最后我和朋友离开老人的家,老人想给我们买点水果,被我们婉拒了。我们上了公交车,在车上向老人挥手告别,老人用力挺直了腰。
然后他向我们敬了个军礼。
我在车上和朋友抱在一起,两个大男孩哭成了狗。
最后没有留下老人的联系方式,也没有信的照片,信的原件就此也失联了。评论里有大神说我复原的不好,我也感觉很惭愧。但我真的尽力了,也做到了我自己所能达到的极限。
谨以此文,缅怀英灵。你们付出的,我们没忘记。
来源邀稿:三川(知乎)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1005/14756568118921.jpg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869580/answer/124472979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