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些损耗自己的事,你做过几件?

(2016-09-02 15:52:48)

这些损耗自己的事,你做过几件?

/张德芬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你是内耗型的人吗?

 

内耗这个东西是非常伤人的。它消磨你的能量、时间、精力、脑力……实在是个磨人的东西。

 

内耗的种类繁多,不胜枚举,下面试着列举一下,大家可以对号入座:

压抑否认自己对一个人的思念和渴望

拒绝自己其实深爱的人,因为某些自以为是但其实是愚蠢的理由

想要成功又暗自觉得自己不配得

渴望金钱却又鄙视金钱

明明自卑却用自大来掩饰

明明想要又装作不屑

因为羞愧而无颜见人(顺带一提,羞愧是最没有用的情绪!)

对自己说谎

……

 

反正就是各种心口不一,心脑不一的现象,如果你经常陷入这样的状况,就可以断言,你内在是在损耗的。

 

内耗用白话来说,其实就是:不放过自己。找自己麻烦。跟自己过不去。没办法好好的安住此刻,虽然此刻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或是说,面对一件事情,无法用能够让自己最舒服、最有利的角度去看待,所以内耗。

 

另外一种现象其实更常见,也是挺耗损我们心力的,那就是不服气——不愿意接受现实,但是行动上却又无能为力,只好在自己内在纠结来去、九转回肠、不能自已。

 

如果不接受现实,没有问题。因为现实很多时候是不能尽如人意的。但是,面对不如意的状态,我们可以带着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努力,看看是否能改善。如果发现,我们无论如何做什么,都无法改变了,那么,这个时候放手、臣服是最明智的选择。否则,就是一种情绪上的内耗,很伤人的。

 

所以,有一句最著名的祈祷词就是这样:“神啊,请你给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宁静的心,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并且给我智慧,去分辨两者。”

 

我想,我们最大的痛苦其实来自于不知道哪些是可以改变、哪些是不能改变的。同时,在采取行动去改变时,有太多的期望和焦虑,希望控制结果。

怎样减少内耗?

 

读到这里,很多人会问,鸡汤的勺子呢?我怎么样可以不内耗呢?答案其实非常简单,但是做到却是不容易的。然而,它是对付一切痛苦的最佳良方,简单有效又快速。

 

那就是:给我一颗谦卑柔软的心

 

有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需要一颗谦卑柔软的心。去接纳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也需要一颗谦卑柔软的心。没有谦卑,你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好像可以改变、控制所有的事情。所以,我们会侵犯自己最爱的人的界限,以“这都是为你好”为理由去掌控他们。

 

我们会用生气的方式来回应发生在我们身上一些不公平、不好的事情,好像以为我们的怒气就可以改变它们似的。这真的是非常可笑!生气对事情没有帮助,唯一损害的是我们的健康和福祉。可是很多人遇到事情就生气,其实这是一种无力感的表现。因为内在匮乏无力,所以面对棘手的事情就着急上火。

 

如何才能够知道,什么是可以改变,什么是不能改变的?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很简单。我们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自己——关于自己的所有事情。虽然改变非常困难,但是,这是我们唯一可以掌控、改变的。如果你真的相信,一颗谦卑柔软的心,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药的话,你就会不断地朝着这个方向而努力。

 

现在我遇到事情,的确有时还是会生气、着急,不过我心里总是抱持着一个态度:我怎么样才能够谦卑、柔软?即使我当时需要骂人,采取一些严厉的手段制服对方,但是我心里还是不断在问自己:我是否谦卑柔软?真正的谦卑柔软会怎么做?

 

所以遇到让我烦恼痛苦的事情时,我始终都是在计算着时间,看它能够打扰我多久。当我的心恢复谦卑柔软的时候,看待事情和人的角度就完全不一样了。而这个时候,我做的决定,一定都是双赢的局面。也许是自己吃亏、认输、认赔,但是我心里平安,这是最重要的。

 

最终,还是取决于你下定决心要什么。

 

你要输赢,就会有输赢。

你要对错,就会有对错。

你要平安,就会有平安。

你要幸福,就会有幸福。

 

宇宙有一把公平秤的,相信这点。

 

来源邀稿:张德芬

作者简介:张德芬,渴望获得内在力量群体的心灵花园,在这里遇见未知的自己。

公众号:张德芬(ID:tefenchangpublic)

这些损耗自己的事,你做过几件?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A3NzEyMA==&mid=2651586708&idx=1&sn=29be6bce88aeb26fe52ec43b902f14cf&scene=1&srcid=08319MY8meKBPxRKosPNzy1B#r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