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不必拥有大成就,但一定要有小确幸

(2016-08-22 14:39:57)

你不必拥有大成就,但一定要有小确幸

/闫晓雨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从精神内核来说,这世上,有两类人。一类人把自己当作枪靶,打的环数越高就越能证明其存在的价值,他们大多目标明确,从不松懈,对时间轴里尚未发生的任何结果都习惯性未雨绸缪。另一类人则把自己当作高尔夫球,从出发的那刻起,就渴望逃离注视,花尽毕生力气只为滚到一个合心意的洞里,从此逍遥快活。

 

当然,就算没能如愿以偿,高尔夫球也仍会为自己拥有了广袤的草坪、温柔的微风、暂时告一段落的放松,和对所向往之地的寸寸靠近而觉得欣喜。

 

输赢到底重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承担得起自己所做的选择。

 

如果你打算成为枪靶,就无法享受高尔夫球的随心所欲。

如果你打算成为高尔夫球,就不要羡慕人们为抢靶所带来的喝彩和关注。

 

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拿来对比和说笑,都是现代媒体常见的信息传达的误区。事实上,观点和观点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清楚感受到“爬上院子里那架木头梯子的顶端看夕阳远去”要比“期末考试拿100分”更开心的多。成绩单和名次表都不是我关心的事情,因为它们无法带给我快乐,而玻璃珠,电视机,借来的课外书,田野,隔壁阿姨炒的土豆丝,步行街橱窗里新换上的海报贴画,这些一举一动才是轻易牵动我喜怒的存在。反之,确实有朋友单纯看到“100分”,就会觉得心满意足。

 

因为少年生长在一个相对温和的环境下,所以始终倡导【无用之美】的我携夹着对更多人群和视角的关注,成年后,开始对小确幸”这个东西产生坚实的好奇。

 

你不必拥有大成就,但一定要有小确幸

 天空一无所求,而万物,却心甘情愿奉它为信仰。

 

我们很难形容自己为什么看到蓝天会莫名欣慰,会想要拍照分享,甚至脑子里会有立刻带着喜欢的人去沙滩散步的强烈冲动。大概这种微妙感,就是传说中的“小确幸”吧——介于美感和暖感之间的传递介质,分量,不偏不倚,刚刚好是推门而入的新鲜氧气。

 

身处浮游城市,它的存在变得更加珍贵不已。

 

我在过去工作的几年时间里,无论再忙,都会挤出周末的空档去逛北京的胡同,这是一种无诉求的外出,我不太喜欢别人把它称之为“城市微旅行”。旅行本身还是很有预设性,而我,只是想纯粹的、不带任何杂念的四处走走,遇见动人的故事就收留进耳朵,撞上刚出炉的美食就给嘴巴谋个福利,有时会因为路过一家看起来超有意思的店铺,随即便停下脚步。巷末深处,是藏起来不愿与人锒铛开口的梅子酒。

 

丈量和记录都只是过程衍生出的一部分,并不会强制输出。

 

许是见我把大半空闲都腾给了逛胡同,有朋友跑来问:“你做这些,有什么用吗?”

 

有什么用?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想过。

因为,我并不是觉得有用才去做这件事的呀。

 

这始终不算个系统项目,没有任何盈利点,我也不打算利用它来传播包装些什么。能始终坚持去做这个事情,唯一的理由,是喜欢。

小确幸始终不能以“有用无用”来界定。它将我从生活的大舞台上拖下来,重新坐回观众席上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放空自己和观察别人以感受到更多自我的“反射”。

 

二环胡同里,我看到老人们摇扇而坐,我会想到我的外婆,我的童年,甚至是我老去的模样。稀稀疏疏里的热热闹闹,清清冷冷里的说说笑笑,完全避开了外面刀光剑影的快工业时代。旧自行车,错综复杂的电线,那些朴实而妖娆的植物,胡同里我所经历的一切,是用看见的东西把我带进一个完全隔开的纯粹境界。

 

无论我心境多么浮躁,只要走进胡同,那些坏情绪,便都会识趣溜个精光。

 

小确幸的神奇之处正在此:它可以让一直处于对抗的灵魂,真正放松下来。它的存在,从来都不是为了改变社会或扭转时代,仅仅是作为个体生活中的一种支撑力,就够了。

我曾经很羡慕《诗经》里描述的那些古人,它们饮宴、耕作、筑宅、征战、嫁娶、欢喜还是悲忧,渔舟或是殿堂,皆坦坦荡荡,毫无后世的小家粘稠。

 

纵观整个中华史遗留下来的诗词歌赋,会发现,千百年前的古人们特别擅长【寻找小确幸】与【保护小确幸】。无论是士大夫茶余饭后的吟诗诵对,世家子弟的斗鸡斗蟋蟀,还是诸代被贬、被罚、被驱逐出去的文人墨客们,趁着事业低谷期,裁水为衣,转山为拨,出去游历祖国的大好风光快意恩仇,都可以总结成“正确使用小确幸指南”。

 

放到现代生活中来说,那些在工作之外,拥有更多圈层兴趣爱好的人,幸福感更高。

 

那些世人眼里无用的点缀,最终,会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坚实的壁垒。

 

这点,同样可以从很多身边人上得到证识,我的朋友伍月小姐整日为工作烦闷,却可以在摇滚面前扔下所有压力。身为中建设计师的kaka一个项目忙半年,必须得依靠结束后那一趟发烫的、肆意而往的旅行,来舒缓焦虑。无论是音乐、旅行、舞蹈、读书、游戏、陶艺……任何表现形式的小确幸,都值得被我们珍重对待。

 

一定意义上,小确幸的存在构成了我们成年后潜意识里的“第二个故乡”,你可以在受伤时蜷缩进去,你也可以在迷茫时寻求安慰,这是你的底气,也是你的退路。

 

这样说,并不是鼓励大家放弃努力、以无条件放松的心态来应对生活,紧张感是时代的必需品。每个人追求的东西不一样,枪靶和高尔夫球之间,不是对立面,谁都无法强求树木长出翅膀,如同,谁都无法让飞鸟永久停留在一根树枝上。

 

试着去做个开阔且纯粹的人吧。

你可以没有惊世骇俗的大成就,但一定要有手到擒来的小确幸。

 

来源投稿:闫晓雨

作者简介:闫晓雨,90后灵气作者,著有图书《你可以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公众号:小镇姑娘(zhaohua28)

你不必拥有大成就,但一定要有小确幸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TAxNjU5NQ==&mid=2669138842&idx=1&sn=e68232fbd4fbe5f5de3656b322448aa2&scene=1&srcid=0818SMW63ozrPuIy2nFSpJWK#r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