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月看了8本书,美好的时光是用来读书的

(2016-08-03 11:23:28)

​七月看了8本书,美好的时光是用来读书的

 文/陌陌平生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我读》《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你在《查令十字街84号》寻找昨日的倩影,《借山而居》的冬子《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麦田的守望者》在《围城》里体味野夫《相关何处》的悲戚。

 

1.我读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0803/14701942152630.png 

作者:梁文道

推荐指数:4星半

关键词:读书,品味,独立思考

 

这本书可以算作是梁文道先生的阅读之旅,不仅谈书,谈作者,谈时代背景,更谈及自己的感悟与见解,循着梁先生的阅读足迹,我也因此收录了很多好书到自己的书单上。

 

他写“不止追求人性善良,更要要追求思维自由”的王小波;写“出名趁早,低到尘埃里的张爱玲;写坚持20多年长跑,不求结果,只在乎过程的村上春树;写继承古典,用文字的功力去探讨生命的木心,......一本本书,一段段分析,拆分开来,让人不禁也想阅读一番。

 

2.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0803/14701942315006.png 

作者:阿列克谢耶维奇

推荐指数:4星

关键词:战争,灾难,切尔诺贝利,前苏联

 

为什么每个人都对切尔诺贝利保持沉默?为什么我们的作品不书写关于切尔诺贝利的事?他们描述战争和集中营,但是对于这里,他们很沉默。为什么?你觉得那是意外吗?如果我们战胜切尔诺贝利或了解切尔诺贝利,人们就会谈论和书写它,但是我们不了解其中的意义,无法把它放入人类的经验或时间的框架中。所以怎样比较好?记得还是遗忘?”
                                                       ——核泄漏受难者自述

 

也许你知道美国的两颗原子弹让日本举旗白旗投降,加速了二战的结束,其核辐射的危害至今波及深远。但是对于1986年发生在前苏联统治下,目前属于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爆炸事件却一无所知,我所能告诉你的是,它的威力相当于400多颗原子弹爆炸的威力,辐射范围之广不可想象,至今仍有成千上万的人深受其害。我想,现在的世界最可怕的不是战争,而是核辐射危机。

 

本书的作者阿列克谢耶维奇通过访问那些核灾的幸存者,以与当事人访谈的写作形式,记录还原了这一事件的真实面目,每一页都充满着悲痛和残忍,那些残留在幸存者身上的辐射挥之不去,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朝夕相处的亲人,更失去了自己的精神支柱。作者通过叙述者口语化的语言,再现灾难时的场景,叙述核辐射带给他们的种种伤痛,没有批评,没有谴责,一字一句却让人感到惊心动魄的疼痛。

 

3.查令十字街84号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0803/14701942473201.png 

作者:海莲.汉芙(美)

推荐指数:4星

关键词:书信,异国情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里,二人因本书结缘,开始了一段异国通信之旅,虽然剧情和本书没有太大的关系,但看了这本书的简介之后,就立刻买了回来。对于关于书信方面的书籍,总是情不自禁的喜欢。能够和一个陌生人保持20年的通信,着实让人惊异又羡慕,而海莲和马科斯与科恩书店也因为这段奇妙的友谊而闻名中外。

 

阅读这本的过程是享受的,在一天的工作结束之后,捧着这本书,一封一封的读着,并不着急读完。你会看到小女儿姿态的海莲,率真却不失可爱,有着绅士风度而又缺少一些幽默感的弗兰克先生,沉浸是自然而然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海莲算是美国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家,却因为这本书而为大众所知,一个买书一个卖书,他们之间精神的交流如此的默契,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帮助,即使几十年过去了,读来依旧让人倍感温暖。

 

遗憾的是直到1969年马科斯去世,海莲终是没能踏上那个与她有着千丝万缕的书店,而这段长达20年的异国书信之旅也就此搁笔。

 

如果你们恰好路过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  

 

4.借山而居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0803/14701942637310.png 

作者:冬子

推荐指数:3星半

关键词:离群索居,隐居,远离尘世

 

隐居终南山的并不一定是“隐士”,所谓“隐士”首先需要具备“士”的特征,深山里的老农也是过着远离尘世的生活,但他们并不能称之为“隐士”,其乃为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在这浮华的尘世里,依然有人有勇气踏出舒适圈,远离人群,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于终南山上,择一室而居,挑水,做饭,喂鸡,养狗,看鹅,读书,写诗,晒太阳,快活自在。

 

也许你看惯了城市的灯红酒绿,街道的车水马龙,拥挤不堪的人群让你想要逃离,寻一己之地安然度日,然如果你无法忍受孤独,脱离不了那张网络的限制,甚至无法坦然面对来自深山老林的“小动物”,以及因恐惧而幻想的妖鬼神怪,那么请不要轻易尝试 。

 

5.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0803/14701942756565.png 

作者:张嘉佳

推荐指数:3星半

关键词:故事,温暖,疯狂,......

 

张嘉佳,这个最会讲故事的南大才子,用他的笔触,写兵荒马乱的初恋,写仓皇失措的暗恋,写那些细碎而美好的存在,每一个零碎的故事,都是一段青春的回忆,每一段往事,总能在你平淡如水的内心惊起重重涟漪。

 

我是把它当做睡前读物来读的,那些温暖的,疯狂的,忧伤的,搞笑的,埋藏在记忆深处的岁月仿佛又一一重现。

 

6.麦田里的守望者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0803/14701942949335.png 

作者:J. D. 塞林格(美)

推荐指数:3星半

关键词:青春,叛逆,孤独,虚伪

 

“叛逆”这个词仿佛是青春期少年的代名词,好像没做什么疯狂的事,就谈不上青春。有些人的青春平淡如水波澜不惊,有些人的青春轰轰烈烈,让父母一度想要放弃,但不管是哪种情况,处在哪个时期的少年,内心里或多或少的都会孤单寂寞,也许叛逆胡闹是他们唯一的发泄途径。

 

本书的主人公霍尔顿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里,父母都有体面的工作,霍尔顿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以后买一辆车子,过体面而正常的生活,然而叛逆少年霍尔顿厌恶极了他的那所培养精英的学校,校长阿谀奉承,同学之间的话题就是酒和性,周遭充满欺骗和虚伪,甚至好心收留他的老师也可能是个同性恋,再次面临退学的霍尔顿不敢提早回家,于是在街头流浪。

 

这让我不得不想到《无声告白》中的迪莉娅和《挪威的森林》里直子的姐姐,她们以自杀这种惨烈的方式选择了离开,而来自美国的霍尔德,选择了流浪,最后被视为精神不正常而被送往医院治疗。那种不被理解的孤独感,以及虚无感无时无刻不折磨着他们,而最终他们依旧抵不过这个世界的冷漠。

 

 

7.围城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0803/14701943033471.png 

作者:钱钟书

推荐指数:4星

关键词:围城,爱情,家庭,旧社会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内的人想出来

 

相信你很早之前就听说过这句话,我曾以为这是一本诉说婚姻内琐事,借而揭露婚姻本质的著作,却原来是一个人(方鸿渐)踏向婚姻的一个过程。从追求一个人,到被被人“追求”,从拒绝一个人,到被另一个人拒绝,直到遇到那个恰恰好的人。

 

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这三个女人是方鸿渐永远忘不掉的,苏让他纠结,唐让他心痛,孙让他心安。不知道他和孙之间有没有爱情,但无论是刻骨铭心的爱情,还是平淡如水的感情,最终都会湮没在鸡零狗碎的生活琐事中。

 

不知道是不是那时期的文学作品阅读得比较贫乏的缘故,读起来有些吃力,甚至没有特别大的兴趣,旧式的礼仪规矩,封建家长的独裁,刻薄小气的亲人,一套套的繁文缛节,虚伪寒暄的友人,让人总是耐不住性子,但倘若静下心来读一读,了解旧式的家庭和婚姻生活,也是极好的。

 

8.乡关何处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0803/14701943125701.png 

作者:野夫

推荐指数:4星

关键词:故乡,故人,故事

 

许多年来,我问过无数人的故乡何在,大多都不知所云。故乡于很多人来说,是必须要扔掉的裹脚布;仿佛不遗忘,他们便难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而我,若干年来却像一个遗老,总是沉浸在往事的泥淖中,在诗酒猖狂之余,常常失魂落魄地站成了一段乡愁。”

 

鲁迅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而这个来自湖北偏远地区的土家少年,读过大学,蹲过监狱,做过书商,在经历这一切的苦难之后,终于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勇士。

 

他写投河自尽至今依旧不知埋骨何处的江上母亲,写慈悲温暖操劳一生的外婆,写投身革命却凄凉度余生的大伯,写那些诗酒江湖命途多舛的友人,如侠士一般的传奇人生。在他浓墨重彩的笔下,这些人一个个鲜活起来,故乡的人,故乡的事终于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永存了。

 

野夫的文字优雅而又铿锵有力,辞藻斐然而又意蕴绵长,但总给人那么一丝沉重愁苦的感觉。有人说他对于感情的把握力度不够,用力过猛,然而这样一个一生愁苦悲戚的人,以自己的一种方式怀念他的故乡,他的友人,又有什么错呢?另外,推荐《1980年代的爱情》,某种程度上算是他自己的人生。


来源投稿:陌陌平生

作者简介:陌陌平生,用文字记录时光的流失,对一切有趣的事物保持好奇,在这大大的世界里,书写内心里小小的幸福。个人微信公众号:时光掩埋的秘密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0803/14701943696249.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