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清南听稿
清南听稿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6,881
  • 关注人气:14,6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拖延癌,最大的时光杀手

(2016-07-11 09:03:25)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0711/14681989667857.jpg

拖延癌,最大的时光杀手

文/何德恺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养成了拖延的坏习惯。而这个习惯,一直伴随至大学毕业工作前期,曾经尝试了很多的方法去克服,但总是一次次失败。我在想,肯定是哪个地方出错了,才导致了这么一种十分不健康的生活和作息方式。


拖延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明明每天可以在11点半就睡觉的,我一定会拖延到凌晨1点;明明早上9点就醒来了,偏偏要在被窝里拖到10点才起床;明明今天的工作在还有很多富于时间的条件下可以完成的,总想着明天再去做,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积累,直到有一天发现已经堆积了太多事情的时候,再去做,结果就变成了劳心劳力还满腹闹骚;决定好了要健身,可是明天推后天后天再推后天,这样到最后一直都没有实现健身这件事;连洗衣服这样的事,都要堆到实在快没衣服穿了,再提着几个桶子去洗衣服;就连想给家里打个电话,总会想明天再打吧,明天又会想等有空的时候再打吧……等等。而每次其实在事后因为堆积事情处理的时候,又会觉得十分懊恼,这件事明明昨天就可以处理好的,为什么到堆得做不动的时候再去处理呢?这样昨天的时间浪费了,今天的时间又浪费掉了。


而我相信,这样的事情,不仅在我身上出现,在身边的人以及很多读者身上都会发生拖延这种情况,只是有些人情况轻,而有些人情况比较重。昨天在知乎上,有人邀我回答克服拖延的办法。看到那个小姑娘的那种如同癌症晚期的拖延,让我吓出了一身冷汗。甚至觉得,自己再不改变,会不会也沉沦为那种重度拖延癌晚期。


其实,我们每次拖延某件事情的时候,心里其实都已经为自己找好了借口跟理由。比如晚睡,会想,明天我又没什么事,晚点起也没关系;比如晚起,在被窝里想,再过十分钟就起床,大不了快点刷牙,快点洗脸,化妆什么的到公司再说了;比如做某件事情,今天已经做了这么多事了,就先休息一下,反正看起来明天没什么事,等明天再做吧,做人何必对自己太苛刻呢?比如洗衣服,反正我还有衣服穿,何况一次洗一点,浪费时间又浪费水,等攒得差不多了再洗吧;比如打电话,我们爸妈现在估计在忙呢,等明天晚上再打吧,反正也不差这一两天……


而这诸多自己为自己找好的借口跟理由,就成为了拖延最大的帮凶,成为了自己拖延心安理得的借口。


其实或许那个电话确实没必要打得那么着急,那件衣服也并不是一定就要今天洗掉,那件事情也可以放到明天去做。但是,即便这样,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养成良好习惯的契机呢?洗完澡之后,就立即把衣服洗了,想到的事情立马就去解决掉。这样心里就不会一直惦念着,不会一直因为压着事情而把自己弄得比较颓唐和疲惫。


我们大部分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体验,每当我们处理好一件压在心里的事情之后,都会觉得心底莫名的舒坦,连自信心在那一刻也增长了不少。早晨起个早,看到最绚烂的日出,看到最漂亮的朝阳,呼吸到最新鲜的空气,一整天都会觉得神清气爽。晚上睡个好觉,早上起来的时候,觉得整个人一下子精力充沛,瞬间感觉年轻了几岁。那何不把这些好的情绪作为自己的动力,强迫自己一天天有规律的生活起来。


就如同知乎上那个姑娘所说,每天晚上明明勒令自己要早睡的,偏偏会抱着手机或者平板到凌晨五点,然后睡两三个小时就匆匆赶往教室;甚至连高考前夕,都会抱着同人小说看到晚上两三点。这样,第二天因为睡眠不足,又怎么好好学习,好好进行考试。除此之外,心理上因为明知自己睡眠不足造成的巨大负罪感和压力让整个人都开心轻松不起来,精神状况相应得也会变得异常之差,那么又怎样精力充沛地过好每一天。


我们都还很年轻,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神情和精神状态过成七老八十的状态呢?整日颓唐不振,恹恹欲睡。不说别的,找对象都困难呀!谁都喜欢那些看起来就阳光健康的,在有选择的情况之下,谁又会去选你这种看起来病怏怏的人呢?


那拖延癌的诱因有哪些?无非就是万恶的手机APP,游戏APP,睡懒觉,看电视电影,浏览无关紧要的网页等等。


手机上的APP会时不时推送一些消息,而这些消息一旦引起你的注意,那么有可能你看完这则,还会去搜下则,这样搜着搜着,几个小时就没了;玩游戏我个人觉得是这个世界上最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的事情,一局玩不爽,再来一局,然后一整个晚上就玩过去了;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呀,暖和的被窝确实让人缠绵,但是也在早上断送了我们一个个美好的看朝阳呼吸新鲜空气的机会,也失去了最好的锻炼时机;看电视特别是那些几十集上百集的电视,一旦看了第一集,如果对第二集还有强烈的欲望,那么恭喜你,这个晚上你会跟它一起度过了;浏览网页,比如淘宝,比如花边新闻等等,这些看似花不了多少时间,但是实际上在不知不觉中,几个小时就悄然过去了。如果以上爱好你都有,那么好,一天24小时,已经去之八九,剩下还有三四个小时让你睡觉的时间。这么一看,一天啥事没干,就完了。


而长次以往下去,日复一日。事情怎会不越积越多,心理压力怎会不越来越大,对自己的厌恶和懊恼怎会不越来越强。然后我们一次次的懊恼,又一次次的重蹈覆辙,时间一长,整个人就开始变得不修边幅,满眼血丝,甚至还带着厚厚的眼镜,头发乱糟糟一团,家里也是杂乱不堪。颓废就此开始了,并且会无限蔓延下去。


那么,拖延癌既称癌,到底能否治愈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个人觉得,拖延癌是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治愈的一种晚期癌。其实看过很多案例,很多人都从这个漩涡中抽身出来,最后因为自身的自省自律,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最典型的就是大伙儿都认识的胡适,其实胡适先生在自己的日记里有提到,一开始制定的计划,在之后实行的日子里,却总是因为自己的拖延而不了了之。但是先生是个极为自律的人,一旦发现自己堕入到这个拖延的情境中,就开始反省自律。最后依旧看书,写字,教书育人,成为了一代名家。


首先,我们为自己的每一天做好一个计划,这个计划可以是前一天晚上做好,也可以是这天的早上上班或者上课之前做好。然后再按照这个计划一条条去完成,如果出现懈怠的情绪,也要逼迫自己从最难的那件事情入手,从难到易,这样越做就会越得心应手。当然,很多人会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每天都会有很多突发状况出现。那么我告诉你,只要这些突发状况不是致命的,极为重要的,你还是要在完成既有的计划的基础上再去完成那些变化上的事情。这样,坚持一个月,三个月,我相信,一种全新的生活习惯就会养成,以后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自身就会情不自禁的先做计划然后逐条完成。


给自己每一天列一个时间表,在某个时间段要做某些事情,比如看书,听音乐,散步,学习,工作等等,不需要时间太过精确,因为谁也预知不了自己什么时候想要去方便不是么?然后在这个时间段,尽可能的去完成这些事情,完成不了的可以推到下个时段。但是不要用这个作为理由无限制的推下去,计划内的事情还是在这一天还是必须如期如质的做好。


给自己列一个相对明确的周计划,稍微明确的月计划,还有一个相对模糊但是目标明确的年计划。每个周末、月末逐一比对,是否按期完成,如果没有完成就立刻找出原因,是能力不够,还是思想懈怠或者外力因素导致的,然后在下一周下一月再进行改正。年计划同理。


尽量删除不必要的冗余手机APP,新闻的一个就够了,视频的也不需要两三个,游戏的就更是越少越好了,那些购物的可以拒绝APP发送推送消息,买东西的时候目标明确,不要逛着逛着就把那些原本没必要的商品也给逛了,这样既伤钱又伤时间。在工作和学习的时候最好关闭聊天软件,工作方面的除外。


放松的时候可以适当看看电视、电影,但是每天给自己限定一个可以合理的时间,不要沉迷和无节制地追剧。上网的时候,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个倒计时,时间一到,就提醒自己马上该干其他的事情了。


晚上和早上各调一个闹钟,一个睡觉闹钟,一个起床闹钟。睡觉前,可以先看几页书,但是不能看手机看电脑,因为手机电脑会产生一种令大脑兴奋的辐射,可能会导致失眠。睡前喝点牛奶或者温水泡蜂蜜,都是养颜助眠的好东西。早上醒来的时候,一定要睁开眼睛,不能半眯半闭,用说话或者伸懒腰的方式让自己迅速清醒,然后起身洗脸,这样会让人以最快速度从睡眠状态清醒过来。在去往公司或者教室的过程中开始规划今天要完成的事情,到达目的地用纸笔记录下来,然后执行。


这些东西起身并不复杂,甚至很简单,但是要真正全部做到,却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这就需要你的耐心和毅力。当然我个人觉得,当一个人变优秀的欲望足够强烈的时候,耐心和毅力就会随之变得强大。其实很多东西,只要坚持下去,一两个月之后,就会变成了一种习惯,在之后就再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了。就如同我们走路的时候把耳机塞进耳朵,吃饭的时候为自己倒杯水,看电影的时候买点小吃一样,成为了一种不经意间的习惯。而真正养成一种习惯,很多人以及书籍都说到,只需要21天,如果21天都坚持不了,那我们就别谈治愈拖延了,仍之沉沦吧!


来源图书:何德恺 《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份努力》 微博:@何德恺 个人公众号:我不是你的盖世英雄 (HX6080727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0711/14681981478494.jpg

https://www.douban.com/note/54269327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