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溺水者,一定要科学施救,量力而行

遇到溺水者,一定要科学施救,量力而行
文/步行者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救生员一枚。
亲手救过一人。用杆子捞起来几十人。
什么水性可以下水?
在不考虑水性的情况下,我觉得首先是体型上考虑。比你弱比你瘦的人,你可以下,和你差不多或比你还壮,还是求救吧。体型上无法胜利,你就有了送命的危险。控制不了溺水者,你就可能被他抱住一起溺亡。
在体型上胜利以后我们来考虑水性,首先像前面人说的,个人能力游泳200你,25米18秒,潜泳20米+加。这是最基本条件。一般刚到这种程度的,十米内可以下,反之呼喊,打电话等求救。
然后就是游泳技术比较好的,平时能游泳一千米以上,潜水三四十米这种,二十米内酌情救吧。
不要小看十来米,在水中拖一百多斤的人,你不要觉得轻松。 换个体验,基本就像你在水中拖个上百斤重的大石头。
不会蛙泳腿的,直接pass掉,根本不要下。
水流湍急,夜晚,不明水域,最好不要下。
讲个例子,我朋友185+,体重200,游泳非常猛,也是救生员。有次夜里碰见一个人跳了一条河,他没敢下去。并不是怂,有时候很无奈,不知道下面有没有水草渔网,夜里你更难判断位置。
理性,一定要理性,有杆子找杆子。你用杆子拉一个人试试你就知道有多重了,我在游泳馆拉人的时候明显感觉吃力。
我自己跳下水那次,那人比我重,我基本拖不动,靠岸边人拽一把上来的。
所以,不鼓励任何游泳不好的人轻易下水,水性特别好的,要特别好的,从小练游泳出身,或者至少学校泳队水平的人,才有资格考虑下水。
下水需谨慎,求救是第一。
==================分割线==================
增加点说明,我们救生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水中接近,水中解脱,水中拖带。这些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了解这些知识更有利于水中施救。
简单说一下水中接近:
优先侧面和后面接近,最下策正面接近。
侧面接近:游到溺水者侧方向,保持一定距离,单手拉住溺水者单侧手腕,迅速将其拉到胸前控制住(你在身后,他背对着你),另一只手迅速绕过脖子抓住其腋窝,用跨将他顶起,夹胸拖带。注意夹胸时不要勒住脖子,以防窒息。手扳住腋窝是要点。
背后接近:
水中拖带:最常用单人的就是夹胸拖带。在背后,一只手绕过脖子然后扳住他的腋下,然后用胯部将他顶起,反蛙泳拖带。也有拖溺水者脖子的,你用手将他脖子拖住,让他脖子躺在你手上。然后反蛙泳。个人感觉不太好用。
双人的话就一左一右,一人一个腋下地拖带,不用夹胸用手拉着腋下就行。
无论几个人施救,你一定要在他身后,一定要将溺水者反过来拖带,不要让他正面抓住你。
=================我是分割线=================
说一下好多人说的进去打一拳,先打晕溺水者,
为什么不可取。
一、拳无轻重,进去就给一拳,体格弱的,直接打晕沉底了,你又没拉住,沉水底了,算怎么死的,淹死还是打死的?
二、拳无轻重,水中力量难平衡。
你一拳打过去,
所以不可取。最好平时多学点施救技术,知道从什么角度切入最好,如何将伤害减到最少,同时能够自保。科学施救,人名具留。这样才能关键时刻量力而行,救人一命!
但还有一句,万不得已的情况,该打还得打。
这个时候,挣脱又是第一位的。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科学施救,技术立身,关键时刻,保己救人!
量力而行!救不了人,不必自责。生命自有定数,万事皆有因果,请认识事物存在的必然性!
=================我是分割线==============
有人不同意上面最后一句话,解释:
要爱人,也要爱自己。有能力时,必然救人于水火;没能力时,亦然无愧于内心。
在这里讲就是知道自己游泳的能力,然后理性救人。
而不是让大家不救人。
人都有怜悯之心,中国人自古又有见义勇为的良好品德。
我们鼓励有能力的人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但同时不让没能力的人自责,是公平的!没有任何人应该随时为别人牺牲!生命宝贵,人人应珍惜。
因为自杀是一件普遍存在的事情,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件普遍存在的事,就会苛责自己没下去救人,有愧于心。会骂自己怂,从而怀疑自己的性格。
他们有错么?应该让他们为没下去救人自责么?很多说服不了自己的人肯定会下去试试,但下去试试的结果往往悲剧,下去容易,上来就难了。
然后某某网再出现一条新闻标题《某某江有人跳河,两小伙见义勇为下河救人不幸溺亡》。
不该让没能力的人消除道德压力么?
来源邀稿:步行者(知乎)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0615/14659600686062.jpg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866185/answer/103666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