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假性亲密关系,是人际交往的一个最优解

(2016-06-01 15:34:08)

假性亲密关系,是人际交往的一个最优解

文/吃饱了睡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假性亲密关系,是人际交往的一个最优解

来自网络

-1-

什么是假性亲密关系?

如果关系是假的,为什么又说它是最优的?

讲一个能回答这两个问题的故事。

以前写网络小说的时候,读者群里有个女性读者,说她十分不愿意回家,从小父母离婚,她和母亲在一起,母亲对她很不好,经常打骂,后来母亲改嫁了,又生了一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全家人对她就更不待见了,对她像对待透明人一样,给她的心灵造成了很严重的创伤。

她高中读完,就出来打工了,对于那个家没有多少感情,对于母亲,她也不喜欢。可是过年过节的时候,她周围的人都回家了,她心里也渴望家的温暖,可是她小时候,母亲把她自己婚姻的不幸都撒在她身上,对她经常打骂,母女两个人基本没有什么真正的交流。过年的时候,不回家看看,又觉得不得劲。所以,每次回家,她都感觉特别别扭,十分痛苦。

对于这种情况,是劝她,要“断舍离”,眼不见,心不乱,就当没有那个家,没有那个母亲,自己过好自己就行了。还是劝她不计前嫌,母亲再怎么不好,也毕竟生养了她,还是要原谅母亲,要和母亲和解。

作为局外人来说,我们无论支持哪一个观点,都能说得铿锵有力,能说出一大堆的理由。毕竟事情没发生在自己身上。

她最后权衡了一下,做出了一种选择,那就是过年过节,她也和其他人一样,回家,还给母亲买衣服,买保健品,母亲见她回来,也表现的很热情,可是只有她心里明白,母女两个人只是表面应付着。

在外人和邻居看来,女儿过年过节都回来看望母亲,还大包小包拎了很多东西,一幅母慈女孝的场景,可是只有当事人,才清楚她们之间的关系。母女只有行为上的亲近,而没有从内心深处交流过。这种关系就属于“假性亲密关系”。如果下个准确定义,可以表述为:假性亲密关系指的是利用形式上的在一起,来回避真正的在一起。

 

假性亲密关系,是人际交往的一个最优解

-2-

这个读者和母亲的这种相处方式,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我们无法说服这个读者原谅她的母亲,因为她的母亲对她造成的伤害太大,我们如果让她要原谅母亲,就有些道德绑架了,原生家庭的伤害,如果没有亲身经历,难以感同深受。

但是这个读者,她的心中对于母亲还是有一点感恩的,她也渴望有一个家,有母亲陪伴。

像这种情况,母女二人目前建立的这种“假性亲密关系”就是她们之间最好的相处模式。虽然是一种妥协和折中,但是在目前的情况来看,就是最优的答案。当然,我也希望她们母女有一天,能够真正和解,但是心灵创伤的愈合需要时间,急不来。

这个故事说明,维持这种“假性亲密关系”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合理性,在一定条件下,似乎是一种最好的相处方式。之所以用“似乎”这个词,是为了显得理性和客观些,如果在没有找到其它相处模式之前,我觉得假性亲密关系是两人相处的唯一最优解。

抛开这个真实的例子,我们从思维的角度上来分析恋爱这回事。

假设,恋爱时,一方是以真正谈恋爱为目的,而另外一方是以打炮为目的。这个假设,可能会遭受一些人的排斥,认为我实在是太毁三观了。但是我前提已经说明了,是从思维上来分析的,所以有些不合常理也是难免的。但我其实相信,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这种案例的。而且还存在双方都是以约炮为目的,在心知肚明的情况下以恋人名义行约炮之事,是很讨巧的行为,是“聪明人”做的事。

以约炮为目的人,他为了达到目的,而又免除自己受到感情伤害,所以他只负责行为上的亲近,在性生活的时候,可以提供各种最佳姿势,但是不投入感情。对他而言,他所需要的就是“假性亲密关系”,从他的角度而言,这种“假性亲密关系”对他是有利的,既能名正言顺地打炮,又不会受到世俗的谴责,因为在外人和另外一方看来,他们的关系很亲密,属于恋人关系,但是实质上,他们的这种亲密关系,只是“假性的”。

 

假性亲密关系,是人际交往的一个最优解

-3-

恋人之间的假性亲密关系,是身在迷局之中不自知,还是自知又不说穿,亦或是对于这种关系驾轻就熟,双方三缄其口,具体属于哪一种,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我说的是外人不得而知,这并不意味着当局者就清楚。

恋爱的时候,感受一下,你是希望两人用行为上的多次互动,来营造出一种两个人很亲密的关系,还是更期望两个人灵魂上深层次交流以达到真正意义的亲密。这种自省方法,可能对于判断和理解两个人的感情具有一定的意义。

当然,行为上的亲密关系是灵魂上深入交流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如果两个人的亲密关系一直体现在形式上(吃饭和睡觉等)的在一起,而没有深层次的交流,这恐怕就意味着两个人的感情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为了得到更普适性的结论,我们讨论一下日常行为。

以大学寝室的室友和同事为例,因为同在一个屋檐下,低头不见抬头见,有矛盾的时候,直接撕破脸,不太好,对于情商高的人,就会营造假性亲密关系,让日常气氛看起来其乐融融,这是最聪明的做法。

假性亲密关系就是一群人的表演,同时大家又都是观众,只要演员演得好,观众不揭穿,如此相处下去,也是一种最好的方式。

我并没有批判这种假性亲密关系,反而十分赞扬,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和所有的人建立“真性亲密关系”。而这种“假性亲密关系”就是一种最好的形式了。

当讨论到这个地步时,我觉得“假”和“真”其实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只要相处舒服,就是一种真实的相处模式,不存在真假一说。而“假性亲密关系”只是学术上的一种定义,对于现实而言,没有多大意义。

通篇都在辨“真”和“假”,结尾的时候,又说辨真假无意义,似乎显得我写了一堆废话。但是不是废话,你自有评价。

假性亲密关系,是人际交往的一个最优解

 

来源邀稿:吃饱了睡

公众号(sanqinyuanchuang)

 

假性亲密关系,是人际交往的一个最优解 

原文链接:http://www.jianshu.com/p/5a915ae2f10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