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有时午睡之后,情绪会变得比较低落、空虚?

(2016-05-24 14:20:32)

为什么有时午睡之后,情绪会变得比较低落、空虚?

文/Owl of Minerva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0524/1464070521682.jpg

 

该现象是Sleep Inertia (睡眠惯性)的典型表现之一,虽然不是每个人的睡眠惯性表现如此,但午睡之后的的情绪异常症状的睡眠惯性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比早晨起床之后普遍的多,并非幸存者偏差式的主观感受假象。

1. 基础:睡眠的周期及神经内分泌调控

如其他答案中提到的,也是很多人所知道的,人在睡眠时候,大脑在进行着具有一定周期性的功能和状态循环。根据EEG的数据特征,睡眠周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NREM(非快速眼动睡眠期,阶段1-4)和REM(快速眼动睡眠期,阶段5)。NREM与REM循环交替称为一个睡眠周期,每次夜晚的睡眠通常有 4~5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约90~110分钟[1]。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0524/14640705544795.png

与这些外在性的EEG信号变化同时进行的,还有人脑内部的神经内分泌变化。人的睡眠和醒来(昼夜节律)分别受到两套神经内分泌机制的调控,它们相互矛盾/对抗,构成昼夜节律的‘触发器开关机制’(The flip-flop switch)[2].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0524/14640706149501.png

这套开关由于是一套神经内分泌状态变化'开关',其状态拨动到“睡眠”和“清醒”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与上面的睡眠周期中第一个周期从清醒到阶段4相对应的是,神经内分泌状态从“清醒”完全转化到状态“睡眠”,这需要接近一个小时。此后进入到神经内分泌的“睡眠”状态强化和锁定阶段,直到进入唤醒步骤,逐渐解锁“睡眠”状态,进入“清醒”。


2. 睡眠唤醒过程的脑功能(情绪感知和能力)变化

剧烈的神经内分泌(神经递质、激素、多肽等)变化通常会影响到情绪的感知和处理过程,使得情绪的表现变得异于常态或者不合逻辑。这是我们每个人在青春期,女性在经期,以及每个人的夜晚睡眠前情绪不稳定(为什么人常会在黑夜里,变得矫情万分? - Owl of Minerva 的回答)的主要原因。经过比较长的午睡(~1h)后醒来,1部分提到的神经内分泌恰好以最快的速度完整的完成了‘触发器开关机制’来回变化,这种情况下,人脑内的睡眠调控内分泌情况变化是最为剧烈的。这些内分泌的变化和调控起始于人脑的下丘脑/丘脑区域。该区域是人脑的旧皮层,结构和功能非常复杂而且相互交错影响,并不像大脑皮层具有较好的功能特异性和功能拓扑性。该区域神经内分泌调控,不可避免的触发看起来不大相关的功能变化。

具体在睡眠唤醒过程中,其影响表现为[3]:

1)在唤醒的早期,大脑的供血先在脑干/丘脑/下丘脑等这些旧皮层区域恢复(5 min),然后在前额叶部分恢复(20 min)。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0524/14640706435970.jpg

同样的,大脑区域/结构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新皮层和非均值皮层(主要是旧皮层)。新皮层负责所有的高级认知功能,但是反应慢容易疲劳,非均质皮层负责自发功能,其处理过程处于意识之外,但是它反应快速,不易疲劳。所以在午睡清醒后五分钟是一个典型阶段,这个阶段旧皮层位置基本唤醒。人的情绪体验在这个时候具有原始性和冲动性,无法隔离和应对有害情绪,容易表现为对现状的无力感,情绪具有抑郁特征。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0524/14640706645193.jpg

2) 在清醒后大约20分钟,人脑的前额叶血流量水平恢复正常,这个时候前额叶对情绪的调控功能恢复,会对情绪反应(原始的,冲动的)做出逻辑性的处理,压制其有害的,违反逻辑的因素,人获得对现状的调控感 [4, 5]。

所以,一个典型的午睡睡眠惯性情绪体验是这样的:在醒来后几分钟,人处在迷糊状态( groggy),会体验到恐惧、暴躁、悲伤、无力感、消极感这样的在人脑中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6],这些感受是之前潜藏于我们的脑子之中,没有上升到意识水平的。同时,由于缺乏情绪的逻辑性能力,人还会有无力应对这些困难的感觉(helplessness),这些情绪特征跟抑郁症类似。在大约5分钟之后,前额叶的功能逐渐恢复,我们又有了逻辑性的情绪控制力,觉得自己能应对所面临的困难,理性对待悲伤等消极因素,抑郁性情绪特征逐渐烟消云散。此外,还有些人并不表现为抑郁性情绪,而是表现为暴躁性情绪,也就是被称为“起床气”的类型。

同样的道理,午睡时间短一点 (~20min) 就可以缓和神经内分泌状态变化的过程,尽量避免这样的抑郁体验。


[1] Carskadon, Mary A., and William C. Dement. "Normal human sleep: an overview."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leep medicine 2 (2000): 16-25.

[2] Saper, Clifford B., Thomas E. Scammell, and Jun Lu. "Hypothalamic regulation of sleep and circadian rhythms." Nature 437.7063 (2005): 1257-1263.

[3] Balkin, Thomas J., et al. "The process of awakening: a PET study of regional brain activity patterns mediating the re‐establishment of alertness and consciousness." Brain 125.10 (2002): 2308-2319.

[4] Banks, Sarah J., et al. "Amygdala–frontal connectivity during emotion regulation."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2.4 (2007): 303-312.

[5] Pessoa, Luiz, and Ralph Adolphs. "Emotion processing and the amygdala: from a'low road'to'many roads' of evaluating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11.11 (2010): 773-783.

[6] Verduyn, Philippe, and Saskia Lavrijsen. "Which emotions last longest and why: The role of event importance and rumination." Motivation and Emotion39.1 (2015): 119-127.


来源邀稿:Owl of Minerva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0524/14640707472568.jpg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447775/answer/5766454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