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来了:也许你一半的朋友都没把你当朋友!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0513/14631032232651.jpg真相来了:也许你一半的朋友都没把你当朋友!
文/柒晓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今天在《science
首先,我们来做这样一个有趣的练习:花一分钟的时间,数一数你身边所有的朋友有多少,注意哦,不只是你认为最亲密的那一类或者最近常联系的,而是所有你称之为伙伴的人。
现在脑中有个数字了?好的,现在将这个数字砍掉一半。
是的,这个练习也许并不有趣。但对于朋友数目来说,这个被砍掉一半的数字可能更接近事实。
在大多数已发表的研究成果中,“我们可能很难界定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一结论堪称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大悲哀。
最近,PLOS
这项研究的作者在同一节课上对84名大学生做了一份问卷调查,让他们给参加调查的每一个人打分,从0(我不认识ta)到5(我最好的朋友之一),达到3分即可认为你把ta当朋友。
研究人员总共分析了1353份3分或者3分以上的问卷,其中94%的被调查人员猜测别人也会给他们打出至少3分。
这种猜测是合理的,除非你有把握认为对方也把你当朋友,否则你不会轻易把一个人当作朋友。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有单向友谊的说法,比如:“意淫某人是我朋友”或者“我不太了解她,但我认为她挺不错的”。这两种情况在问卷中代表了大多数人界定友谊的方式。实际上,调查数据显示,只有53%的友谊被认为是双向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调查的规模并不是很大,而且所有的被调查者都是大学生。我们必须搞清楚一点,在人的一生中,友谊是会变的,很多看起来不牢固的单向友谊很有可能最终演变成深厚的友谊。
这项研究的作者分析了手上已有的问卷,调查范围从82人到3160人不等,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结果:定义双向友谊的最高比例是53%,而最低只能达到34%。
作者写道:“这项调查发现,人们在定义双向友谊这件事上存在着深深的无力感,也许是因为一旦认为对方是朋友,而对方并没有这样想,这样的事实会让人很没面子。”其实这很好理解,没有人会愿意把自己当作没人要的小跟班儿,去维系一段根本不存在或者永远也不可能存在的友谊。
这个认知盲点也许是心理学中自我防御机制的一种形式。
好吧,快到周末了,我们有大量的时间好好审视身边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尽情地质疑那些我们自以为已经了然于胸的事。
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我融入了自己的风格,翻译完以后感觉快要吐血了,不过感触还蛮深:歪果仁真会玩儿啊,他们对真理的追求,有时也许是我们大部分东方人无法理解的,但无论怎样,这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儿哪。
来源投稿:柒晓
作者简介:柒晓,自由撰稿人,教育行业,心理学的学习和实践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