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闺蜜,真的很难

永远的闺蜜,真的很难
文/苏萤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0422/14612873098886.jpg
“亲,你上次微信上发的那代购靠谱吗?”
一个多年未见的闺蜜突然联系我。在那个我们互相住在对方家里度过的暑假里,冒着酷暑各自晒得黝黑。钓龙虾,捉麻雀。整个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童年的样子。但在那个时代,并没有“闺蜜”这样的称呼。你是我的好朋友。是一辈子的好朋友。
谁知一辈子很长,长到短暂的童年只是转瞬即逝。
能有缘跟你从小到大都一所学校的朋友真的很少。
一个人的情感,精力就那么多。如果友情是块可以划分的蛋糕。那等你遇到了新朋友后,你也不忍心不把自己的蛋糕给她一块。
因为一次次环境的改变,因为一个个新朋友的出现。我们渐渐远离了过去的青梅竹马,远离了那些最纯真年代里的朋友。
不过还好。因为这是闺蜜间,最简单最纯粹的告别方式。是时过境迁不可避免的事。告别了老朋友,就迎来了新朋友。
那就让我们带上微笑,带上对各自的祝福。挥一挥曾经彼此紧握的手。
这样,未来偶然的联系,可能也真的只有“亲”最适合你们。因为直呼名字过于生疏,那就不妨像淘宝卖家和买家一样,像大街上所有称呼女性为“美女”一样。
看到对方在朋友圈发的幸福全家福就给她点个赞,看到对方伤心欲绝的状态就友好地问句“没事吧?”
因为遇见就是缘份。老朋友在老时光里带给你的可能就是一辈子里最温暖的回忆。就像你永远记得的小学门口鸡骨头的香味,炎热夏天里五角钱一袋的雪碧冰片,和曾经视若珍宝的那一张张卡片。
过后的友情,变的是你们有了更多的娱乐活动和思想灵魂交流。这样的彼此难能可贵,你也曾以为找到了就不会说再见。
自高中起,我就有个很要好的闺蜜。要好到不住宿的我们一起搬出学校在外面租了房子。日日夜夜相伴的日子里,我们最不缺的就是交流。
自觉真正要好的闺蜜,从不惧怕把自己内心阴暗漆黑的想法都告诉你。你看到的不是春日暖阳下的我,而是一年四季风里来雨里去,那个可能随时会受伤又随时会满面春光的我。
所以我们几乎知道各自的一切故事,从小到大。知道你在什么样的家庭背景下成长。哪怕是家里从小养到大的狗去世于哪一天。
当然更知道的是,喜欢班里哪个男生。
这真的是闺蜜间最可怕的高压线。
我们一定会讨厌同一个女生,这样才有了一起八卦的原因。或者可以这样说:你讨厌的人,我不会去喜欢。你喜欢的人,我怎么也不会爱上。
那时的我们,一个月五百块的生活费就觉得多到用不完。冬日暴雨里把打包好掺着雨水的麻辣烫带回去吃都觉得津津有味。我们走在一起只需要一只MP3,我常常听右耳那只你常常听左耳那只。
周末偶尔出去逛个街,看到自己喜欢的品牌就进去多看两眼,然后指着橱窗里模特的样子说“以后我要买好多这牌子的衣服。”然后大只一顿KFC,吃完再打个幸福感满满的饱嗝。
可是,以后是什么时候?
可能对于女生而言,有了喜欢的男生就会不自主地冷落自己的闺蜜。但也有的是爱情占据了全部,从此闺蜜是路人。
我常常说她重色轻友。
每次放长假她都会乖乖做好作业,我们一群人等着这样的好学生过来抄作业。由于我得天独厚的居住条件加上我们之间深厚的友谊,提前预约好的抄作业我从来没有担心过。
慢悠悠的到我们住的地方,等她的作业本回来。
我打了无数个电话,都是关机。直到天黑了才回来。“嗯,手机没电了,作业本被C拿去抄了。”
“哦,好吧。”很多想要脱口而出的话都变的欲言又止。
我不知道她会不会记得这样的小事,抑或是后来的很多小事。就像在选择我和喜欢的男生时,情感的天枰始终是偏向于他。
我们之间真正的隔阂可能是她无厘头的猜忌开始的。“我永远不会喜欢上闺蜜喜欢的人。”这是原则。但同时,我也无法接受闺蜜的怀疑。
大学里,微信取代QQ继而成了社交网络使用率最高的工具。我们无法想象有一天微信普遍到连父母那辈的人都会熟门熟路地使用。时代发展可真快。
分组可见的高科技设置让人害怕。我不知道她将我分我哪组里,以至于她的很多状态我都不能看到。
关于她领结婚证的事,也是通过男友手机才看到。
“你他妈领证不告诉我。”终于忍不住用男友账号在她状态下留言。
“哦哦,我也不知道,好像设置分组了好多人看不到我状态。”
这样的感觉让我想起了大学里的“我手机没电了我也不知道。”
可是后来啊,我看到她开机时候仍然满满的电。
一次次失望的堆积就是绝望。
毕业工作后,我们越来越少见面。她如愿以偿地嫁给了C。
后来她的生活圈就是C的生活圈。她的兴趣爱好就是C的兴趣爱好。
挺好。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以家庭为重,以工作为重,抑或以梦想为重这只是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
2016年,我结婚了。男方婚礼前邀请她来。最后的答案是“男方婚礼就不参加了,等你家办酒再来吧。”
好的。
有那么一句话“我结婚时你可一定要做伴娘。”
男方婚礼那天,大学同学都从老远赶过来,风雨无阻。剩下的两个闺蜜都调了班的过来给我做伴娘。可是啊,那个青春里陪伴我最久我给的蛋糕最大那块的闺蜜。你在哪里。
接着是她结婚。结婚前一天我收到一条微信“明天别忘了来吃晚饭。”吃晚饭…晚饭…那时的我有点懵。在我们这有个习俗,家里办酒关系好的都吃好几天,叫同学喝喜酒也得叫全天。这不是个饥荒年代,没有人贪图那顿饭,真的。
吃晚饭时候听到旁人在讲明天是小孩满月酒。
嗯,可我为啥啥也不知道?
第二天,也就是她小孩满月酒那天。下午收到了她微信“我叫你了吗,有点忘记了,今天我小孩满月酒,来吃晚饭。”
“没空。”
不好意思,不会再有空了。
我在心里终于明白了一件事。
友情和爱情一样,付出都是双方的。
在某个年龄段,我们或许有很多共同语言,或许能让彼此开怀大笑。或许有共同的审美喜欢同一品牌的衣服。
但时过境迁,我们开始接触外面更大的世界,那里有着形形色色的人,错综复杂的事。我们有了不同的价值观,消费水平,生活理念,我们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就连社交网络上的状态都不再评论……
而这些,我们都要承认。
承认那些可能不是永恒存在的东西,承认我们彼此成长路上捡起了自觉更宝贵的东西,也承认曾经的美好却消弭不了后来的故事。
来源邀稿:苏萤
http://www.cwbgj.com/advance/ueditor/php/upload/20160422/14612872859417.jpg
http://www.jianshu.com/p/bf1b1a6371b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