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济学的角度看爱情
用经济学的角度看爱情
文/左手姐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开文先说,鄙人从未正儿八经的学过经济学,大学所学的专业也与经济学相去甚远,所读到或者知道的关于经济学中的东西更是些皮毛罢了,那为什么我敢以经济学为噱头写下这样一篇文章呢,我可以这么告诉你:
因为我不要脸啊。
好了言归正传,我们进入正文。
1、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放眼当下和未来
机会成本是一个在经济学中很常见的词。“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听过这句话,但是你很有可能会误会了这句话真正的含义。
假如有人说无条件请你吃午餐,这是免费的吗?是毫无成本的吗?并不是!
因为你用来跟这个人吃午餐的时间,是可以有多种用途的,你可以用来工作、逛街、看书、休息等等。举个例子,假设你本来中午是打算赶一个2000块的稿子,你拿去吃这顿“免费”的午餐了,那么你这顿午餐的机会成本就是2000元!
同理,在恋爱中也是一样的。
我们做一些决策的时候会考虑到机会成本,也就是说,不但要看做这件事我们得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看因为做这件事,我们失去了什么。
如果你在刚开始的时候不考虑好得过且过,在接下来的日子只会带来一连串麻烦。
就像在异地恋的问题中,一对情侣一个在北京工作,一个在深圳工作,男方这时候跟女方说,要不你把工作辞了来北京再找吧。这个时候可要考虑清楚你的机会成本了,这里要说的可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还有内心愉悦度等各种问题。
如果你觉得你辞了深圳的工作,你在北京也能找上个差不多的,并且跟你男朋友呆一块幸福度会上升,那你就去,反之,你觉得你这个男朋友还不值得你放弃现在稳定的工作,那你可能就要重新考虑考虑你们两的关系了。
我知道这么说可能很现实,但是你想,这是在预判问题。如果你不提前预判你的机会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不提前考虑一件事值不值得你去干就一股脑的做决定,往往你会做出不明智的抉择。
在这个异地恋的例子里,假如女主不提前权衡轻重,脑子一热就决定辞职到北京去,最后很有可能发生怎样的事情?就是等到后面这两人只要一有摩擦,女主就会把这件事情拿出来反复说“当初老娘为了你放弃了深圳那么好的工作,你怎么就那么不识好歹呢?”这时候男主听到这句话会因为想起女主当时为了他放弃工作的机会而感动吗?多半是不会的,只会产生一种抵触的心理,常此以往,不欢而散。
女主当初舍弃的工作机会此时已成为了沉没成本了,已经是过去了的事情了,时光无法倒流(姑且这么说),这个时候再旧案重提是毫无意义的。
这个行为就像你特别渴但又在等公交车,你到小卖部买了瓶水喝转眼公交车就开走了,你喝了一大口之后解渴了,你跑去跟小卖部的老板说都怪买你的水害的我公车都没坐上还花了两块钱,这不是莫名其妙吗?
所以如果女主在这件事中提前做出对机会成本的预算,她会知道她做的这个决策是经过深思熟虑是利大于弊的,也许是不是就能避免一部分问题了呢?
用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来看待爱情中的抉择的好处就在于:
考虑机会成本它能让你尽早的发现问题并正视它作出预判,想想解决方法,而不是逃避问题(逃避问题是我个人很不推崇的一种方式,因为问题摆在那里你逃避它不代表它不存在了)。
考虑沉没成本它能让你就事论事,着眼现在放眼未来,不计较过去的得失(因为已经过去的得失你计较也并没有什么卵用)。
2、利己和利他:利己等于利他!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说过这么一句话:每个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行事,要比他从他人利益出发去行事,结果对人更好。
这话的意思也是很明显的,就是如果你想对别人好,你就先对自己好吧,往往能促成两全其美的结果(损人以达到利己的行为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我认为把这句话放到爱情里面也是适用的,为什么,因为很多人不懂得爱人,那这时候怎么办,那就好好爱自己吧。不合适的不恰当的爱有时候反而是一种负担,在这种情况下爱他和利他可是不能划上等号的。
这个话题让我想到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事。偶尔会听朋友说最近有心仪的对象了正在追,而听完朋友讲完他追人的那些手法之后我常常是汗颜的,例如什么跑到人女生宿舍楼下摆蜡烛啦、早上五六点跑去送早餐啦要不就是突然一通莫名其妙自以为情圣的表白,最后换来了什么,用我闺蜜最近跟我说过的一句话就是:
那要怎么办呢?我认为,你可以通过利己来达到利他。
具体实施起来是怎样,也就是说你去苦苦追求别人,不如靠提升自己来吸引别人,等你提升的差不多了再出击,是不是胜算就高出许多呢。
你有那个空,你根据自己的兴趣多做点对自己有益的事情。你喜欢运动你就多跑跑步打打球,你喜欢阅读你就多看看书,你喜欢艺术你就多看看画展,方式太多不一而足。这样下来你发现你的生活没那么寂寞空虚冷了,你也变得更优秀了,别人也就自然更容易注意到你了,可能这才是人家想要的,因为这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容易被好的人事所吸引。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这句话虽然被传的很俗了,但是确实是这个理啊。
退一万步讲,你为自己做了这一系列提升之后,还是追不到你心仪的对象,那又怎么样?起码你以这个人为动力使自己变得更优秀了啊,你为自己做过的这些提升,已经是一笔别人永远也抢不走的财富了,这时你上了一个台阶,你曾经心仪的对象在你心里还有没有那么闪闪发光了都未必呢。
所以,与其吃力不讨好的盲目利他,不如转换成以提升自己为基础的利己。
*其实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的内心是纠结的,用经济学的角度看爱情,好像不太好吧,好像暴露了我是个锱铢必较、心机算尽的人。其实不然,这篇文章只是说,在我们面对一些感性问题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换个切入点,把繁杂的问题具象化,或许能让我们为当下的麻烦做出更好的决策。
有这么一个段子,有人问米开朗其罗“你雕刻的大卫真的好美,是怎么雕刻出来的?”米开朗琪罗说:“这一点也不难,大卫就在这块石头里,你只要用雕刻刀把不是大卫的那部分去掉,大卫不就出来了吗?”
经济学的角度于爱情不是正像那把雕刻刀嘛。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一句话:一个智者的目标不是追求幸福,而是尽可能地避免不幸。
如果我们能用理性的经济学思维规避一些爱情中不必要的不幸,那我们不就已经是幸福的了吗?
来源投稿:左手姐
微信名:左手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