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可以怀疑中医理论的科学性,但请不要轻易否认中药的作用

(2016-03-19 14:21:55)

你可以怀疑中医理论的科学性,但请不要轻易否认中药的作用

文/Kyoukai(知乎)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正好今天才跟药政司的人开完会,其中有两位做中药的专家,我从一个学西药并且在医院工作的人的角度讲讲我的想法。

本来我也没期待自己能听懂中药的专家做的报告,却没想到他们做的东西很多思路和方法都是按照现代医学的那一套来的,放张开会的图免得你以为我在吹牛逼,他们真的做了很多的工作,本以为他们不懂这一套的我都自愧弗如。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60319/14583681983646.jpg
我们这行评价药物,按WHO给的标准的话, 基本是有效性、安全性、依从性、经济性这几个方面来着手,这些东西一样也可以用来评价中药,有了这些就有了系统评价,综合评价的药品和复方的原则,而且这位老师还删除了那些所谓的“保健类”药品,貌似是所谓的“上药”吧,就是那种吃了跟没吃差别不是很大的东西,比如臭名昭著的冬虫夏草.删了那些来源不靠谱的药品等等,可以说是完全按照科学的方法来设计实验设计思路的。

而且我也高兴地看到了很多做中药的学者用现代医学的方法,比如药代动力学、META分析等等来客观的、系统性的对药物的作用进行评价,或者阐述其作用机理,随便摘个图给你看: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60319/14583682109945.jpg

这是一篇中国人写的文章,写的就是传统的方子——芍药+牡丹皮,它对比芍药苷单用、牡丹皮单用以及与芍药苷复方的药代动力学数据,你可以看到红色的那条线明显更持久一些,能维持更久的血药浓度,说明这个经典的方子是有它的道理的,事实证明牡丹皮可以增加芍药苷的生物利用度,说白了就是让它更有效;这个复方中医或许以它的阴阳五行的理论来解释,但至少科学证明这个加了牡丹皮的芍药苷就是比单纯的芍药苷好,而加丹参皮这个举动恐怕也不是传统中医们随随便便跳了个大神舞一拍脑袋加加进去的,你可以怀疑中医理论的科学性,但请不要轻易否认中药的作用。

同时,在中国药典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药材、饮片的鉴别也从原来的不靠谱的各种目测凭经验等,变成了更加科学的药学分析方法,比如显微镜法、HPLC法等等,检测的对象也从果实成色等等主观的东西变成了化学结构,比如刚才提到的芍药苷等等。说明我国的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标准也会越来越、越来越客观,也可以预见、各类指南也会像现代医学那样罗列出来,让中医中药有证据可循,也就是现代医学最关注的核心:循证。


更关键的一点是,你以为的似乎是可以碾压中药的“西药”,实际上也只是一个婴儿期的学科。


还有太多的病机理不明确,太多的病无药可医,太多的病用了按理说对的药却并没有什么卵用,花了茫茫多的钱,治跟不治可能并不会有太本质的区别,有一部分的医患矛盾就是因为这个处于婴儿期的学科的无能而产生的,对此,现代医学很难有好的办法,尤其是一些疑难杂症或者慢性病,大量的卫生支出用于老年病的治疗,高血压、心脏病、肿瘤等等,你说西药有效么?确实有效,然而是不是一直有效呢?并不是,大量的耐药、并发症等等因素导致其只是稍微延缓了症状。
然而这些东西或许中药就可以缓解呢?或许不能治愈但是并发症更少呢?安全性更高呢?病人依从性更好呢?这都是说不准的事。

说个有意思的事吧,上次在一个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原则的会上我认识了一位WHO的专家,叫Bruce Reidenburg,是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儿科医生,当时我客串了一段的交传,他开完会就跟我聊了一会,他说他对于中药很感兴趣,甚至问我要一些中药现代化的文章,想看看中药的药理学和药代学数据,我当时一脸诧异的问他说,我们中国人现在有好多都不信中医了,你为啥要来看这个?

他说,天然产物其实有很多都是有很好的效果的,比如阿司匹林、紫杉醇、青蒿素等等,或许一些中药有着不错的效果。

我说,西药不够吗?

他说,我现在还有太多的东西无能为力,所以只要能治好我的病人,什么东西我都愿意尝试,只要给我足够的证据。

我希望那些真心为自己健康,为家人健康,为中国的健康着想的人,可以学习一下他的态度。

以上


来源邀稿:Kyoukai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60319/14583683488689.jpg​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209127/answer/7196408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