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避开这5点,你的计划都白做!

(2016-03-18 14:29:41)

不避开这5点,你的计划都白做!

文/简书Kyle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不避开这5点,你的计划都白做! 

每到新的一年,我们买来了新的笔记本,满满的列起新年计划。到了年末总结的时候,却发现完成率低到可怜。有的人会质疑自己,他们认为是自己太懒惰,导致了计划无法实施。有的人会宽恕自己,不是还没有明年吗?就把新年计划留到明年实施吧!

无论你是哪种人,其实都是想实现你的计划,只是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而已。

今天这篇文章,通过介绍如何避免5个计划陷阱,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计划的实现几率。

一、计划中只有工作没有生活过去的几个月里,做了大概10次的时间管理分享,发现大部分的同学做的计划都是工作工作工作,努力努力努力,安排得太紧,且没有留出弹性,最后实现计划的人屈指可数。

因此,我建议大家做计划时按照这几个步骤来,我们的计划是在自由支配时间内完成的。

统计你平均每天能自由支配的时间,这算成每周,每月,每年。例如,你一天能自由支配2个小时,一周你就有14小时,一月你有60个小时,一年你有730个小时。

安排80%时间便好,留出20%的弹性。有的同学有1个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非得安排2个小时的计划,结果只能是100%的失败。实践时间管理有一个好处,是帮助我们对时间拥有更精确的感觉,我们终将会知道自己1个小时能做些什么一年能完成多少事情。

留出20%的弹性的目的在于,因为自我完善,实现计划是一个长期的战斗,我们前面冲太猛,后面可能就没有力气了,20%是用来缓冲,调整的。

计划中应当包含工作以外的事项你的计划里如果全都是消耗精力的事项,你可能会被自己制定的计划压倒,我们可不是机器人,多重复单调的工作都愿意一直执行。只有我们当自己是个人,愿意花时间滋养自己,才能走得远。如,如果我要长期做一个工作项目,我可能会添加跑步,游泳,冥想,旅游等活动进去计划中作为调剂。每次工作项目遇到困难,或者每隔几天,就去做其他的事情补充精力,继续作战。

二、害怕失败我现在已经40岁了,如果我付出那么多努力最后却失败了,怎么办?放心,即使你什么都不做,明年也会是41岁。

为什么有那么多优秀的毕业生,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铁饭碗工作度过最宝贵,最有可能性的20-30岁的10年时间呢?很大程度上是机会成本在搞鬼。

我们害怕失败,因为机会成本太大。

越是优秀,越不敢尝试新的领域,因为害怕一旦失败,就会失去之前积累的所有优势。

无论你有多优秀,请尽量长期处于一种清零的状态,很多事情只要踏出第一步你就会发现,机会成本没有你想象中的高。

三、难以培养习惯大家都知道21天能培养出一个新习惯,但是为什么这么少人能做到?绝大部分原因是太高估自己的意志力了。我们总希望一口吃下一个胖子,最好21天就培养好早起,读书,跑步,冥想,健身等习惯,残酷的现实却是你一个都做不到。

关于培养习惯,我有几个小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次培养一个习惯尽量最简单化,避免场景,时间,人员的干扰奖励刺激四、无法立刻满足自己我要的,我现在就要,这是很多年轻人现在对待欲望清单的态度。但是,真正牛逼的玩家,都懂得如何压制自己立刻就想要的冲动,他们善于延迟满足自己,目的是为了更长远的利益。将他们的思维模式浓缩一句话逻辑,那就是当眼前小利益和长远大利益放在眼前时,永远选择长远大利益。

我们需要学会相信,美好的东西会在美好的地方静静等待着我们,放下现在杂七杂八的想法,Go for it!

五、在每天的小事花费太多精力乔布斯只穿同一款衣服出席苹果发布会,扎克伯格只穿同一款T-shirt,这是巧合吗?是因为他们奇葩吗?并不是,他们只是不希望在每天的小事中花费任何的精力而已。

如果你每天上班前要思考今天化什么妆,穿什么衣服才漂亮。如果你每天中午,下午下班前花了很多时间在思考去哪里吃饭。

你留给做创造性事务的时间将大大减少,因为我们的精力被消耗了,精力减少会让你的计划无法实施。

因此,我们最好有固定的住所,穿衣,饮食,睡眠习惯,尽量减少做选择,保护起我们的精力,用来思考最重要的决定,以及执行我们的计划。

 

来源邀稿:简书Kyle

作者简介:Kyle,一名普通的90后,本科毕业后,在外企当过管理培训生,目前混迹于一家互联网初创公司。

公众号:选择自己(ID:wechooser)

不避开这5点,你的计划都白做!

原文链接:http://www.jianshu.com/p/8319262bfe5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