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一个“晨型人”,改变就从今天开始!

(2016-03-03 10:03:59)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60301/14568017238468.jpg

一生之中,你一共要用3天看钟表时间,50天流泪,6年看电视 ,14分钟经历纯粹的快乐……

时间真的对于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吗?不,那是一个错觉。

约翰.列侬曾唱道:“Life  is what happens  to  you 're  busy  making  other  plans."道出人生真谛。忙着做计划,重复日常琐事、枯燥的工作和睡眠,构成了人生命时间的绝大部分。

最好你有所觉悟,不想继续浑浑噩噩下去,找出办法做出改变。或许早起试试,从这一天起,生命开始有了不同。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60301/14568023872746.jpg

如果时间是一种奖赏的话,那么早起就意味着你比赖床的人们得到更多的奖赏。这样说,是不是会更有动力。从今天开始早起,做一个“晨型人”!

作家美波纪子在她的书中,曾举出“晨型人”的好处:

1.可以美容。早睡早起这种习惯是最佳的保养,而且免费。气色会变好,皱纹减少。

2.可以变瘦。生活规律,代谢正常,减少脂肪堆积;搭配晨间运动,效果更佳。

3.减少生病的机率。体内循环良好,抵抗力增强。

4.充分的时间阅读,学习,或是为自己准备丰盛的早餐。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60301/14568022981608.jpg

“晨型人”作息小秘诀:

1.早睡早起。每两个星期提早半小时起床,让生物钟逐渐适应早起,最好能达到早上五点起床。

2.晚饭不要太饱,餐后不要加食。肠胃活动旺盛,会影响睡眠质量。

3.避免熬夜。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60301/14568020341259.jpeg

确保深度睡眠的法则:

1、舒适的就寝环境。(室内温度25度左右,被窝温度33度左右)

2、白天,把身体和头脑的能量用尽。

3、白天,有意识地大声说话。(大声说话是一种良好的健康管理) 

4、白天,实现内心的安定。 

5、睡前仪式不可少。(为睡眠做准备,有心理暗示作用,重要) 

  *沐浴。水温38-39度左右。

  *少量饮酒。红酒、甜酒、清酒或温热的牛奶等。

  *伸展运动。

  *芳香疗法。

  *听音乐。

  *读书。历史、哲学类。 

  *冥想与自我暗示。

6、即使睡不着,也要当做是好事。(乐观角度看问题,使内心平静)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60301/14568020609201.jpg

快速进入清醒状态:

 1、舒展身体 。伸懒腰是一种“伸展运动”。

 2、深呼吸 ,而打哈欠是一种“呼吸法”。

 3、洗脸 。

 4、从睡眠模式切换到活动模式最迅速、有效的方法是“说话”。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60301/14568020986834.jpg

长睡眠使人精神涣散、身体无力,且浪费时间。短睡法就是利用别人睡觉的时间制造差距的不败之法。“目标是短睡法的灵魂”。有了目标的促动之后,人就会想尽办法挤出时间去实现目标。 

在学习短睡法的时候,首先应该从实践开始:

1)有计划地睡眠

2)注意力集中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60301/14568021179904.jpg

失眠怎么办:

1、不要为“睡不着”担心,应该为“不用睡觉”感到高兴。躺在床上睡不着,不如起床做点什么。

2、把头脑残余的能力用完的方法——思考,但是一定要思考些积极的事情。

3、愉快的心情、疲劳的身体是最好的“安眠药”。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60301/14568022597617.png

告别过去的自己,

改变从今天开始,

做一个“晨型人”,

你会发现,早起原来是那么美好的礼物。

(本文摘自《高效人士四小时熟睡法》,由清华南都整理发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