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选择困难症?
你是不是也有选择困难症?
文/入江之鲸
本文系出版方授权“清南”发布
1.
我是个很容易纠结的人,小到早餐吃什么、大到毕业之后要干什么,都很难下决定。
期末考试周,我和朋友出去吃晚饭,两个人徘徊在华灯初上的街头,踟蹰许久,也决定不了要进哪家餐馆。
我对朋友说:你决定吧,我都可以。
朋友连忙摆手:别问我,我也不知道要吃哪家……
两人犹豫不决之际,我想到另一个朋友Goto。
Goto曾对我说:我最讨厌连吃个饭也拿不了主意的人了。我跟别人出去,对方要是做不出选择,我就会当机立断,就近找一家直接进去,不挑。
作为吃货的我不以为然:吃,是人生大事。我出去吃饭,都会用大众点评看完商户的所有热门评价才决定的。你这么草率,万一不好吃怎么办?
Goto呵呵:吃个饭而已,最坏的后果就是不好吃呗。再说了,你花那么多时间纠结,最后做的选择,就一定好吗?
我竟无言以对。
我以前很闲的时候,常常在睡前构思明早要吃什么,脑海中列一长串备选清单,很苦恼明早到底吃哪个。结果第二天早上吃的,往往跟昨晚构思的完全不一样。
对此,Goto嗤之以鼻:王尔德曾说,只有无聊的人才会把早餐吃出花样来。
想到Goto对我的教训,我当即带朋友进了就近的一家餐馆。
味道还行。
其实我跟朋友不过是想果腹而已,吃完还要回图书馆复习。Goto说的不错,晚餐吃什么这种小事,不必浪费那么多时间在挑选上。
选择困难症,往往只是浪费了很多时间,却未必能做出所谓“明智”的选择。
诸如乔布斯之类的杰出人物,每天都穿一样的衣服。他们不会把时间浪费在为生活琐事做选择上,而是集中精力去做更有意义的事。
Facebook的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在一个问答会上,被问到他为什么每天都穿同样的灰色T恤。
他从容回答,他的衣橱里有20件那种灰色T恤,他只是不想浪费精力去决定每天穿什么衣服。“我真的很幸运,每天醒来都能为全球逾 10 亿用户服务。如果我把精力花在一些愚蠢、轻率的事情上,我会觉得我没有做好我的工作。”
2.
在吃饭问题上当机立断的Goto,也遭遇了选择困难症:他在出国、保研、就业三者间犹豫不定,不知该作何选择。
他是成绩逼近满绩的学神,雅思和GRE也考得妥妥的,翻译过专业书籍,拿过几个比赛的奖项,长期在实验室里工作,还是某社团的元老级人物。他这样优秀的人,做什么都可以。正因如此,他更不知道他该如何抉择。
我也面临着这样的困惑。
我有颇高的绩点,几个小有分量的奖项和证书,经历过值得一提的实习、交换、和志愿者项目,业余爱好上,我做过美剧字幕组翻译,在各类杂志发表过四十几万字的小说。保研、就业或者出国三个选项,对我来说似乎都是可行的,所以我更不知道自己该走哪一条路。
如果选择就业,那岂不是浪费了我辛辛苦苦得来的学业成绩?况且据说工作很辛苦,职场很复杂,我似乎没有做好面对的准备。
选择出国,岂不是得要父母拿出他们的养老钱,再供我好几年?我都已经二十几岁了,怎么能还让父母供养我?况且有些人留学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有些人却成了找不到工作的海龟。
选择保研,我所在的专业,更注重的是实践,其实不太需要很高的学历。三年读研的时候是轻松了,可毕业了发现自己的起薪和本科生差不了多少,而本科同学都升职加薪了,这可怎么办?
我想到我在台湾认识的好朋友Caroline,主修心理学。大一时,她经过一番衡量后,下定决心要出国。于是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她再也没有动摇过,全心全意朝着这一方向前进。
我开学时认识她,她每天背着GRE单词的时候,我在微信语音和朋友倾诉迷茫;
一学期过后,她考到了3.8+的GPA,攒了一份医院的实习,为某国际慈善组织听译了一系列心理学有关的讲座,好几位大师愿意帮她写推荐信,她所做的研究也已经终稿定稿,经过中国和美国的教授指导后,投稿给了核心期刊。而我呢?还停留在原地,不知该何去何从。
我把Caroline的故事讲给Goto听,他这样评价——
我们把时间花在了选择上,而她把时间花在了努力上。
3.
前段时间,我一直心神不宁,静不下心来写东西。
因为转战到网上写文,有幸写了几篇传播得比较广的文章,陆陆续续有好些图书公司来找我,说要和我谈出书的事情。它们中,有我一直仰慕的业内大公司,有策划过百万畅销书的资深策划人,有的公司旗下有我中学时期很爱看的杂志,还有好几家公司出过我喜欢的作者的书……
这么多选项突如其来,我一下子乱了阵脚,不知该选哪家。
我这种新作者,如果签大公司的话,书也是产品线上的常规书,公司多半不会重点推;如果签新创公司,每一本书都会很重视。但是小公司也有它的短板,比如渠道、发行等等。如果在小公司签的第一本书卖得不好,那第二本书可能就没有公司愿意接手了。
那段时间,我把时间都花在了纠结上:和各家编辑接洽,向出过几本书的前辈取经,明明已经收集了足量甚至过量的信息,却仍然迟迟无法决策——我太担心所下的决定会是不明智的。
我遇到一个很好的编辑梅子姐,她总是会给我启发。
梅子姐所在的公司在去年六月份刚建立,属于很有冲劲儿的小公司,我很看好,可前辈们甚至合作不成的编辑,都建议我选别家大公司,别选新创公司。
我一度犹豫,反反复复。有一次,梅子姐都快把合同寄给我了,我却反悔了。
她看出我的纠结迷茫,很真诚地对我说:我觉得你一直没有想得特别清楚,任何一项选择都不会把所有的弊端都避免了。你的未来还很长远,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出版只是你人生中小小的一个章节。我希望你更好,不只是希望你出书,也是希望你能多多体验,实现你的理想,走入更辽阔的领域。书卖得好自然好,书卖得一般,也是正常的事,但都是成长道路的体验呀。
她这一番话,让我深受感动,也深受启发。
回顾我大多数遭遇选择困难的时刻,都是因为太想要做出所谓的完美选择。可是,正如梅子姐所说,任何一项选择,都不会把所有的弊端都避免了。选择,在获得一些可能性的同时,也意味着舍弃一些可能性。
对我而言,出版只是一个尝试而已。无论签哪家,未来都是未知数,我的书能卖得好,是幸事;卖得不好,其实也没关系。就像选餐厅,最坏的后果不过就是饭菜不好吃,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况且,对一个作者而言,更重要的、更需要花时间的,是努力写出好的内容呀。
于是,就在昨天,我签完了协议,和梅子姐所在的公司。搞定这一切,我如释重负,乱糟糟的心情终于平复。
4.
剩女的话题一直是热点议题,为什么很多三十几岁的优秀女性,明明也很想嫁出去,比起二十几岁的姑娘却难得多?
有一个假设是,三十几岁的女性,在选择时会更加小心翼翼。
二十多岁的时候,遇到投缘的人,哪怕有些地方不合适,也可以先试着谈一两年,可能就磨合成了。而两年时间,对三十几岁的女性而言,是一笔巨大的投入,她们等不起这两年。于是,年纪越大,越不敢轻易做出选择,花时间去和对方相处,生怕选错了人,可能就耽误了时间。
其实,爱情是选出来的,但更是彼此愿意磨合、愿意改变,一点点谈出来的;
未来是选出来的,但更是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前行,一步步走出来的。
5.
有一句话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很多人被这句话吓怕了,过分高估选择的重要性,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犹豫和权衡上。殊不知,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的十字路口,其实无论选哪一条,只要努力去走,都能有所收获的。
不要害怕选择,更不要害怕选择后出错。毕竟,没有一项选择,能够避免所有的弊端。
选择很重要,但选择后的努力,更重要。
与其把时间和心力浪费于纠结,倒不如先想清楚最坏的后果,如果能接受,就当机立断做决定,确定一个前进方向后,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努力耕耘上。
单靠一个选择就能有幸运砸中、轻易走向人生巅峰的,我猜只有彩票吧。况且就连赌运气,都讲究买定离手呢。
来源投稿:入江之鲸
作者简介:简书签约作者,新概念一等奖获得者,写认真的、温情的、自省的文字。
文章首发在微信公众号:入江之鲸(rujiangzhijing001)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60129/14540510421797.jpg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