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人多的教室更容易集中精力学习?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60129/14540490353509.jpeg
为什么在人多的教室更容易集中精力学习?
文/Andy Lee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你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现象,这个现象叫「他人在场」。
人在独处和在有他人在场时,行为举止会有很大的差异。一个人独处,是一个非社会人,脱鞋扣脚没有任何问题。他人在场时,你则是作为一个社会人,要时刻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这里面最关键的就是「声誉」。声誉是他人对你的印象和评价,是社会给你贴上的标签。它无比重要,甚至比你真实的模样更加重要。“友善”是一种声誉,“奸诈”是一种声誉,“物理学博士”是一种声誉,“木匠”也是一种声誉。甚至“男人”和“女人”也都是声誉,而你的第二十三对染色体究竟是XY还是XX,反而不那么重要。
现在我们就很好理解了。当我们处于个人卧室而非教室时,我们越可以暴露出自身懒惰或者各种不良习性的一面。而当我们处于教室这种公共场所时,即便其中无人,这个环境本人就足以给我们「他人在场」的暗示。而当教室中真的有人时,你就更加需要扮演一个社会人。
不难理解,在场的人越多,你的行为举止就越重要,因为在人多的情况下,你的声誉会更大程度地被赋值。
但是,在场的人真的越多越好吗?不完全是这样。这有一个边际作用递减的情况。当人数由0变为1时,他人在场的效果增加得很高,而从1变为2,效果稍差,但还是很高。从10变成11或许还有效果,但从100变成101时,效果就不明显了。
在「他人在场」这个概念的基础上,让我们再加上两个概念,一个是「从众」,一个是「人众无知」。
「从众」不难理解,就是随大流。它的效果也会随“众”的人数上升而上升,边际效果也有递减,但不明显。既然教室中大家都在学习,你也更可能从众地学习,否则你就会面临来自群体的压力。
但是,为何大家不都在教室里玩,这样就可以从众地一起开心地玩耍啦~还不会影响到「声誉」~
这是因为,「人众无知」。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想玩,但每个人都不知道别人是这么想的。每个人都以为别人是想学习,都认为别人会对“懒惰行为”赋值为「负面声誉」,虽然事实上没有一个人会这么做。就因为「人众无知」,结果大家都在教室里苦逼地学习,而不是开心地玩耍。
小伙伴们,大家记住了吗?「他人在场」,「从众」,「人众无知」这三个概念都很有趣哦~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买一本社会心理学的书籍来读读吧~
附加:有说「他人在场」反而影响到学习的小伙伴,这可能是因为他人可能会发出声音或者在你视野中移动进而使你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在学习材料上。还有可能是因为他人在场让我们感到了压力,反而无法好好学习。但更多的情况是「他人在场」促进我们的社会行为。
来源邀稿:Andy Lee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1222/14507776979860.jpg
原文链接:http://www.jianshu.com/p/778f17f0842e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