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要知行合一,不是看几本书就能行的
管理学要知行合一,不是看几本书就能行的
文/兔安安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最近很不认同一些认为读书能解决关键问题的看法。就着这罐果香浓郁的2013年产可乐,正经回答一次。稍长,不以推书为目的,要书的直接滑到最后。
在回答之前,我要引用一些名人名言,以壮声势:
1)所有不成体系的书籍推荐,都是耍流氓
2)任何以为读读书就能洞悉一门学问的,都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
一、
作为一个管理工作从业以及图书爱好者,当我讨论管理学的时候,进入我思维的不是书单,而是一座体量巨大的移动城堡。现代管理学,大体以泰勒姥爷发表《科学管理原理》(1911)为开端,百年已过,到今天已形成庞大体系,有多大,人类身上能拿来数数的器官肯定不够用。
如果只是消遣阅读,值得一看的管理类书籍,连起来,大概能从东京的秋叶原排到京东的华北仓。
而真正想了解或者掌握管理学,不是在床上、办公室搞一搞就能解决的(好像怪怪的)。
德鲁克爷爷言犹在耳:管理,是一门实践——当你实在要给德老一个具象,请想象卖炸鸡那个老爷爷,虽然他其实更神似韦尔奇——这个观念,和当年站在城楼上的图书管理员时空汇聚、不谋而合,他的说法是“枪杆子里讨工资”。
再举个栗子,用惯右手的程序猿都知道的,人类创造生命大和谐的技能,不是你看几TB「东热」就能娴熟的,首先,你得有个媳妇儿。
嗯,准确的说,管理是典型的知行合一,Know it and Just do it。
二、
为了防止世界被破坏,必须得回答理论学习的问题:Know
it ?
理论习得的方法很多,最常见是教学和读书。教学在这没法谈,容易谈的是读书,它确实是重要的learning手段,之一。
在管理学的体系化结构之下,做任何割裂阅读、破碎解读的方式,我都是反对的。最典型的就是:推荐某本或几本书籍。它们常常是带着“长青”、“经典”、“必读”、“XX推荐”、或者“XX大学不可不读” 字眼的。少侠你骨骼清奇、聪慧过人,肯定知道出版社这伙二道贩子,为了卖书,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
反对理由很简单,因为成本高、而收益极低:
① 推荐的书单质量不可控,书籍的甄选成本很高。推荐书籍的人,往往就丢一个书名,连推荐理由都没有。试想,一本“经典”书籍,推荐的人读完连一点心得都没能提炼出来,要么是书不好,要么是书白看了,要么是书和人的层次不一致。拿到这样的书单,读书的人想碰到好书,看造化。
② 阅读的时间成本很高。比如这个问题下的其他答案,推荐的都是不错的书,加起来能有几十本,翻完很容易,要真正“看完”和“领会”......那我觉得是时候谈谈世界和平的问题了。
③
理论没有统一性,都是一家之言。如
三、
实在选了“读书”这条看起来省事、实则无法预期的道儿,破题之法在哪里呢:
1. 你一定要读上几本学院派的经典书籍。体系化的管理学习,必须建立理论结构。
阅读质量已被验证、集大成而又非常入门的作品,将管理的发展史、体系、脉络捋一遍,建立知识基础和框架。我再次强调,【不考虑成本、推荐5本书以上的行为都是耍流氓】。你看我,就只会推荐 4 本:
《管理学》,(美)斯蒂芬·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 ,(美)斯蒂芬·罗宾斯
《营销管理》,(美)菲利普·科特勒
《人力资源管理》,(美)加里·德斯勒
认识某知名数据库企业的中国区HRD,非常认同他的一个观点,大体是“工作之后,还能潜心去读专业书、写笔记,这是一种竞争力”。在信息过载的时代,我认为能抛弃无用的信息流,专心去提升核心实力,真的非常cool,俗称高冷。
为什么说要买纸质书,倒没有矫情的书香情结。以上著作都算大部头,用阅读畅销书的方法肯定跟没读一样,碎片式、随意式的做法太丧失了,所以我反对在任何数码终端上阅读专业书籍(包括Kindle),一不能专注,二不便做笔记。
另外就是技术原因,图形基本看不了就不说了,用6、7英寸的电子屏阅读16开本设计的图书,你...你...你眼睛是亲生的么?
我反对任何给自己设定读书数量的行为,最破坏 reading 乐趣的,莫过于此。许下一年读50本以上书籍的同学,出门左转,书摊上留几手等着给你打分呢。至少管理学的书籍,我不许你这么看。
而管理的实践,场景之多,我觉得尚无把握去说上一说。我能想到的介入手段:①
感谢阅读。除了前面提到的4本著作(管理学,组织行为学,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如果一定要拿肥皂 逼答主再推荐一本,我会说: Let there be 「杰克·韦尔奇自传」。他确实践行了管理的实践,是我所在领域从业者的标杆。
来源邀稿:兔安安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60111/14525023339231.jpg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212656/answer/2348258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