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0后这一代的“职场人”,30年内的社会角色或人生轨迹会是怎样的?

(2015-12-16 11:08:33)

80后这一代的“职场人”,30年内的社会角色或人生轨迹会是怎样的?

文/任易(知乎)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开宗明义:未来的30年里,大家仍然要经历2-3次的洗牌,10年一次。生逢盛世,每个年轻人都需要参加这场障碍马拉松,有进无退。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人运之上,还有国运。每个个体,如同在暴风骤雨中不懈前行的旅人,找到方向走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事。


首先,潜在的洗牌

A, 金融行业的低端服务将陆续被互联网服务取代。

B, 水、电、气等生活必需产品的价格将进一步提高。

C, 地方债再次展期,但危机始终存在

D, 机场、公路、铁路、地铁建设即将放缓,投资即将放缓。

E, 企业环保成本不断增加。

F, 失业潮。


其次,以我了解的三个行业(IT、轨道交通、石油石化)为例,说几个残酷的真相

A, 40岁以上的平凡应聘者无法与25岁的未婚年轻人竞争同一个职位(平凡指在行业人脉、行业经验、行业威望上都毫无过人之处);业绩平平的中层经理也难以找到同样的管理岗位。不能持续提升的人,路会越走越窄。

B,人到40,老人70,小孩10岁。标准上有老下有小,事情千头万绪,经济压力巨大。中年人不会有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时间。当中年人一成不变、按部就班的生活后,他就失去了适应变化的能力,失业对他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C, 28岁以上未婚未育女性的简历通过率非常低。(我不是说offer不好拿,我是说通过常规的招聘网站投简历,获得面试的机会少。建议资深女性通过朋友介绍,猎头招聘的方式找工作。28岁的女博士建议通过导师校友介绍工作。)

D, 十几个人的小型公司随时会因为资金链问题倒闭。

E,  轨道交通行业在08年之前,普普通通,没钱没待遇没影响力。08年之后有投资,有管理费,有招投标,有各种各样设备和建设的合同;但是10年后呢?当融资困难时,行业不需要这么多管理、工程、建设、设计、监理人员呢?市场不可能长期保持现在的规模。以地铁为例,目前建设一条40公里地铁约需要30个标,150亿投资,土建我不懂,仅机电项目大约需要采购30亿的机车通信等设备,需要1000人以上的施工队干2年;没有新建地铁线,这帮人干什么去?

F,  以石油石化行业上游板块为例,某石油局14万员工,年产量只有800万吨原油,日产量2-3吨的油井还在开采;担子重,盈利能力不足,明显在走下坡路,而当地政府还在盖居民住宅。

G,我有那么多同学在石油局做基层的勘探、调度、开采工作;在当地有房有车,孩子老人带,月薪三千三。当石油局效益下滑时,他们怎么办?下岗职工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最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未雨绸缪。

A,做好语言准备、能力准备、人脉准备,应该每年问问自己:我今年学了什么东西,在市场上值多少钱,能做什么职位,有没有竞争力?

B, 资产混合配置,风险综合考虑。如果做孤注一掷的投资,赢了当然回报巨大,输了就难以翻身。

C,有三五个共同成长的小伙伴,互相保驾护航。


总结,前途光明,行路艰辛,当拼搏前行

从没有一个时代,知识的获得和分享会如此容易:庞大的文献资料库,各种顶尖名校的公开课,在线教育、TED、Coursera……声音、视频、图片、文字都成为知识的一部分。

从没有一个时代,寻找专业人士会变得如此容易:Wiki,Quora、知乎、果壳、松鼠会,跨专业的人士将越来越多,思想和创意会得到更多的碰撞。

从没有一个时代,资本和技术的距离会如此接近:众筹平台、网贷平台、天使投资、风险投资。。。

从没有一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结识会如此容易:基于LBS的各种交友(约_炮)应用,兴趣小组活动,对搭讪的高容忍度。


80后已经在这个时代中获利了,别说人家70后工作轻松,毕竟70后上大学时还没有扩招,社会没那么开放,没有AV,没有日租,没有开房,没有手机,没有高速网络,没有丽江,没有酒吧搭讪,没有约炮。。。

可是,好逸恶劳是人类的本性。

天才创造历史,聪明人顺势而为,普通人载沉载浮,傻B逆势而动


================================

记录一下自己的学习历程,时刻警醒自己不要掉队。

2001-2005 本科。打游戏和看小说好像不算学习。

2005-2008 硕士。学了紫微斗数,手相,风水,Salsa,国标,日语,搭讪。

2008-2011 外企销售。学了控标做单搞关系,红酒白酒威士忌,还有论语和易经

2011-2013 国企项目工程师。学了项目管理PMP。

2013至今 国企项目经理。正在学在线课堂的课程。


角色加点思路:

市场稀缺技能点,每年增加一点,十几年后就能以此为副业:紫微 风水 相术 国学

人际关系技能点,不用增加了。30岁以后,手头如果没有资源,那就难以在事业上结交人脉了。

调剂生活技能点,每年增加一点,有助于生活丰富:Salsa,品酒,骑行,健身等

业务专家技能点,能加就加,核心竞争力:项目管理、行业解决方案、行业发展趋势

关键人脉技能点,需要逐年累计信任感:医生、公安、律师、投资人、领导


===============================


@Shawn Xiong 同问楼主怎么不做销售了,怎么转管理的?

我不存在转行业。我一直都在信息化建设的圈子里面,

以前是在项目中做厂商解决方案销售,属于丙方;

然后跳出去做甲方业务部门项目工程师,负责项目全周期;

现在做IT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筹备沟通实施交付,属于乙方;

08年认识的合作伙伴,现在仍然可以合作。


我的竞争优势,也正是在于我真正经历了项目所有环节,才能拿下更多的项目,从而能养更多的攻城狮和程序猿,继而能接更多的项目。


================================


写一段暗黑的真相。我个人认为现在的职场人士,有前途的约10%-20%,混日子的约60%-70%,朝不保夕的约10%-30%。
在 @猪铁那些年入上百万的人是如何做到的?这一人群的平均年龄是多少?提到的

广州地税局的记录如下:
高收入人群的年所得集中分布在12万元至30万元之间,共有145091人,占申报人数的76.87%(以此计算年所得12万元以上共有188748人);100万元至500万元的申报人数为5482人;500万元以上的申报人数为422人,年所得30万元-100万元的申报人数为共有37753人。年所得在30万元以上占申报人数的23.13%,占广州总人口1800万的0.23%。

我工作6年,电话本里增加了500多人,基本属于白领,年薪应该都在12W以上,其中NB的人约占15%,理论上收入不菲,房子也不少。这个比例也是合理的,接近广州年所得30万元以上23.13%的比例。(毕竟年所得还包括了资产收入)

做销售时候认识人最多,同行、同事、客户、供应商加起来将近300人;
做甲方工程师时候大约认识60个同事,40个各行各业的销售、售前、老总;
做项目经理时认识30多个同事,20多个合作伙伴,30多个顾问;
在这些人中,能力强大见识广博战绩杰出的,随便数数:

第一份工作中的领导:凡是一线经理以上,大部分都是人精,非常NB,合计14人
第二份工作中的领导:10人以内,公司中高层非常有水平;有两个科长也是人精
第三份工作中的领导:不含局级领导,水平高有实力的有5个。

平级的同事中:
第一份工作:
NB的销售5人
NB的同事12人

第二份工作:
乙方公司副总级别:6人
乙方公司销售人员:2人
同事:6人
项目实施人员:4人

第三份工作:
出色的同事10人

加起来,从我个人的角度看来,人脉能力背景都NB的,共74人。约占我认识的总人数的15%。


来源邀稿:任易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1216/14502352992185.jpg​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280992/answer/2450988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