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

(2015-12-14 16:15:53)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1214/14500810039922.jpg

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

/蓑依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任何有形的免费背后,都有大量无形的补偿”——对精力的消耗,对时间的浪费,这些东西于我比那些免掉的金钱重要得多。

 

有个很奇怪的现象:每次我妈遇到打着免费旗号赠送东西的事情,都像老鼠见着猫一样紧张,不多说一句,不多看一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开,与之相反的是你现在到微博上一看,太多人的微博几乎完全被免费赠送、随机赠送等信息充斥,想要看一眼他自己的生活,根本找不到。

有一次,我问我妈:“人家免费送你东西,你不赶快拿着,躲什么躲?”

我妈依然很紧张地说:“我活了大半辈子了,还不知道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儿?面儿上看它是免费,谁知道他们背地里有什么心思?不拿东西不多事儿。”

等我再问到那个微博几乎全部被抽奖占据的朋友是否免费获得过东西时,她白了我一眼说:“拿到才怪,老娘哪有这么好的运气!

我说:“既然这样,你还乐此不疲干什么?

她说:“闲着也是闲着,碰碰手气呗。”

“那你去买彩票啊,也许比这个中奖几率还大呢。”

她继续翻白眼:“买彩票不花钱啊?微博上这些东西,动动手指就可以啊。”

我看了一眼她关注的人,除了几个明星账号之外,几乎全部是各类营销账号。

 

我还是推崇我妈的生活信条:绝不拿免费的东西。只不过,她觉得免费的东西背后有一股无形的“阴谋”的味道,我是觉得免费的东西一点都不便宜,甚至是非常昂贵的。

我上面提到过的那位每天致力于抽奖的朋友,经常被朋友们打趣地评价为“笨”。说她笨是因为她读书少,了解的东西也少,一起聊天,她总是话题终结者,换句话说就是“没脑子”。不爱看书也就罢了,在微博上关注一些有学习或者了解时事功能的账号,浏览一些新闻,哪怕是一些情感段子,也许对她也会有帮助,在大家聊天时也就有一两个话题可说,但对一个关注里面都是各类转发送赠品的人而言,这基本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她在追求免费奖品的背后,浪费掉的是宝贵的时间以及自我成长的心力。倒不是说无论什么东西都比免费获得赠品有用,而是说那种投机取巧的心理要不得。

 

当然,我也曾经有过接受免费物品的时候。几年前,我觉得买书是一笔不小的花费,于是,当有人找我说可以免费送书,只要我写几百字的书评就可以时,我果断答应,觉得这真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又能看书,又能练习文笔。可当我真正去做时,才发现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很多书都是没有什么含金量的“鸡汤”书,我硬着头皮读完,再在编辑的催促下硬着头皮写一篇谈自己收获的书评,简直要了我的命,完全不比花钱买书舒服。两个多月写了八九篇书评之后,我果断放弃了,开始踏踏实实地买书,因为浪费不起自己的时间,也浪费不起自己对阅读的兴趣。

随着电子书的发展,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钱去买纸质书,随便去网上下载就好啊,那么多免费的。”

我没有说支持作者,或者纸质书不死之类的话,而是非常坦诚地说:“因为我想要第一时间读完自己感兴趣的书,尤其是新书,很难找到电子版,也许你会把它列在纸上,等网上有了电子版再去找来看,但很多时候,你只是列在那里,从没有去下载过。等到几年之后,你再想那本书时,发觉还是未曾看过。”

所以,我现在养成的习惯就是:一旦感兴趣,立刻买来,立刻去读,不要含糊,放进脑袋里才是最可靠的。另外,付出过金钱或者时间的东西会让你更加珍惜。有时,我觉得看电子书和纸质书的关系有些类似于在网上搜索电影和在电影院看电影的关系,感受完全不一样,而看电影的本质就是给人以最有质感的享受,如果连这个最本质的东西都失去了,那么只是味同嚼蜡的东西占据了你的时间,而非你拥有过时间。

 

每个人都喜欢收到礼物,抛开祝福的心意之外,还会有一种惊喜从天而降的感觉,而且这份惊喜还是免费的。可是这种免费的礼物的背后是你长年累月的情感付出,你必须对朋友掏心掏肺,对朋友真正的好,他们才会给予你这种免费的回馈,而一个整天虚情假意、各种奉承的人,或者一个今年还和人勾肩搭背,明年就不再和人有任何联系的人,是不会持续得到这种幸福感的。

也可以从免费的实现过程看出它成本的昂贵。刚上大学时,生活费不多,我经常想,要是哪天能不花钱出去玩一次多好啊!我知道这差不多等同于痴心妄想,唯一可能的就是有机构邀请我去,可人家凭什么邀请我去,我又有什么资本值得邀请呢?于是,我告诉自己:踏踏实实写作,赚了稿费就奖励自己出去玩好了。一次次地投稿,一次次地退稿之后,终于,我的作品开始陆续登上各大报纸和期刊。

 

大二那一年暑假,《中国诗歌》杂志邀请我去武汉参加“诗歌夏令营”,吃穿住行全包,还可以听到很多著名诗人的演讲。大三上学期,也是凭借发表的作品,我有机会去了《都市时报》实习,对方免费提供住宿,还有丰厚的稿费可以拿。虽说后来仍然有很多免费去全国各地的机会,但每一次免费机会的获得,都是基于无数个辛苦努力的日日夜夜,表面上是免费,但只有我知道,它甚至比自己掏钱出去玩儿付出的精力都要多。

很多年前,我曾经说:“基本不参加任何打着‘免费’旗号的活动,一是从不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也自知无力接受大分量的幸运带来的改变;二是知道任何有形的‘免费’背后,都有大量无形的‘补偿’——对精力的消耗,对时间的浪费,这些东西于我比那些免掉的金钱重要得多。”到现在我依然如此,甚至认为靠自己的能力赚钱,按照自己的喜好花钱,才是获得幸福生活的捷径,而绝不是凭运气偶尔得到,因为偶尔得到的背后,有我暂时还看不到的黑洞。

 

来源图书:蓑依《这世上没有毫无道理的横空出世》

作者简介:蓑依,一个值得你认识的美好而有力量的姑娘。戏剧硕士,跑步上瘾者、嗜书如命者。其文字真诚冷峻、常常一针见血地戳穿世人的伪装。已出版畅销书《这世上的美好,唯你而已》。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1211/14498265114711.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