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们如何避免思维陷阱,不在思想上开启欧巴桑模式
姑娘们如何避免思维陷阱,不在思想上开启欧巴桑模式
文/TeresaK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逢年过节的饭局酒桌上,少不了的总是分享同学的八卦、邻居的丑事,耻笑别人的同时,你有没有暗自比照过,其实我们也犯过同样的错误。
没有被小三,也被渣男耽误过;没抱怨过人生,也埋怨过现状;没有各种显摆自己逼格高,也试图证明自己过得特别高大上过。所以,有些童鞋反应看过毒舌的文,导致自己特别想自扇耳光5分钟,或者把狗血泼满头。亲,请不要这样,对自己要善良!
其实我们都是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回首过去,那就是一部傻逼成长史。也许再过两年回首如今,又想穿越回来把自己勒死。
不过,人,何必为难人?套句TVB奸人台词:我也是人!
如果说生活在逼着我们实践,那么想实践到正道上去,多少要看点书来点理论修养。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丰富理论……orz,我已然开启学霸模式了么?
太高深的非专业人士研究不了,推荐几本浅显易懂的思维模式入门书籍。
—— 是人就会有人类奇怪的逻辑通病,就会陷入一样的思维陷阱,如果你从来没有被绊倒别人的石头绊倒过,那只能证明你在天上飞……好了,开始。
《社会性动物》
Elliot Aronson所著的这本书号称心理学“圣经”,自问世以来,就被心理学各类牛人、达人交口称赞。我想首要一点,就是通俗。通俗的切入点、通俗的论证举例、通俗的讲解分析,都让我们对于自身的思维缺陷认识的触目惊心。
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之中,我们同属一个种群,那就是——社会性动物。书中强调个人对于整体社会的影响,以及他人行为对于我们自身思维方式的影响,绝对值得一看。
这本《社会性动物》,用生动的实验案例和真实事件,为读者详尽展现了有关“从众”、“大众传播”、“社会认知”、“自我辩护”、“人类的攻击性”、“偏见”和“喜欢、爱与人际敏感性”的心理原因和原理,并在最后一章介绍了“作为一门科学的社会心理学”。其中,个人最爱的是有关从众和如何有效沟通的章节。
从众是我们常会犯的错。很多时候,我们总在说些我们根本不想说的话,忍受内心的煎熬与矛盾,一次次怀疑自己到底是A还是B,书中系统的分析了从众心理,从人类动物属性,到现阶段心理活动,一点点挖开内心的真实想法,告诉我们,所谓“从众”不过是你内心不愿被排斥,不愿被群体孤立的假象,是你直觉的反应,与内心无关,更与人品无关。
所有的心理学书籍,其实都是帮助我们来做沟通的,与社会中其它人沟通,以及与自己沟通。接纳那些我们曾经困惑的,原谅那些我们曾经痛恨的,放下那些我们曾经执着的。跳出来,冷静的作为旁观者看看这个世界和有些扭曲的自己,也许这才是海阔天空的第一步。
《进化心理学》
看毒舌的妹纸,很多都有被感情困扰的经历,两性之间的微妙细节,永远是摸不着猜不透的悬疑案件。即便你是福尔摩斯,我也可以变成小飞侠让你抓不着……
曾经看过一本《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两性书籍,讲解了不同性别间的思维差异,了解却不深刻。
哈佛大学知名心理学教授斯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说:“在对人的研究中,如果想要对人类经验的某些主要领域——比如美、母性、亲属关系、道德、合作、性行为、攻击性——进行解释,那么只有进化心理学才能提供比较连贯的理论。”而《进化心理学》这本书,或者说这门学科,算得上是应运而生,答疑解惑的小百科。
从孕妇的妊娠反应缘何而起,到很多小孩儿为什么不喜欢吃花椰菜(菜花),以及男人为什么希望得到更多性伴侣,女人攻击情敌时,为什么多喜欢与她情敌的私生活和名誉下手等等,林林总总,都可以从进化的角度上求解,答案都是人类进化中需要的趋利避害。当你逐渐了解,让人呕吐的妊娠反应,不过是为了避免对胎儿损害的自我保护机制时,你是不是就不用那么害怕?当你得知男人选择性伴侣喜欢凹凸有致,是因为易于生育繁衍时,你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太过自卑?很多事情,既然是力所不能及,那就泰然接受,安然享受现在的状态与时光。读书除了获取硬货之后,求得内心的平静也是性价比极高的副产品之一了吧。
《思考,快与慢》
这是一本,我阅读过程中,无数次昏睡过去的书,不是因为无趣,而是因为想太多累得慌……
建议本书阅读时间为早上喝过咖啡后,头脑十分清醒时期进行。
这本书的作者没有将我们的思维分为感性or理性,然后详述冲动的惩罚。而是另辟蹊径,使用“系统一”和“系统二”作为代名词,讲解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犯的思维错误,以及如何使用简单的逻辑思维方式,跳开可能的逻辑陷阱。人类的理性思维其实无限高大上,只是我们通常把它关在了脑子里,久而久之,你淡忘了它,并且稳定、缜密的系统二,也常常受到冲动、感情用事的系统一的影响,才导致我们时常犯错。
我们认为自己逃不开的渣男是真命天子,要加倍挽留,其实只是厌恶损失的心理在作祟;某些工作没做好被批评,第二次做的很不错时,不用沾沾自喜,有可能只是回归平均水平的典型事例……纵览此书,多是在无形中告知,我们不必太过相信自己的眼睛、专家的建议、旁人的叙述。多听、多看的基础上,多思、慢思才是决策中最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作者获得诺贝尔奖的定律——峰终效应,即人们通常只关心事件过程中达到极值(最好or最坏)的瞬间,以及整个事件的结果,结果距离峰值越近,则感受越强烈。看到此段落,我甚是欣慰,千万不要再让“过程比结果重要”这句话,蒙蔽了你追逐最终效果的决心!
综上三书,囊括了自身细致思考的方式、与他人互动交流的技巧,以及两性问题的思维陷阱,算得上是妹纸行走江湖的必备佳品。很多妹纸来豆邮求书单,这也算是密码交作业的一篇吧。至于为什么没有一次罗列很多本书,我想,一口吃个胖子的事儿谁都不能干得成,咱们有耐心有毅力,细水长流,才能厚积薄发不是?
来源供稿:TeresaK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1202/14490483639942.jpg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