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跳舞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1111/14472240206461.jpg
一个人跳舞
文/TeresaK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大部分人都没有学会独处,他们只是用大部分时间来证明自己的不寂寞。
女人是最容易被贴上标签的一类生物。比如,当你年过三十,还没个男朋友,就是“剩女”。会遭遇来自家族、同事、朋友的社会性围攻。但同年龄单身的男人叫什么?钻石王老五。呸!
作为一个已婚好几年的人士,每当我大肆鼓励周围姑娘们尽情享受单身时,都会收获感动和拖鞋。那些向我疯狂甩拖鞋的不明真相的群众,大约以为已婚的我,作为婚姻既得利益者,劝别人单身,显得有那么点儿不负责任。但对于我26年的漫长空窗期而言,我的单身生涯似乎很是冗长。
但即便今日想来,我也从未对未婚变成已婚的过程,有过小确幸,幸福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而非喜从天降的突兀。相反,我更努力的加持着单身时学会的必杀技能——享受孤独。阅读、健身、写作、弹琴,几年如一日,快活自省。现在想来,这一切源自于那个口口相传的功利而凉薄的城市——上海。
因为读张爱玲,上海对我而言,是一个遥远但并不陌生的存在。曾经纸醉金迷的十里洋场,兼容并包的海派文化,甚至狭窄逼仄的古旧弄堂,都是我想要触碰的昔日所在。因此offer发来,我就义无反顾南下到了上海,一个人落脚在这座庞大但不失精致的城市。但初入职场的压力,陌生人之间的隔膜,南北生活习惯的差异,让我度过了一段异常艰难的时期。那时候,每天起床都要给自己打鸡血,告诉自己无论怎样,我都要忍耐,因为想留下,不想让自己失望。最难的时候,卡里的余额只能买一碗麻辣烫;和别人合租在一开灯,蟑螂四散的房子里,卧室小的进门就上炕;遇见难事儿,我只能从头到尾不停的翻着手机通讯录,却拨不出一个电话,不知道该跟谁,从哪里说起。那时的我,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走路,在沮丧的时候,唯一的消遣就是逛街,因为觉得在众多人的热闹里,一个人的孤单就变得微不足道。
终于,某天同事实在看不下去疲于奔命的我,郑重的建议让我找个男朋友,改善下生活状态和质量。坦白的说,我动摇过。对于一个内心清冷太久的人来说,一盏等你回家的灯足以让你全身温热。但公司里的保洁阿姨却斩钉截铁的告诉我,因为这种理由找对象,勿来赛。
每个公司都有几个神人坐镇,保洁阿姨绝对是我们公司的头把交椅。保洁阿姨姓程,五十开外的年纪,但依旧眉目清秀,举止端庄,每天将微卷的头发梳成一个髻,化一点点妆,穿一身黑色套装,开车来公司上班,唯一变换的是胸口处每天不重样的胸针。所谓高手在民间,草根出神仙。程姨大概就是这就话的最好写照。她能准确的记得办公室所有人的杯子和饮品喜好,煮得一手好咖啡,当听到她用法语替前台小姐接待访客的时候,我惊得差点踩碎鞋跟……自此,她在我心里的地位变成了“地下CEO”,什么叫做深藏功与名,说的就是她。
程姨知道我疯狂相亲后,把我叫到茶水间,给我泡了杯奶茶。她定了定跟我说:小姑娘找对象不急的,你现在这副样子又能找到什么合心意的,还不如一个人好好享受一下单身。到这里我才知道,程姨这些年一直是一个人。她说她不嫁的理由只有一个,没遇见合适的人,而且她也把自己过得很好,一个人打球、喝下午茶、做点心、翻译小说,退休之后因为怀念工作的氛围,才来公司里做保洁。她把热奶茶塞进我手里,告诉我,不要把自己生活的不顺,都归结到一个人很孤单这个理由上。一个人生活并没什么不好,你瞧,我连跳舞都是一个人练的。
也许是在那个定格的瞬间,我第一次瞥见了所谓的内心强大。不是步步为营的算计,不是嗜血强悍的争夺,内心强大,除却自信、坚韧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学会独处。不管是否有人对你的处境感同身受,是否对你的情绪理解体会,你都必须要学会与自己交流。独处是享受孤独,不是忍受孤单,看起来是一个人的独处,实则却是与自己的内心沟通。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其实就是你的内心。
但大部分人都没有学会独处,他们只是用大部分时间来证明自己的不寂寞。不断刷新的朋友圈,呼朋唤友的饭局,浅薄速食的爱情,都只是在脆弱的昭示自己一个人的不安。如果真的学会享受独处,学会在独处中获取快乐,一个人又怎样?
何况,对于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人来说,婚姻都是人生里必要的一站,早一点迟一点真的没什么要紧。而比起单身时惬意的独处,婚姻持续的时间也一定更久,大可不必急于推销自己出门,单身的人们,应该在今天大口呼吸一个人的空气,去喜欢的餐厅吃一顿丰盛美好的食物,读自己喜欢的书,做自己想做的事,过一个纯粹而高质量的单身节。让光棍、剩女见鬼去吧!
来源供稿:TeresaK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1110/1447138277205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