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登山基础,想十年之内登珠峰,需要什么准备?

零登山基础,想十年之内登珠峰,需要什么准备?
文/喷火战斗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清南”发布
突然看见这个题目想说很多,大多数人对珠峰尤其是高海拔雪山并不了解,认为珠峰是世界最高峰,一定最难攀登,我有信心有资金有勇气就一定要会成功。
我们从8000米山峰中几乎是最容易攀登的珠穆朗玛峰开始说起,她在世界的名字叫圣母峰。
可能先说准备大概需要5年的时间, 在这之前,你必须有一颗坚强的心和健康的体魄, 而且性格不可以孤僻和过于内向,
因为最后团队合作和一定范围内的坚持对你都很重要。
切记切记。登雪山尤其是8000米以上的山峰风险和做宇宙飞船离地飞行死亡率差不多,都是百分之十几。珠峰自从90年代后,死亡率非常低,因为商业登山最成熟,但喜马拉雅山脚下没什么安全的地方。大家查查1996,1999,2003,2009,2015,珠峰一共死过多少人就知道有多高的风险。当然当然你还需要攒钱,大约这五年每年都需要为你的梦想账户攒出15000美金。
1 第一年,先从高海拔长线徒步开始吧, ABC大环,
EBC,珠峰东坡,转山转湖转古格什么的随意。身体要健康,当时我的口号是“以赛代练”,跟个靠谱的领队,认识一些低调的实力徒步者,开开心心的刷朋友圈即可。
5000+ 附近山峰攀登(不用攀冰和绳索),可以选择乞力马扎罗,四姑娘2峰, 哈巴雪山, 这样会对攀登雪山有一个基本认识,
同时对自己的身体和装备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时候你可能会因为不合适的鞋把脚打出血泡,因为敢时间忽略高反在登顶前一天晚上上吐下泻,
租用睡袋温标不够被冻感冒,
迪卡侬买个水袋最后上山发现全部冻住无法饮用,被不吸汗的内衣弄到感冒,被几十块炉头折磨热一壶热水要20分钟,觉的登山杖装B,每次都用大木头叉子,最后伤了半月板,不戴帽子眼镜,
一天下来你的头部被晒伤。背个大马克三最后发现就是那最后的2kg的重量,成为压垮你体力的最后稻草。
2
3
4 第四年,这是攀登珠峰的最后准备阶段, 也是升华的一年,这一年的攀登某种程度强度不亚于珠峰,准确的说是要拉练8000+的雪山,
一般都会选择卓奥友,北美麦金利,羊湖的宁沙抗金峰之类的,共同特点就是登山时间很长很长很长,训练日都会累到崩溃。。。。。在慕士塔格你可能还有机会接触到非正规的登山团队,
但海拔8000米的山
一定是非常专业的商业团队操作。不专业不行啊,配备的高原病专业医生全世界也就几百人,价格也从7000+的几万上升到了十几万几十万。
这个过程你了解了连体羽绒服里充绒量对保温的决定因素,
明白了什么时候使用强心针直插自己注射,学会了如何合理的分配氧气瓶中的氧气。学会各种奇怪名字的药物。学会了疏忽二字对极限登山的特殊含义。
任何星座的人都最好变成处女座加摩羯座,要细心加沉稳。谁保持射手的玩性和白羊的冲动就差不多是作死。因为在8000+极度严寒和失温的情况下,
带错手套意味着你可能会失去手指,
头灯电池没电,可能意味你夜间出帐篷后直接滑落,雪镜被无意压碎,没准会导致雪盲的发生,升降器故障等于没有了刹车和油门。有太多的故事关于不细心:晚上出帐篷方便,没有安全绳就从此消失在夜幕,你为了舒服找个平的地方扎营而远离篷区。
雪崩后,别人的帐篷都结绳都连在一起,你自由落体到了BC。。。再成熟一点,
你需要在团队中妥协,学会可以根据团队状态调整步伐频率,学会如何变的不那么坚持自我,懂得放弃。
至此,
你4-5年的准备时间已经结束,身体和思想上已经有了登珠峰的准备,这个时候其实要看一些负面的东西,问问自己为什么去,你如果挂了会给你的亲人带来什么伤害。同时你也认识了一大堆圈内圈外的朋友,
我甚至觉的这些人有时候才是你一生的财富,过去的时间你大约每年花费了2个月的假期,装备零零散散买了最少10万元,
登山和旅游的费用累积也花了几十万,但这真儿真儿的只是个开始。真正的攀登才刚刚起步。面对你即将启动的梦想,而会偶尔的失眠,偶尔会做登顶的梦。
装备的一个角落应该是这样的(来源网络)
到机场是这样的。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1110/144712059366.jpg
还有最后几件事
1 写遗书
2 尽量和家人描绘的没那么危险,没那么恐怖。少让他们上知乎。
3 尽量低调不要让太多人知道,你的经历和回忆不是靠赞出来的。
4
---------
下面开始爬珠峰了, 准确的说是用生命中最原始的本性以生命失去的危险为代价翻越你对生命价值的世界观。
先来一张大概的南坡态势:南坡Camp 分布 3-4 是south col
这个直观些,一个等高线
200米不到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1110/14471206346402.jpg
很多人都鄙视商业登山的人,
说是被夏尔巴人抬上去的, 而且说是有钱人的游戏, 我对此感觉就是。。。。屌丝仇富心态,大部分有钱人的生活远远比屌丝阶级高尚,
我只说精神层面,
王石50岁时候上珠峰,你看见的是花了几万美金登顶的荣耀,没有看见背后10年的身体锻炼,背后无数次的挑战自我,我觉的人都怕死吧,王石肯定也写过遗书想过死,我如果有那么高的社会地位,我肯定做不到,光这一点就足够敬佩。换句话说有一项极限运动死亡率大于百分之一,只为精神世界价值,你敢玩么?你在精神上玩的起么?
1000人里不一定有一个人这么柏拉图,美军打伊拉克伤亡率才百分之一哦,每一个选择登8000米雪山的人,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是值得被人尊敬的。无论他是为了精神炫富还是攀登运动。
言归正传,如果您运气很好的话(亲人没有发飙,公司给了超长假期, 或者你是CEO
已经处于财务时间自由状态)你会在3月中旬抵达珠峰的大本营,通常的登山季只有2-4周,当然历史上也有冬天登的疯子们。
我们暂且假设你从尼泊尔一侧的南坡登顶,也就是50年代首登的希拉里路线。于是你经过大概12天的旅行从北京到了EBC
(南坡大本营)之前你已经用最少一个月多次检查了你所有的装备清单,小到水壶的重量,大到几个睡袋的温标。然后高高兴兴的飞到了加德满都,
先在巴德岗或者泰米尔区的小酒馆里和你的商业团队会合,洗了最后一个澡,在成都饭店吃掉最后一口水煮鱼后,开始了你永生难忘的2个月。,先做小飞机飞到一个卢卡拉的地方,
飞机跑道是15度倾角,公认全世界最难降的机场之一,平均3年掉一架,飞行员都是上世纪末英国皇家空军开过鹞式战斗机的50岁苏格兰大叔,卢卡拉海拔2000米附近,
然后你会用10天的徒步时间到大本营
5300米,后面的一个月就是攀登训练和各种高度的海拔适应,你会分配到自己的夏尔巴向导,你一定会和他成为朋友,乃至在你老了之后回忆年轻时候对自己最重要的人的时候,一定会有他。接下来就是在BC--ABC--C1--C2-C3之间做多次拉练。爬学坡,练攀,过冰川,还要参加好多的紧急演习,
比如强降雪, 雪崩, 滑坠,同伴心脏衰竭救护什么的。这一个月,整套体系你已经了然于心。
关于珠峰南坡的故事太多太多,线路也太详细, 我就不说了,
但大部分第一次上到南拗的人都会被累得想死,你已经对如何登顶的线路牢牢的记在心中,甚至梦中都出现过很多次,经过1个月的拉练,你已经最高登到过7300米的地方,
这时候你的体重大概会下降5-8kg, 要注意在大本营饮食和蛋白质的补充,过了7500米你什么都吃不进去的, 还要防止肌肉溶血,
脑水肿,肺水肿,感冒,肌肉拉伤,腰椎间盘突出,胃溃疡,甚至是长时间便秘。任何一个发生,你差不多就可以回家了。
最后在5月初,根据商业团队组织者的评估,
最后决定你可以登山了,如果发现你体质不合格,那么请回家,钱不退,合同里已经写好。。。。
~ 于是你们在大本营一堆人被献了哈达,供奉了山神,接受了喇嘛的祝福。在阳光下出发了。具体过程不写了,各种影片,资料都非常详细,
希拉里台阶,南坳口,冰峰走廊,太多了。。。可以去看2015版的Everest. 写的是96年山难,每一个细节都还原了历史。
直接写最后一天吧, 假设你已经爬到了南坳 (C3-C4,洛子和珠峰之间7500米的山谷),south col 是这个样子的,
感觉很平缓很舒适吧。也不是很远。。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1110/14471206617856.jpg
换个角度。。。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1110/14471206834833.jpg
再换个角度: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1110/14471207012654.jpg
在这之前你还已经走过了为危险的冰爆区。大概婶儿这样的
(来源网络):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1110/14471207277343.jpg
顺便贴一些大本营和C1-C4其他地方的照片。
正在BC工作的后勤队医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1110/1447120750653.jpg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1110/14471207768107.jpg
凌晨的ABC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1110/14471207947089.jpg
C1-C2
C2的夜景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1110/14471208493600.jpg
C2-C3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1110/14471208719320.jpg
C2-C3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1110/14471208992084.jpg
C3-C4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1110/14471209182367.jpg
C3-C4
放大后的样子。。。。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1110/14471209425259.jpg
C3-C4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1110/14471209629656.jpg
C4
往下看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1110/14471209849362.jpg
顶峰
往下看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1110/14471210057553.jpg
你们已经精疲力竭的爬到了C4
7800你的位置,大概只可以休息3-4个小时,
夜里10点-12点开始做冲顶准备,向导帮你确认了救生毯,水源,冰镐,上升器,氧气面罩密封圈,氧气阀门,对讲设备等若干东西。。。你吃了最后一口流食,发现MSR杯子里的水已经沸腾,但喝下去却一点不烫嘴。再往上就必须全程挂氧气瓶了,你的动作慢到比4格动画还要慢,甚至穿好衣服走出帐篷花了半小时,你晕晕乎乎的看了看漫天的繁星,那是一幅梵高下的星空,没有风,没有云,剩下一片的寂静,只有你脚下踩雪吱吱的声音和你自己的呼吸。这一幕以后的若干梦里都会出现。
慢慢黑夜里你开始了巨大的体力消耗,
艰苦的翻越了岩石阶梯,翻过了南峰顶,大概10个小时之后,你们一个一个像蚂蚁一样在希拉里台阶下排队,那是一块高12多米的花岗岩,基本90度,中间有一道裂缝被放置了路绳,上下每次只能一人,
旁边就是悬崖,
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在因为排队耽误时间导致最后在下山路上被冻死的情况,
希拉里台阶上的拥堵:
过了希拉里台阶之后还有一个比较浅的雪坡,距离登顶只有几十米高度
之前的岩石阶梯大概是这个样子:没有找到对应的图片,不太确定是这个位置。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1110/14471210611426.jpg
基本很长一段希拉里台阶都是这样的: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1110/14471210919161.jpg
运气好的话,你会在下午1点前到达山顶,
并且停留10-20分钟,关门时间大约是下午2点,因为不离开,会被冻死在山顶。在山顶上要拍照做为官方记录,你可以拿出你最珍贵的东西放在那里当纪念。你已经站在世界之巅,嘴唇发紫,手脚麻木,目光涣散,不想再多走一步,摘下氧气面罩看着飘在云海上无数雪峰,一定会有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可能是因为兴奋,可能是委屈,感慨,回报,或者只因为你自己的故事。如果这个时候谁有兴趣看一下自己脉搏表的话,会在180-220附近。你一晚上爬上来消耗的热量已经超过18000大卡,这概念可以去百度,
随着2点多太阳的倾斜角变大,
夏尔巴提醒你,请尽快下山。太阳下山后的8000米以上气温会下降到零下40-60度。无论你穿多厚,只要不在帐篷里,
恰巧又遇到风,你会在很短时间内被失温速冻,历史上也有过在8000米过夜且生存的案例,但基本都是拥有极强的意志力和丰富的经验依靠雪洞过夜。
找了个登顶气色比较好的人的照片,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1110/14471211141860.jpg
然后要返回7500+,你看了一下下山的路,
心里会骂人的 “这tmd是我上来的路么,能再变回深夜阅读模式么?”那里是人类可以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高度,
基于温度急剧下降,留给你的是毅力和时间的比拼, 跑输了少个手指脚趾,少个鼻子耳朵, 严重了截肢或者死亡,另外还要期盼好天气的持续,
如果遇到96年那种失温风暴,没有人可以存活。这可能是你生命中最累和思维最混乱大喜大悲的一天,大概有96%的人可以返回到C4的营地。
下撤到C4 or C3的登山者(来自网络)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1110/14471211334912.jpg
这个时候你应该对登雪山和生命有了些新的认识。你可能是被你的夏尔巴向导冒着生命危险推到了山顶,你可能下撤途中不小心滑落了被前面的蚂蚱一把拽住。就像青衣左刀在户外论坛上登峰的全程记录最后的感受
--“活着真好”。。C4中你头疼欲裂,可能连从1-10都没法坚持数完。
你的珠峰危险还没有正式结束,
你还需要最后一天从C4下降到BC,在全世界大约8000米的雪峰中,珠峰死亡率排名倒数,因为和其他兄弟姐们相比,
它很难经常出现干城章嘉那种复杂的低压气团,也没有喀喇昆仑那边的K2,K7那么多的变态冰川,就算和希夏邦马比,珠峰也的几乎没有刀刃部的频繁雪崩。海拔如果下降到7000米,贡嘎24人登顶,
37人死亡, 梅里更是
19人死亡无人登顶,类似什么南迦巴瓦,博格达一堆堆的怪咖技术雪山都比最高的珠峰难很多。登顶日我没有在网上找到明确的GPS轨迹,只有上下1000米的数据,在14座8000+
的登顶日难度中,珠峰只能算婴儿,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搜一下纪录K2,安尔普尔纳,甚至四姑娘山4峰,阿空加瓜山南坡最后一段行程的描述。。。珠峰最后的大金字塔简直容易成渣儿。
1 关于各种气象生活装备饮食这些你不用操心,
商业登山团队会购买昂贵的气象资料,保证你登顶的那几天有时间窗,不过也有例外,96年的风暴从孟加拉湾形成到吹到喜马拉雅只用不到12个小时,死亡的方式很多,但主要是失温,
就是被冻死。滑坠和雪崩, 摔死, 还有高海拔病导致的器官衰竭, 病死。 人肺部的自然进气和心血管压力是在标准大气压下工作的,
但在海拔8000米, 我不知道这个时候肺部有多痛苦。可以想象你带一个防毒面罩,里面的空气被抽出60%后你如何呼吸。
2 人员也不用你管,一个团队5-10人,来自世界各地,你可能会和某人分在一个帐篷。这也不是你说了算,但外语很必要哦,
在第3年的时候我已经提醒你看外语了。和向导,领队沟通是可能是英文。 最后希望你们这个团队比较团结, 所有人的实力不会差距太大。
如果快慢差距过大,增加悲剧的几率就会大非常多。你们都会在这一生成为好朋友,
尤其是和你睡在帐篷里,和你结绳前后的登山者。你也会对一些最最基本的帮助感恩一生,哪怕是一口热水一句话和一个鼓励的眼神。
3 分工, 商业团队负责所有的衣食住行甚至医疗救援可以提供一切,但只是在7000米下哦~
这一些只是让你有了一个大概的概念, 每个具体细节都可以写一本书, 光高海拔登山的打扣方式就有几本书,
关于如何防止冻伤和雪崩也有很多很多的书,
甚至我见过如何遇到雪崩和滑坠用单冰镐制动和用特殊地形制动的方案也有本书。。。北坡的难度比南坡高一点,
其他还有大概16,7条线路,那10多条不要想了,除了特殊的探险队挑战人类极限之外没有人敢去走。。比如战斗斯拉夫民族俄国波兰80年代的直上线路:
光看看图就颤抖了, 这是2006年波兰团队失败的线路,俄国的线路没找到照片,
登珠峰的线路的,
最简单是南北坡。
攀登珠峰不光是身体心理勇气的积累,更是大量知识和信心的积累。有时候更不是计划几年坚持下来就可以和考研考博那种坚持的类型画等号。如果然后我推荐一本书的话,其实不是怎么攀登珠峰的书,而是第一个死在珠峰8000+以上的人故事的书,名字叫珠峰先驱
(Everest Pioneer),
各大国内网站也有很登山家的攀登详细过程。
像青衣佐刀,罗静,已经去世的严冬冬,杨春风。他们都有很好高海拔山峰攀登的宝贵文章留给读者。
终于快写完了,
我不反对有人一个登山季去敢时间登三座雪山,有人用直升机代替BC到C1的攀登。有人把背着定义成服务的一项。从商业角度看各有利弊。他们拥有自己的选择权利。我当年也有想登珠峰的想法,所以看见这个题目哗啦哗啦的写了一堆。。。我当时的计划已经实施到了第二年的6000+阶段,随着更深入的了解,
看了好多关于珠峰的作品,接触了一些登山家接触了一些真实的死亡案例,研究过很多国内外的论坛,
用假期去了定日北坡,嘎玛沟东坡和卢卡拉南坡。。。。我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放弃。
来源邀稿:喷火战斗机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php/upload/20151110/14471218153827.jpg